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依釗:樂活自健──青蒿素之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蕭依釗:樂活自健──青蒿素之外

馬來西亞一位法師罹患肺癌,信徒向他推薦青蒿素。他要我代詢問中國著名腫瘤治療專家徐克成教授,是否可服用青蒿素?



徐教授的答覆是:“可用青蒿素,青蒿素具有良好抗癌作用,不良反應輕微。”

自從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后,青蒿素成了非常熱門的醫藥名詞。

屠呦呦獲獎,是由于發現了青蒿素,具有強大抗瘧作用。這種抗瘧疾特效藥,每年挽救上百萬患者性命。但世人意料不到的是,青蒿素也能抗癌。



1995年,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青蒿素對乳腺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而對正常組織細胞無毒性作用。

據徐教授說,近年來,科學家的試驗證明,青蒿素對多種癌細胞均有抑製作用。研究發現,青蒿琥酯能抗白血病、結腸、黑色素瘤、乳腺、卵巢、前列腺、中樞神經系統和腎等器官組織的惡性細胞;半合成衍生物雙氫青蒿素對胰腺癌、白血病、骨肉瘤化肺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他指出,毒理學證實,青蒿素的毒副作用輕微。長期應用可能或可產生毒性,包括可致骨髓造血抑制、胃腸、肝、腎廣泛淤血和肝腎實質損傷,但不少報告顯示,用藥長達一年,無任何不良反應。臨床用于抗瘧疾劑量高于其抗癌活性三倍,因此,作為抗癌藥,青蒿素是安全的,但兒童的劑量要適當減少。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四十多后,到了83歲,研究成果才獲獎,令徐教授心裏欣喜中帶點苦澀,因為他聯想起另兩位老醫學家——王振義教授和孔醫生的境遇。

王振義用一種極便宜的全反式維甲酸,竟然在世界上第一次將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早幼粒)的癌細胞“改邪歸正”。這后來被稱為“誘導分化”療法的“5年無病生存率”為95%以上。

王振義教授有一位80歲的學生孔醫生,發明了一種“疫苗”可治癌症。這“疫苗”簡單,由幾種市售的疫苗配置而成,配置也不複雜。她很謙虛,說“疫苗”的思路來自老師王教授。

徐教授陪著孔醫生,在上海一家家拜訪她在10年前用她的“疫苗”治療的病人。他們全部是被現代治療技術“遺棄”的癌症患者。結果令人振奮:38個患者中,只有5個死于癌症,其餘均生存5年以上。

此外,臺灣作家吳林林的兒子小明患晚期肝癌,被台灣醫生診斷為只能生存兩個月,但他接受了這種“疫苗”后,“快樂”地活了兩年。

當時的徐教授接受肝癌手術后不到兩年,他讓孔醫生也給他注射“疫苗”,既是治療,也想當“小白鼠”。

在徐教授之后,有不少患者默默的、志願的,甚至是渴求地,也是無需任何償付的接受了“疫苗”注射。他們當中,包括了筆者的一位親人。

筆者特別欣賞王振義教授的兩句話。他說:“作為醫生,要研究、要出論文,但最重要的是讓病人‘活下來’,給生命增添色彩。”“癌症治療必須創新,要簡單、有效果,少痛苦,少花錢,特別對窮人……”

難怪這三位醫學家對這便宜的“疫苗”,未能公開地用于老百姓身上感覺苦澀。

筆者身為全職志願者,深刻瞭解許多癌症患者貧病交迫、求醫無門的艱難,所以對醫學界主流忽視這種便宜的“疫苗”的“療效事實”,特別感到遺憾。

蕭依釗─祝福文化總編輯、終身義工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