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友谊为基石 同学同创业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主题故事.友谊为基石 同学同创业

报导:谭络瑜
摄影:刘洁云、李文源、连国强、受访者提供



人家说:朋友最好不要合股做生意,但这四位认识十多年的中学同学,却选择在经济不景气时合股开咖啡馆,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这两年,大马经济不景气,餐饮业生意受影响,餐馆、咖啡馆关掉倒店的很多,但新开的也不少,逆境中开创事业,勇气可嘉。

位于蕉赖双溪龙商业区的Amitie Cafe开张三个月,四个股东是30、31岁的大男生。蔡振辉、吴勇和、黄智鸿、王绵坤是吉隆坡循人独中同学,毕业后各走各路,因为聚会闲聊提起合作做生意,正好四人都想开cafe,于是决定一起合股做生意。Amitie是法文“友谊”之意,选此为名之意:四个朋友开的店。

星期天下午前去访问,走上店屋一楼,推门而入,见cafe满座,顾客都是住在附近的年轻学院生,用餐、聊天、做功课,这气氛有点似曾相识……四位股东为我解答他们为什么开cafe的原因,“我们中学时代常常去茨厂街一带的紫藤茶坊,在那里泡一个下午,喝茶聊天做功课,很喜欢和怀念那种感觉,所以,我们希望可以打造一个让年轻学生聚会的地方。”



四个专业背景完全不一样的中学同学黄智鸿(左起)、蔡振辉、王绵坤和吴勇和第一次合股开咖啡馆。
四个专业背景完全不一样的中学同学黄智鸿(左起)、蔡振辉、王绵坤和吴勇和第一次合股开咖啡馆。

顾客学生为主

选择这个地点,是阴差阳错。负责写计划书的蔡振辉解释,不在吉隆坡巿中心开店的原因是,第一巿中心已有很多咖啡馆,第二想向年轻人推广咖啡,他们未来将成为懂得品尝咖啡的顾客群。考虑了汝来、金宝、旺沙玛珠学生集中区后,他们选了双溪龙,看准这儿的商机潜能。

去年5月,他们来考察时,这一区除了连锁咖啡店,尚未有人文咖啡馆。当他们筹备半年,12月1日正式开店时,同一区有了4间咖啡馆,营业刚满三个月,如今同区共有8间咖啡馆,竞争激烈!但他们的店生意却没跌,证明了保持食物品质与服务,是应对竞争的最正确之道。振辉看法是:如果这一区以后变成咖啡城更好,最重要做好自己,不必向外看自乱阵脚。

人文咖啡馆与商业咖啡馆的经营模式不同,他们的顾客群以学生为主,连忙碌时间也与别的咖啡馆相反。周末假日通常是一般cafe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们的店却很冷清,因为学生都出去玩或回家乡。而平日学生上课,他们的生意最好,然而咖啡和食物价格得配合学生的消费水准,无法订价太高,所以人潮多但盈利不一定多。

因为怀念中学泡茶坊的日子,他们想为年轻学生打造一个舒适的窝,推广好咖啡文化。
因为怀念中学泡茶坊的日子,他们想为年轻学生打造一个舒适的窝,推广好咖啡文化。

全男班完美配合

人多好办事,但一般人认为做生意,股东越多越复杂。他们当初向家人借钱集资时,被断言朋友合股做生意一定会有问题,也有人羡慕他们有四个股东可以互相帮助商量。对此,振辉的一句话道尽相处之道: “生意伙伴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四人当然会有意见不同,但都会努力沟通,找到平衡。

好友一起打拼事业,互相cover,抗压力更高。四个人轮流顾店,利用各自专长分工合作,会计师振辉看账,工程师勇和与汽车技术专才绵坤负责店内和厨房的硬体设备,媒体人智鸿负责文宣。幸运的是,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找到优秀厨师和咖啡师,各司其职训练助手,整个团队人员配置完美。四个股东和六个工作伙伴,这个十人团队是全男班。

