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运领袖见证威力 网络加速社会分化
(华盛顿29日综合电)从“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到香港的“雨伞运动”,社交网络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社会运动中主要的消息传播和动员工具。
但社交网络同时亦被指加速社会分化。社交网络如何改变了世界?又会有何局限?香港《明报》访问过来人及专家学者进行探讨。
2011年席卷突尼西亚、埃及等地的阿拉伯之春首见社交网络威力。古奈姆当年凭一个面子书专页,号召埃及人上街,最终推翻执政30年的穆巴拉克,不过埃及却未走上民主路。
深入对话促社会转变
见证社交网络威力的古奈姆,近年反思社交网络利与弊,世界各地社会分化日趋严重尤令他担忧。他希望透过全新的讨论平台,弥补现时社交网络的不足,他相信唯有深入的对话才可促成正面的社会转变。
中产家庭出身、任职谷歌的古奈姆,原关心政治,上网只是为了逃避现实,但在社交网络看到不少同胞也对政治诸多不满,心态开始改变。埃及变天后,古奈姆在2012年写了《Revolution 2.0》一书回顾,书末说﹕“多得现代科技,参与式民主正成真。慢慢地,大规模压迫武器将肯定绝迹。”
现居于美国的古奈姆,去年12月在宣扬新思维的TED大会发表名为“设计一个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交网络”的演说,却就自己的乐观论调“认错”﹕“我5年前说,‘若你想解放社会, 你需要互联网’;今天我相信, 若我们想解放社会,我们首先要解放互联网。”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基督徒及世俗派初时同仇敌忾,但推翻穆巴拉克后迅速分化,军方卷土重来,广场革命的果实荡然无存。
英国剑桥大学西亚研究学者莫尼尔表示,社交网络虽有助动员,却无法带领民众政治过渡,虽可以凝聚示威者,但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太表面,关系很容易破裂。
舆论走向极端惹安全忧虑
古奈姆认为,社交网络一些特性把分化放大了,令本已分化的社会更分裂。
他忆述,社交网络帮助传播谣言、错误讯息及仇恨言论,网络世界发展了到一个令他甚至担心自己家人安全的地步﹕“军方支持者与伊斯兰主义者各走极端,像我一样夹在中间的人开始感到无助。”
2013年7月埃及军方推翻首名民选总统后,古奈姆决定沉默,反思了两年多。他如今仍然相信网络的力量,但认为必须改善。
他说,社交网络令人更容易冲动行事﹕“如果我写一个哗众取宠、偏颇且怒气冲街的帖文,会吸引更多注意。”
他指出,世界各地的分化都日趋加剧,“我们需要致力研究如何使科技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非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用户年轻人居多
学者:不代表大多数
应如何评估社交网络推动社会变革的影响力?英国学者莫尼尔认为,社交网络只是辅助工具,它所反映的亦往往不是现实之全部。
她解释,社交网络虽然的确有助宣传和组织示威,能凝聚民间的反政府情绪,但由于各人对社会发展有不同意见,很难取得共识;而一旦达至抗争目标,例如迫使政府下台后,社交网络便无法继续团结民众。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资讯及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蒂费克奇前年亦在TED分析称,社会运动的策略创新,但在缺乏组织基础的情况下快速地形成,未必承受得起考验,规模迅速扩大,但民众没足够能力应对转变。
根据埃及官方2011年4月发表的数据,互联网用户2011年2月占该国总人口仅32.7%。莫尼尔称,在西亚国家使用社交网络表达意见的人,多来自特定社会或经济背景,“他们似乎垄断了舆论,但现实上并非大多数”。
她说,社交网络用户以年轻人及自由派居多。她提醒﹕“很多不同的政见其实并不见于社交网络。”
间接促成政治两极化
网络社交平台影响政治生态,以面子书为例,其演算方法设定能够依据用户意识形态(按照用户浏览喜好)排序,提供内容或立场相似的文章。
有评论甚至指出,面子书能够把观点完全对立的帖文过滤,导致用户接收的信息渐趋单一,因此加强不同群组之间的疆界分野,间接促成社会“政治两极化”。
★对快速传播的谣言无计可施。
★可轻易取消追踪或封锁异见者,人们往往只跟观点相近的人沟通。
★网上讨论很容易演变成暴民争吵
★社交网络讲求速度及内容简洁,人们但求以寥寥数语对复杂议题提出尖锐的观点。观点一旦发布便没有动力改变。
★社交网络的设计利于传播而非互动交流、利于发表己见而非讨论、利于浅薄的评论而非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