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收集蝦米之鄉 人文故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收集蝦米之鄉 人文故事

20160307heart02



報導:劉純瑤
攝影:岑家豪(部分圖由受訪者提供)

擁有約120年歷史的五條港,是位於雪州巴生港口不遠處的一個小漁村,與吉膽島相鄰,卻無法相通,兩島居民皆依靠船隻往來。

五條港地理位置處在一片紅樹林的小島上,人口約八百至一千人左右,多為福建人,以漁業為主,享有“蝦米之鄉”美譽,是全馬最大的蝦米發源地。

若你問我五條港有何特色?除了那遍地金黃色的曬蝦米場、獨特母子船、全馬唯一手工製作的黑糖碰糕之外,那濃濃的人情味,樸素的歷史韻味及豐富的人文故事,便是最佳的答案。



然而,在發展洪流衝擊下,捕魚業收入雖 不低,但屬於高風險行業,因此大多數年輕人都選擇往城市發展,導致曾經家家戶戶都是靠海為生的五條港,因人口外流問題,逐漸走向沒落。

傳承漁村文化

年輕人出走,不僅讓五條港的漁業岌岌可危,許多傳統行業也隨著科技發展或人的離開,而漸漸消失。

新紀元學院媒體研究系——公共關係實務課程,於去年年底,由51位同學以及一名老師實踐“源自社會、回饋社會”理念,以保留和傳承新村文化為出發點,走進五條港。“這裡五條港,Ji Dao Gor Tiao Gang”,是用中文加福建話的活動主題,這是因為“五”即福建話的“有”,若用福建音譯讀華語的“WU”,與“五”相似,此外,也意味著村民們的家,就在這裡。

他們用了四個月時間,收集五條港獨有的人文故事、行業歷史、村民童年記憶等,把這些精彩片段製成一部紀錄片。此外,他們也製作一本小冊子,繪出五條港人文地圖,用文字、圖片展現五條港未曾被發現的美。去年11月,他們配合當地學校的校友回校日,籌辦了兩天社區展覽活動,與所有村民感受“家在五條港”的溫暖。

母子船出航養活島民

“七星漁業”凸顯五條港靠海為生的特色,用勞力捕獲魚蝦類,製成蝦米,銷售至全國各地,因此五條港擁有“蝦米之鄉”美譽。

留學台灣、從事社區文化研究的李建明指出,“七星漁業造就男女社會分工,即男人出海捕魚,婦女和小孩在家曬蝦米。”目前修補七星漁網這老行業就只剩下一家,以前上百艘的母子船,至今也只剩下大約77艘。

他解釋:“傳統七星漁業是劃著舢舨,在海中打入木樁,木樁與木樁之間綁上漁網,漁網左右角各拉出一條綁著小竹筒的繩子,加上漁網中間也綁上小竹筒,總共3個。驗收魚貨時,釣起竹筒,拉起漁網放到船上。做法複雜且需要大量勞力,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

面對現代化發展及人口外流的情況下,七星漁業人手欠缺,漁民被迫僱傭非法外勞。然而,七星漁業仍是五條港漁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兩間老雜貨店

同源發

全島唯一售賣蔬菜及肉類的雜貨店。老闆李順東13歲開始在店內幫忙叔叔管理店面,直到叔叔搬至巴生,便由他接手生意,迄今22年。

同源發更像一個小菜市場,由於村內售賣蔬菜或肉類的店家不多,因此他不必擔心貨賣不出,光顧此店的顧客,還包括吉膽島的村民呢!

成利號

約有35年歷史,已是第三代家族生意,林麗珠和林鼎建是該店老闆。以前店裡賣的都是船隻的配備,如今更多是食物和雜貨。

成利號的特色,就是售賣“瓶裝涼水”,口味包括黃梨、酸梅、涼粉、薏米以及涼茶。

居家蝦米香

★張麗婷,35歲

不像其他地方用機器烘乾,五條港的蝦子一定要經過陽光曝曬,才能產出又香又鮮的蝦米。這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太陽不猛,蝦米幹不透;遇到下雨天,要快點把蝦米收起,否則會發霉。

張麗婷是一名住家蝦米業業主。她只用“辛苦”兩個字形容蝦米業。清洗、去殼、曝曬、收集、分類、挑選、混合、包裝、運送,這就是蝦子變蝦米的過程,每一步都不能馬虎。家族蝦米業是從她祖父那代傳承至今,“在以前,孩子自小就跟著父母曬蝦米,上課前和放學後都要幫忙曬蝦米、篩選蝦米。”

這裡生產蝦米,卻少見在街上有擺攤賣蝦米,因為每家每戶都自己曬蝦米,又怎麼需要向別人購買呢? 這裡生產的蝦米都會運出港口,售賣到雪隆各地。

金福腳車店

★劉金水,63歲

腳車是村裡唯一的交通工具,往南方走,會經過一間沒有招牌、也不顯眼的腳車店,它是村裡唯一的腳車店。劉金水在五條港修理腳車將近30年,腳車店就是他的家,每個房間,甚至是神台、碗櫥、床底都放滿了腳車零件。

當年,他與朋友合作開了這間店,朋友出錢而他出手藝。現在,每當村民的腳車出現問題,腦袋裡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金水uncle”!

傳統糕餅香

★劉家莊

“劉家莊”是港內唯一一間批發糕點的地方。每逢婚喪喜慶或舉辦活動時,村民們都向劉家莊訂購糕點,甚至吉膽島或巴生一帶的居民,也愛上這傳統風味。

黃錦雲是現任劉家莊的老闆,她的家婆年輕時,因興趣而研發糕點,如今他們所出售的糕點有:花包(刈包)、發糕、紅圓、黑糖碰糕、煎堆等。除了使用機器攪麵團,所有糕點形狀、花樣、大小,都是用手工製作。後來年紀大了,不想讓這門傳統手藝失傳,就讓同樣愛製作糕點的媳婦黃錦雲繼承手藝,至今已有八年。

無草圖造船業

★許圓芬,62歲

五條港的年輕人傾嚮往城市謀生發展,傳統手藝僅存於長輩手中,使得造船技藝漸成為夕陽行業。

許圓芬是島上著名的造船師傅,從拼接木板到裝訂細節設備,他都親力親為,絕不假手他人。“手工技藝的核心要訣,是講求工匠經驗的累積和興趣的堅持,沒有捷徑可走。”他的造船技術是拜師學藝而得,時光更替,這位造船廠掌舵人已走過逾40年的奮鬥歲月。

許圓芬並沒畫船隻的設計圖,全靠豐富經驗的推測和摸索,承接訂單都是經由熟客介紹而建立起口碑。

淳樸的五條港居民,溫文有禮,每當行人擋住腳車去路,車主以嘴巴發出「鈴鈴」聲代替車鈴聲,島中也不見電動腳車蹤影,因此空氣特別清新,環境特別寧靜。
淳樸的五條港居民,溫文有禮,每當行人擋住腳車去路,車主以嘴巴發出「鈴鈴」聲代替車鈴聲,島中也不見電動腳車蹤影,因此空氣特別清新,環境特別寧靜。

社區展覽活動當天,展出在五條港拍攝的照片,也展出之前舉辦《這裡五條港》之小畫家大作品活動的作品,讓人們看看小朋友畫出心中最美麗的五條港。
社區展覽活動當天,展出在五條港拍攝的照片,也展出之前舉辦《這裡五條港》之小畫家大作品活動的作品,讓人們看看小朋友畫出心中最美麗的五條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