开咖啡馆的门槛比较低,是以成为许多年轻人创业的选择。
开咖啡馆的门槛比较低,是以成为许多年轻人创业的选择。

加快节奏应战 边做边摸索

如果说,开咖啡馆是实现梦想,三个月后,他们最深的体会是:浪漫留给顾客。虽然做好心理准备,没想到经营之道还是跟想像中不同。

“很多文青如果只想要咖啡馆的氛围,宁可他们来消费而别开咖啡馆,因为会完全破坏美好想像。”智鸿说: “创业时以为自己准备好了,现实中战场是残酷的,你以为有时间去调适,但没有时间,唯有加快自己的节奏去适应。”勇和说: “做生意永远无法等你做好准备才上战场,只能边做边摸索。”

他们预计前三四个月会亏钱,准备了流动资金,幸好开张三个月,收支刚好平衡。未来的路很长,经营咖啡馆虽然辛苦,但顾客的认同赞美,令他们有很大的满足感和推动力,更重要是非单打独斗,看看身边,伙伴都在,就有勇气前行。


Jane Lee和伙伴开咖啡馆的初心很单纯,因为喜爱精品咖啡,想介绍给更多人认识。
Jane Lee和伙伴开咖啡馆的初心很单纯,因为喜爱精品咖啡,想介绍给更多人认识。

找到坚持的理由莫忘初心

Await Cafe珈琲工坊开店时,三位股东并没有十足把握,大家心想挨过3年再做决定,孰料不知不觉已经是第4年了……

前媒体人Jane Lee是吉隆坡Await Cafe股东之一,在台湾唸大学时曾在咖啡馆打工而爱上精品咖啡,开一家精品咖啡馆一直是她的梦想,等了多年终于鼓起勇气圆梦。4年前,雪隆一带小型独立咖啡馆不超过10家,现今独立咖啡馆仍不是很多,而商业模式经营的咖啡馆多得泛滥。

Jane开咖啡馆的初心是:向大马人介绍精品黑咖啡。4年前,10个顾客走入Await Cafe点咖啡,9个要牛奶;现在10个人里只有一个要牛奶,这已经是叫她感到欣慰的进步。

要进步,就不能一直背负过去的包袱。刚开店时,很多朋友、顾客为支持Await的信念而来,她觉得,现阶段应该要成长,真正做点东西让熟客继续回来,同时吸引更多新顾客。于是,她绞尽脑汁改变,自己动手学做蛋糕甜品,推出佳节贺礼咖啡挂耳包,集中精神做自己喜欢的事--推广精品咖啡。

现实,毕竟没梦想般完美

很多文青有开咖啡馆的梦想,Jane认为也许因为文青喜欢呆在咖啡馆,喜欢那种份舒服恬静氛围,像海明威、马奎斯等作家长期在咖啡馆写作,村上春树得奖小说《听风的歌》也是在他自家咖啡馆写的。

文青的个性不适合做推销类型的工作,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种安全感。文青开咖啡馆会不会太理想化,因而经营失败呢?Jane并不如此认为,她觉得做任何事,态度决定成败。

4年了,她算有资格以“过来人”身分谈经营cafe心得。她表示,一般cafe开店前3个月是蜜月期,一开始反应很好,3个月后才看到真正的销售额到哪里,过了一年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经营cafe的现实面是有太多琐碎事情,像买食材、订货、去银行、处理员工顾客的问题,每天重复开店、关店,生意上上下下,结果也只是打平。她曾经做到某个阶段,忽然不懂自己忙碌为了什么,觉得无人谅解,这种感觉最折磨人。挨过过渡期,她明白过程总有苦闷的时候,当看到结果而开心,感觉一切都值得。

经营会客交流小空间

本地cafe界现在有个现象,很多新cafe是富二代开的。Jane Lee属于没有雄厚资本,用尽积蓄和资源孤注一掷的创业族。小店能够撑4年,除了其他两位股东一直不计较很支持,她觉得是靠坚持、热情和努力,总而言之就是不想放弃。热情很容易被现实磨灭,遇上挫败沮丧时,就要回到初心,问自己:为什么要开咖啡馆?为什么自己的咖啡没人喜欢,问题出在哪儿?

