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同行‧ 华社元老吴华见证成长 “从黑白看到彩色”
报导:吴燕萍
摄影:张来星
《中国报》成立70年,一路走来艰辛不易,83岁的新山华社元老吴华就是陪伴本报成长的忠实读者,从黑白到彩色印刷,亲眼见证本报茁壮成长之路。
吴华年轻时,是住在关丹,并在亲戚家的店铺工作,当时亲戚的店铺每天都会购买《中国报》,因而令他有机会阅读本报新闻。
他告知,最早期的报纸只有两三页纸,并且都是黑白印刷,照片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是没有照片的报纸,但是大家还是会买报纸来看,因为只有透过报纸,才可以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他记得早期报纸新闻,主要是报导中国新闻,因许多华裔当时刚从中国来到南洋找工,大家最想知道的消息,还是围绕着中国发展和世界新闻,所以从前的报纸很少本地新闻。
“以前的报纸完全没广告,几张纸内容全是密密麻麻文字,与现今的彩色印刷报纸,相差甚大,今时今日的报纸外观吸引人,而且还分娱乐版、地方版和体育版,让人更易阅读自己想要的新闻。”
下午才有报纸看
谈到派报环节,吴华记得新山以前都是下午才可以看到《中国报》,因为《中国报》印刷厂位于吉隆坡,而《星洲日报》等的印刷厂则设在新加坡,所以其他报早上就可运到新山。
“早期交通不便利,所以运输是不简单的任务,《中国报》以前都是靠一些国民党支持者协助派送,每次只有下午才可以翻阅到《中国报》。”
随着马新分家后,《星洲日报》等印刷厂也搬回吉隆坡,而当时交通也便利,各报分发报纸到新山的时间才逐渐统一。
盼多报导华团与教育新闻
《中国报》是于1982年进驻新山,并且一开始成立仅有一名驻新山记者。
吴华记得,过去各报章很少报导地方新闻,可能是人力不足,所以地方新闻较少,直到60年代后,才逐步有报馆在新山设立,而《中国报》是于1982年来到新山。
他指出,中国报一开始在新山并没有报馆,只有一名记者黄永强,后来才扩充到今时的新山办事处与大批采访记者的规模。
吴华认为,《中国报》如今已是间大报馆,报导的新闻多样化,并且新闻内容也很及时,所以多年来,他都不曾放弃阅读本报。
吴华本身也经常撰文投稿本报专栏,算是本报数一数二的忠实读者与支持者。
吴华希望本报未来可往更多元方向年前今年,包括重点报导华团与教育等新闻,让各层面的读者都可以取得充足知识与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