【今日霹靂頭條】市道差善心不變 量力捐善款.助人也快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霹靂頭條】市道差善心不變 量力捐善款.助人也快樂

慈善團體收容的各族孤兒,需要社會善長仁翁繼續支持,以便繼續受到照顧,讓他們歡樂成長。
慈善團體收容的各族孤兒,需要社會善長仁翁繼續支持,以便繼續受到照顧,讓他們歡樂成長。

報導:趙詩綺
攝影:趙詩綺/受訪者提供
(怡保29日訊)經濟不景氣,善心未減!



雖然目前各市場面對經濟不景氣打擊,一向依賴商家與社會熱心人士捐獻的慈善團體,也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但仍有部分慈善團體廣獲善眾的支持,以透過該團體協助貧困者。

本報就此課題走訪孤兒與老人院、贈醫施藥及各慈善團體及公眾,以了解目前面對的情況。受訪的慈善團體皆有不同回應,指在目前經濟低迷,公眾的捐獻多少會受到影響,但尚未殃及慈善事業運作,慈善團體在善款減后採取開源節流,舉辦籌款晚宴、珍惜所捐獻的物資及善用款項。

有些慈善團體則表示未受影響,捐款仍源源不絕,讓慈善活動順利進行。而受訪的公眾有者在經濟許可下繼續捐獻,有的則因面對經濟不景,只能量力捐獻。



報恩寺住持釋空禪法師受訪時說,該寺設有安寧老人院、安寧兒童院及安寧街友之家,都聘有專職及獲義務人士協助打理,每月經費逾1萬5000至2萬令吉。

慈善團體開源節流

“在目前經濟不景氣影響下,每月捐獻的物資與善款受到30至50%的影響,尤其是消費稅措施開跑后,捐款更明顯減少,本寺也了解市民的困境。”

“捐款雖減少,但未影響本寺慈善活動運作,主要是仍有熱心人士繼續捐獻,本寺也採取開源節流,更珍惜善眾捐獻的食物及善款,感恩在目前困境中,仍繼續支持慈善事業的善長仁翁。”

釋空禪法師指出,目前各行各業雖面對經濟不景氣的打擊,但這是國際面對的問題,相信只是短暫時期,人們不應有任何的埋怨,並應對國家領導人有信心,以共度時艱。

他說,目前安寧老人院逾50名老人,兒童院逾40人,而街友之家則有10名居民及每天獲派發飯食的街友共有150名。

吳淼源:新年佈施源源不絕

霹靂慈悲社社長吳淼源說,雖面對經濟不景氣影響,但該社于農曆新年期間,布施樂齡與殘障者捐獻物資與善款仍源源不絕,受惠人數更達逾1500名,比去年增加逾200人。

他認為,在經濟不景氣影響,捐獻項目也受不同程度影響,如該社于新年期間布施老人與殘障者的活動,反而獲得商家與熱心人士踴躍捐獻,讓各族老人及殘障者歡欣過新年。

吳淼源說,捐獻者可能抱著在新年期間捐獻物資或義款,可協助樂齡者歡度新年,樂于捐獻。

他說,該社也設有西醫義診及扶乩施藥服務,每月經費需逾8000令吉,以購買有關藥物,受惠者包括各族人士。

“本社經費皆來自社會善長仁翁及熱心人士,目前逾100名固定捐獻者,以維持本寺提供的醫藥經費。不過,目前面對經濟欠佳,約8至10人減少捐獻,但並未至影響運作。”

他說,該社每周二及三晚上7時30分至晚上9時,由4名專科醫生輪流義診,每晚受惠者逾20名。扶乩施藥的則于每周四晚上8時至晚上10時,及周日中午12時至下午2時,受惠者逾50名。

獲商業機構捐助

★林若德(怡保幸福村老人院代主席)

本院屬于非營利慈善機構,運作逾65年,目前住有57名孤老,最年長者逾90歲。本院聘有全職管理人、廚師、司機及外勞,協助院務工作,每月經費逾3萬令吉。

經費皆來自社會善長仁翁與商家,除了獲得一些商業機構抱持回饋社會責任,也有許多熱心人士長期捐獻,其中也有一名來自吉隆坡的老太太,因為很喜歡這裡的環境及喜見管理妥善,而定期捐獻。

中藥漲加重負擔

★丘鑑興(霹靂中華醫院院長)

本院每周一至六于中午12時至下午4時,為各族低收入群體或貧困者,提供免費醫療及藥品服務,每月經費逾1萬5000令吉,尤其是目前有些中藥價格漲了逾20至100%不等,更加重了經濟負擔。

本院的經費皆來自社會大眾、商業機構及熱心人士固定的捐獻,但在目前經濟不景氣下,捐獻已減少逾5%。

為了繼續維持每月的經費,每年都會舉辦周年聯歡籌款晚宴及發出征信錄,要求社會賢達捐獻。

本院獲逾60名中醫師義務看病,每月上門求診的各族受惠者逾1000名,全年逾2萬名。

捐獻減少逾40%

★陳福賢(新希望兒童院主席)

目前經濟不景氣對本院影響大,捐款與物資明顯減少逾40%,即使是回收的物品也減少了一半,這可能是人們為節省花費造成。

本院共有17名孤兒及單親家庭的孩子,除了這些孤苦孩童,也提供膳食給老人,包括水電費、孩子生活與學校雜費等,每月經費逾1萬8000令吉。

本院過去以回收物品為主要經濟來源,但因有關回收物品及捐獻款項已減少,目前已需使用“儲備金”,為能繼續維持下去,于去年開始將于每年舉行籌款晚宴,以期解決目前的困境。

請支持慈善團體

★陳來順(79歲,熱心人士)

慈善團體都是只有付出並沒有“收入”,有的也只是靠社會熱心人士與商業機構捐獻,以維持經費。

我孩子已長大,生活減少負擔,在經濟許可下,每月都會捐獻給慈善團體,以期有關團體可助更多有需幫助的人,減輕生活負擔與壓力。我也希望有能力之士,多多支持慈善團體。

自家生活成問題

★鄭秀瓊(57歲,油漆工人)

我早前都經常捐獻給慈善團體,但由于丈夫中風后,兒子又失業,生活都成問題,如今捐獻的事,只能量力而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