从前,大家对外国咖啡馆有憧憬,如今大马已经有了许多咖啡馆,消费者开始自问:这是不是我所喜欢的cafe呢?我上cafe到底是因为喜欢,还是贪新鲜、刚好路过?Jane觉得,咖啡馆和顾客群都在互相过滤对方,越往下走,越讲求精致度。她对大马cafe未来前景抱着乐观,认为咖啡文化会越来越成熟,不良的会被淘汰。

她说,经营独立咖啡馆不会让你赚大钱。你会问:不赚钱,那为何开?她很清楚,本来就没要求靠cafe赚大钱,独立咖啡馆经营模式不求做大,纯粹是因为喜欢人与人的交流而经营这个小空间,宗旨明确,没有动摇过。但她坦言,圆梦这条路高高低低不好走,讲到低潮期,她眼眶红了,谷底反弹后找新路向,她拭去眼泪昂然前进。

舒适得像自家客厅的氛围,是人用心经营出来,人与人互相交流形成。
舒适得像自家客厅的氛围,是人用心经营出来,人与人互相交流形成。

花若盛开 蝴蝶自来

开cafe确是实现了梦想,但这家咖啡馆还不是完成品,Jane与伙伴的理想是,未来cafe可以成熟运作,他们可以完全放手,甚至cafe可以茁壮成长,可以有第二第三家。

比较现在和4年前,过去cafe竞争没这么明显,当时她担心如何让更多人接受黑咖啡,现在则担忧很多人把cafe当成餐厅,要求最好有很多东西吃。她用了很多时间和心思思考,咖啡与食物如何共存,挣扎过也做出调整。

跨过心中那道障碍,其实,cafe可以有无限可能。cafe可以卖豆子挂耳包,也卖精致午饭,可以开设夜间咖啡工坊,可以做好多有趣的事。至于顾客反应如何?是叫好或叫座?不必想太多,做就对了。她喜欢一句话,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当初为cafe取名Await,意思是:在等待的同时又有所期待,这不也是现在的心情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John觉得经营咖啡馆,符合自己喜欢一板一眼、简单干脆的个性。
John觉得经营咖啡馆,符合自己喜欢一板一眼、简单干脆的个性。

咏春拳师开cafe
吾“啡”文青!

很多人开咖啡馆是为了圆梦,听起来很浪漫。他在圆梦同时,却抱着很实际的想法,开这间店是做生意。

仲夏夜咖啡馆(Midsummer Night)老板John Dep解释店名:仲夏是夏天三个时段中最热的一段。之前的是孟夏,之后的是季夏,取之最热的意思,希望为咖啡馆拿个好意头。

仲夏两字可以连接上许多意思,例如莎士比亚的小说、或者深夜,若把Midsummer Night的summer取走,就直接变midnight了。这家开在旧巴生路华联花园的咖啡馆,营业时间是晚上7点到午夜12点,有点深夜咖啡馆的味道。这让你联想到《深夜食堂》吗?真妙,他们店里卖的简餐,其中一样就是“猫饭”。

主打手泡咖啡成本低,卖甜点简餐完全是生意考量,一个老板两个员工的小厨房,准备简餐最省时方便、干脆俐落。先从头说起,John是广告设计出身,做过出版社编辑,早在他唸美术学院时,曾在当年稀有的小咖啡馆打工,在心底悄悄种下了“未来若有机会,我也想开咖啡馆”的梦想种子。

曾任职文界,但不认是文青!

但与为了追求浪漫梦想而开咖啡馆的人不同,他爱的是那种当日事当日毕的干脆工作。“我属于体力派的人,喜欢付出体力去工作,而不喜欢用脑汁写稿赶稿,我绝不是文青。”一个曾在出版社待了12年的编辑记者如是说。

他从来都喜欢为别人打工,母亲曾催他创业,他却自认不是做生意的人。直到40岁出头,打了20年工,他终于有了创业的念头。原本计划与另一个朋友合股,双方理念不同,对方退出,他一个人撑,取出公积金和储蓄投入成本8万令吉,仲夏夜咖啡馆于2014年9月16日正式开张。

现在很多人创业首选cafe,他却不鼓励别人贸然开咖啡馆,理由一针见血,“如果你是喜欢设计空间摆饰,可以去做设计师。如果你是爱喝咖啡,算一下,其实8万令吉成本,够你喝多少杯咖啡?”

白天教打拳 夜间泡咖啡

“很多人以为我最大的兴趣是开咖啡馆,其实不是,我的兴趣是教拳打人。”别以为他开玩笑,他另一个身分是咏春拳师父,其实他是先开了拳馆,然后才开咖啡馆。为何咖啡馆营业时间在晚上?因为他白天需要分身去打理拳馆,以及做其他自由案子的工作。

他怎么会打拳教拳?那又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来打功夫与开咖啡馆异曲同工。为了学拳,他认真去拜师;为了开咖啡馆,他也认真去拜师学泡咖啡;他能够日复一日闷头练功,所以喜欢经营咖啡馆一板一眼的“手板眼见功夫”。

很多新开的cafe挨不过半年、一年就关掉,他的cafe开了一年多,已经快要回本,与开店时预想两年回本一样。他并不急着赚钱,而将cafe视为小孩,用心培育。他的看法是:一岁半的cafe还算是个婴儿,与其复制更多婴儿开更多分店,不如让他慢慢成长成熟。目前他专心把这一家咖啡馆做好,若一天它慢慢膨胀成长到需要开多一家,到时候再打算。

封为大师兄,授招师弟妹

咖啡馆越开越多,这个行业竞争大,John却不是如此想,他会建议顾客去喝别家cafe的咖啡,或向别家cafe买咖啡豆。他不怕“教会徒弟打师父”,乐意与真正有志开cafe的员工分享经营方法,亦不怕别人抄他的菜单、风格。他认为,人文咖啡馆每一家都有老板的真实个性,不可能抄到一模一样,就像一套拳法不同人耍,各自风格。

他不把同行视做对手,反而广结善缘,其他cafe经营者不少是他的朋友,互相来往捧场,分享心得,给彼此打气加油。这在习惯以商业模式思考的人听来,几乎不可思议,但或许是经营人文咖啡馆其中一个最合适的方法。

Main-main Cafe女主人小肥跟着朋友叫John“大师兄”,除了因为John确是教功夫的师兄,也因为这位师兄乐于支持后辈。访问时,咖啡馆墙上展示的电影海报主题是香港贺岁片,当中有周星驰电影《功夫》海报,功夫、大师兄……原来我面前这位果然是位“功夫人”。


小肥以后一人当家,需要时间调整心情,重新出发。
小肥以后一人当家,需要时间调整心情,重新出发。

我卖的是生活态度

玩玩,是一种生活态度。并非不务正业、游戏人间,而是玩自己喜欢的事情,把生活玩得精彩。于是,她们开了这家个性小店Main-main Cafe。

开在吉隆坡巿中心朱晴溪路旧式公寓一楼单位的Main-main Cafe,像大隐于世的一个小家,本来就是住家的格局,充满童年回忆的摆设餐具、无味精的家常食物、花茶饮料以及手作百家被,都很有家的感觉。

这家小店于2014年3月14日开张,是两位前媒体人小肥与静婷合股开的,小肥主外负责店面,静婷主内负责厨房。访问当天,刚好是她们正式拆股后的第一天,好友伙伴静婷因为太累想休息而选择退股,日后小肥将独自经营这家店,不过,静婷仍暂时留下帮忙协助新员工接手。

两个人的Main-main,少了一个,留下的人仍要继续main。小肥坦言,目前需要时间去调整心情,适应转变期。她需要学习厨房运作,加强领导能力,以一个人的肩头承担一家店的压力。

老公负责装修
老爸送来旧物

回想当初决定开店,小肥说并没想过要开cafe,但自己从小就有创业梦。后来唸新闻系当记者多年,从出版社到报馆,在报馆有段时期心情郁闷,重新思考未来前途。当时,在她工作的报馆附近,开了一家很有个性的小店Poco,她常一个人去“冷静”,喜欢那儿舒适安静的气氛,因此萌生开cafe的念头。

31岁,人生大转变,从打工族变老板。小肥说:“创业不难,最难是踏出那一步。”最初本来有三位股东,后来剩两位,每人注资2万多,小肥拿出全部积蓄,加上老公支持,店里装修多由开装修公司的老公负责,父亲从老家送来学校旧桌椅、她的童年玩具,拼拼凑凑用创意打造了现在这个舒适的安乐窝。

她有感而发:“开cafe不是想有多大成就,赚多少钱,而是想透过这家小店的每一个细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她曾因为cafe装修问题一度跟老公吵架,但一路走来夫妻俩感情更好,她懂得了欣赏老公的优点,也因为这家店,让她与不善以言语表达爱与关怀的家人打破僵局。

舒适、安静、温暖、和谐,女主人用心营造出家的感觉。
舒适、安静、温暖、和谐,女主人用心营造出家的感觉。

有人脉生意佳,忙到麻木!

经营cafe,心理素质要很强大。面对不理解小店理念的顾客,耐心解释到一个程度,只好自己生闷气;为了顺应顾客要求,不爱喝咖啡的小肥认真学泡咖啡。她清楚知道,梦想要延续下去,绝对要考虑现实面,所以她很坦白:“现阶段,我只想要钱。”

她需要钱,让这家店继续运作下去。可是,这并不意味她的店亏钱,事实上小店一直在赚钱。她与伙伴开店时,本来准备了前半年都会亏钱,不料生意还不错,很快就赚钱了。她坦言,这要感谢朋友给很多机会。过去当媒体人累积的人脉,使小店获得许多报章访问、上电台电视的机会,达到宣传效果。

刚开店打拼那段日子,她每天从清晨6点忙到晚上11点,忙到麻木的她曾经一度想:本来我的工作稳定,生活写意,为何要如此作贱自己。创业是自己选择,抱怨也得做下去。生意上轨道经营了两年,开始面临瓶颈,伙伴与她都萌生退出之意,结果现在她选择留下。

偷闲缝制百家被

Main-main的理念本来就是:玩乐。“我卖的不是你肉眼看到的东西,我卖的是影响你的一种生活态度。”小肥想透过所做的事,散发正能量和快乐因子,她真正梦想是让更多人知道百家被,她一直都有教人缝制百家被,传达亲情和谐讯息,贯彻乐活概念。

开cafe时,她故意辟出一个房间,当时想法是希望在经营cafe时,有时间关起门躲进小房间里,安静做百家被。但现实中,每天忙碌打点店面,根本没时间做手作。她不会放弃梦想,虽然现阶段梦想或许得先搁置一旁,心中指南针仍指向梦想。

她相信: 很多困境,其实只要转一个心态,就可以跨过,人生不过如此。


陈栎一个人打理整间店,泡咖啡、煮食物、做甜点、打扫洗碗,全部一脚踢。
陈栎一个人打理整间店,泡咖啡、煮食物、做甜点、打扫洗碗,全部一脚踢。

圆梦如沙漠里种花
期盼下雨吧!

有些人存了很多年的钱之后,才有资本创业开店。陈栎很幸运,因为一套经营理念而赢了5万令吉现金,让他实现开咖啡馆当老板的梦想。

Let It Rain(下雨吧)是陈栎参加电台比赛的作品,因为经营理念获得评审欣赏而赢得冠军。他曾在一篇访问中表示,没办法,因为赢了比赛,开店是势在必行。奖金并不够当资本,他获得另外两位朋友支持合股,本身是大股东,也负责打理店面。

这家店的理念是打造一间结合咖啡与手作的社区咖啡馆,开在Cyberjaya这个地点。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好远啊!陈栎做过计算,从旧巴生路开车到这里,其实比去武吉免登还靠近。

他解释,当初为了考察地点,花了几个月看遍雪隆区地产,理想地点如孟沙、Mont Kiara区租金太贵负担不起,人潮旺的住宅商业区如大城堡竞争力太满,其他已有社区咖啡馆的地区不必去。选来选去,他相中Cyberjaya是因为这里仍未有社区人文咖啡馆,应该也有想念寻找家乡味餐点的顾客群,加上找到租金相宜的店面,就拍板了。在一个少华人的地方经营社区咖啡馆,他坦言没有把握,试试看“在沙漠里种花”。他的想法是:“做生意是冒险,但人生总要冒一下险。”

一个人顾一间店

2015年8月15日开张,最初有员工帮忙,两个星期后员工离职,一直请不到适合的员工,又坚持不请外劳,他索性一个人扛下来,接下来都是一个人one leg kick,让顾客自己点餐。

现在进入第7个月,cafe未达至收支平衡,但每个月的亏损额度越来越少,证明每个月的收入一直在上升。虽然两位股东非常信任与支持,但是因为现实考量和个人身心疲累,他有了想把生意结束或出顶的念头。

有时候,他会有种感觉,经营人文咖啡馆,像在跟一般商业模式养成的顾客群抗争,很累人。他本来只是个贪图安逸的人,没想过做生意变成大富豪,只想有个小空间,与好友家人相聚,共度小时光,干嘛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他本来盘算,可以在生意不那么忙时,在店里角落做自己的手缝书,现实是根本没有时间。

他坦言,虽然圆梦开了这家店,但离他理想中的社区咖啡馆很远。大马一般消费者对价值和价格二者的分别并不理解,比如用嘛嘛档的食物价格,来比较一家有音乐、设计、空间氛围的餐厅。

悉心布置的小角落,就像温馨家居的客厅一角。
悉心布置的小角落,就像温馨家居的客厅一角。

待客以诚变朋友

曾经在新加坡、澳门、台湾办过社区创意巿集的他觉得,在马来西亚经营社区很难,大家习惯各扫门前雪,邻居之间很少会互相打招呼,这种心态从生活、社区延伸到社会、国家。不说太远,说近的,这一区很少华人餐厅,他希望与邻里餐厅建立起互助互利的关系,但改变不了其中一家餐厅老板把他视为同行敌手的想法,对方会常常在门前徘徊,偷看餐牌比较价钱,然后回去把他店里的食物降价竞争。

改变主流消费观念不容易,叫他欣慰的是,小店已获得一些顾客的认同和支持。有些熟客变成朋友,会主动送家里种的蓝花来给他煮蓝花饭。有时候熟客加饭,他不另加钱,也不拒绝客人打包外边食物来喝咖啡。他喜欢与顾客诚意交朋友的感觉,因为家里做饮食生意,从小就看父母像对家人朋友一样对待顾客,他希望“下雨吧”永远保留开放交流的空间。

静下心来,等待转机

朋友对他说:生意是守回来的。他认同但现实是:必须有心、有力、有钱,才能继续守下去。他不缺心,缺的是人力和钱。难得实现开店的理想,他当然有心一直做下去,可是第一次做生意的他,没想到需要这么多的后备资金去撑过“寒冬”,也没把握“春天”何时到来。

7个月前开店是圆梦,7个月后他来到十字路口,未知要转左或右。或许正是该停下来,时间对了,对的人会出现,对的事会发生。很巧的,就在访问当天,他的小店业主来找他商量,主动提出减租金三个月,缓冲他的经济压力,同一天也有人来应征店员。

下雨吧,本来取这名字,是想打造一个“下雨天可以来避雨,不想急着走,逃离工作纷扰,自在放松”的小馆。我想对陈栎说,如果当前困境是下大雨,不妨暂时安心坐下来,静心享受独处与咖啡,时间到了,雨也停了,再出发吧!


曾丽珊(Ice,左)和伴侣谢泽林共同打造的Poco Homamade,给了许多人灵感。
曾丽珊(Ice,左)和伴侣谢泽林共同打造的Poco Homamade,给了许多人灵感。

情侣爱手作
一点点啡分之想

一家cafe关门,你我都会猜想是因为亏钱,经营不下去而做的决定。然而,他们却是在cafe最赚钱的时候选择关店,真是太任性了。

于2010年5月,吉隆坡孟沙某个住宅区一排不起眼的店屋当中,低调地开了一间风格很独特的cafe,叫Poco Homemade。Poco当时已经开了一年,从吉隆坡巿中心朱溪晴路搬到孟沙,原因是店主刻意想找一个很低调安静的地点,经营一家小小社区咖啡馆。

经营Poco的是一对廿来岁文艺青年情侣谢泽林和曾丽珊(Ice),两人毕业自专艺学院,泽林在学院执教,全力支持女友创业开cafe。两人因为喜欢台湾日本小咖啡馆情调,是以用工作几年的储蓄和向家人借钱,开一家结合咖啡馆和工作室的小店,取名Poco,西班牙语意为“一点点”。

主人个性活化小店氛围

回想开店的决定,Ice说自己很任性,想开就马上行动,开了几年后想关又马上关。这位老板娘确实很有个性,小店的风格,就是两位主人个性的真实体现。Cafe的装修、空间摆设全部由两人亲自设计打造,喜欢手作的Ice在角落摆台缝纫机,闲来缝布车衣,爱画画的泽林把画作展示在墙上。两人本想说,一边经营cafe,一边可以在角落小工作坊做自己的创作。

这个经营模式有趣也新鲜,Ice记得刚开张的第一个星期里,一共接受了7家报章、杂志的访问。Poco爆红,吸引了喜欢小咖啡馆格调的顾客慕名而来,生意忙碌了,客人要求也增加。女主人拿手的homemade豆腐芝士蛋糕很受欢迎,应客人要求多做其他口味,每天在厨房里烘焙蛋糕,慢慢没有了缝纫做手作的闲情。

由于太多人喜爱Poco的空间设计,开始有人找他们做设计,也有人提出合作开分店。印象中,他们与别人合作在商场内开了一间分店,但很快就关掉。Ice表示主要原因是不符合理念,Poco本来是依照社区小cafe模式打造,把同样的设计搬进商场,不管怎么看都不对,无法走远也是必然的。

社区小cafe也是工作室和艺术空间的概念,在大马还不是主流。完全由两位年轻文青设计的店面和空间,自是令人怀念。
社区小cafe也是工作室和艺术空间的概念,在大马还不是主流。完全由两位年轻文青设计的店面和空间,自是令人怀念。

经营cafe不浪漫,忙到难分身

Poco于2009年1月正式开店,到2013年12月31日关店,前后5年。Ice透露其实关店那一年,是Poco最赚钱的一年,关掉原因很简单,纯粹是觉得太辛苦、太累。经营cafe绝对不浪漫,她可以忙到6个小时无法分身去上厕所,也常常因为顾客不理解小店的理念,无理取闹而生气,当她觉得当初开店的好玩已经慢慢变得不好玩,就决定关掉不玩。她笑说,自己真是很任性的人,但也感谢因为有另一半养家,才可以无后顾之忧,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

关了一道门,却打开别的窗。这三年来,Poco的面子书仍在活跃,不时有人找她做室内设计,她也有做蛋糕供给其他cafe,很多老顾客吃到就会认得。

很多人问她,把自己用心打造的cafe关掉不可惜吗?她的答案是:一点都不可惜,如果明天要再开,可以再开过。有能力就不怕没有机会,若真要再开,她仍会坚持具有职人气息的社区小cafe模式。

从旁观者身分分析,为何Poco这家小店可以成功,并成为本地不少人文咖啡馆的参考范本?她觉得是因为自己具备经营小cafe的条件,第一是自己可以做设计,自己会做吃的,爱研究也会进步;同时会拍照写文字,自己做marketing,几乎从内至外都可以一个人做完。她认为,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cafe就可能无法持久经营下去。

人文咖啡馆的小力量

自从Poco关门后,店面辗转顶让多手,现在变成了一家西餐厅。记者与他们失去联络,相隔6年后,因为写这篇报导重新联络。

坐在我对面的两人神采飞扬,从短发变长发的Ice现在为人做室内设计,任职学院当艺术导师的泽林去年刚开了个人画展,看见他们各有成就,做着自己专长而又喜欢的事,继续创作用心生活,很是为他们感到开心。即使Poco不再以店面方式存在,当初相信坚持的理念和梦想,从不曾在他们生活中缺席。

而他们不曾想到的是,Poco给了很多人一点灵感,一点启发,他们也以小店模式开了各自的cafe,一点一点地改变马来西亚人文咖啡馆和个性小店的景观。所以说,微小的力量,可以慢慢地变大。


林奕廷从咖啡馆店长的身分,转为咖啡烘培师。
林奕廷从咖啡馆店长的身分,转为咖啡烘培师。

关店不代表放弃
文青咖油!

有人思考着要不要关店,有人已经关了,也有人关了又开新店。热爱咖啡,仍相信梦想的人,不会这么轻言放弃。

又是一个文青咖啡梦的故事。林奕廷(Ving)在台湾的大学唸新闻系时,半工读在咖啡馆打工两年,爱上咖啡和cafe氛围,梦想有一日回国也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当时老板对她说:你在这儿打工,知道经营cafe是怎么一回事,真的还要做吗?她心底很清楚知道,是的,我要做!

回国后在唱片公司做了一阵子文宣,有人愿意打本和她合作开咖啡馆,于是她在雪州哥打白沙罗开了咖啡家Coffee Famille,一间想营造出温馨之家感觉的cafe。Ving负责煮咖啡,也因为执著于豆子而自己学烘豆。

咖啡家开了3年6个月,在2014年与股东拆股关闭。Ving表示原因之一是到了瓶颈,打理cafe太多琐碎事情要处理,无法专注做好咖啡。另一个原因是,大马人消费习惯还是偏向吃多过喝,她能理解城巿公共交通不便,顾客开车大老远上门,希望cafe可以喝咖啡又可以同时医饱肚子。

她挣扎过,不想卖食物,只卖咖啡,但如此一来生意就无法前进。她无法妥协,继续选择专注在咖啡,实现原先自己要把手冲咖啡介绍给更多人的梦想。“有所选择就有放弃,若一直停留在原地,永远无法进步,也无法给顾客更多。”

如何把品质优良的生豆烘焙出最好的气味,是一门大学问。
如何把品质优良的生豆烘焙出最好的气味,是一门大学问。

转卖咖啡豆,烘焙美滋味

关店之后,其实林奕廷并没有离开过咖啡,马上就在Dataran Prima的商业大厦租了9楼一间小单位做咖啡烘焙,把豆子卖给其他cafe。咖啡馆在大马已经很多,更专业的咖啡烘培也越来越多,现在全马大概20家左右。

技术本来就有,器材需要upgrade,Ving投资几万令吉买了一架烘焙机,慢慢地原有空间不够地方储存生豆,必需找更大的空间。很巧地,她在大厦楼下看到一间餐厅结业迁出,角落位置正好方便供应商停车送豆子来,她与伙伴商量后,决定合租下该单位。

同样热爱咖啡的伙伴用主要空间开一间新cafe叫做Cream,而Ving把厨房空间做为自己的咖啡烘焙工作坊,取名The Roast Things。一个空间有两家店,大的是咖啡馆,小的做咖啡烘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非常巧妙和紧密。Ving烘的豆子不止供应给自家咖啡馆,也卖给专门买豆子回家煮的咖啡爱好者,另外亦供应给其他的cafe,雪隆、槟城、柔佛都有。无形中,喝到她烘焙的咖啡豆的人比以前更多了。

越来越多马来西亚人因为追求更高品质的咖啡,开始爱上手冲咖啡。
越来越多马来西亚人因为追求更高品质的咖啡,开始爱上手冲咖啡。

依然踏步咖啡香的路上

关店的决定,是当身心和经济压力都到了很难再撑下去时做出的。林奕廷坦言,关店后的初阶段有点失落,觉得对不起家人和伙伴,但既然做了选择就认真面对。“开咖啡馆的梦想实现了,自己也来到30岁,是时候为家人想一想,不想再让她们担心……”

舍下反而获得更多,不再为经营cafe的理念而烦恼,方向更明确的她,生活多了更多时间,收入也稳定了。当她说,现在有能力每个月给家用,声音有点哽咽,眶眶有一丝泪光。

圆梦路上高高低低,走过了低潮,她未来将更坚定继续朝目前的方向走下去。她开心与我分享,去年终于可以第一次出远门旅行,跟随咖啡专家们去南美洲哥伦比亚拜访咖啡庄园的。在她眼中,看见闪亮飞扬的光芒。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