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依钊:乐活自健──青蒿素之外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萧依钊:乐活自健──青蒿素之外

马来西亚一位法师罹患肺癌,信徒向他推荐青蒿素。他要我代询问中国著名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教授,是否可服用青蒿素?



徐教授的答复是:“可用青蒿素,青蒿素具有良好抗癌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自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青蒿素成了非常热门的医药名词。

屠呦呦获奖,是由于发现了青蒿素,具有强大抗疟作用。这种抗疟疾特效药,每年挽救上百万患者性命。但世人意料不到的是,青蒿素也能抗癌。



1995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青蒿素对乳腺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性作用。

据徐教授说,近年来,科学家的试验证明,青蒿素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青蒿琥酯能抗白血病、结肠、黑色素瘤、乳腺、卵巢、前列腺、中枢神经系统和肾等器官组织的恶性细胞;半合成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对胰腺癌、白血病、骨肉瘤化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他指出,毒理学证实,青蒿素的毒副作用轻微。长期应用可能或可产生毒性,包括可致骨髓造血抑制、胃肠、肝、肾广泛淤血和肝肾实质损伤,但不少报告显示,用药长达一年,无任何不良反应。临床用于抗疟疾剂量高于其抗癌活性三倍,因此,作为抗癌药,青蒿素是安全的,但儿童的剂量要适当减少。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四十多后,到了83岁,研究成果才获奖,令徐教授心里欣喜中带点苦涩,因为他联想起另两位老医学家——王振义教授和孔医生的境遇。

王振义用一种极便宜的全反式维甲酸,竟然在世界上第一次将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的癌细胞“改邪归正”。这后来被称为“诱导分化”疗法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5%以上。

王振义教授有一位80岁的学生孔医生,发明了一种“疫苗”可治癌症。这“疫苗”简单,由几种市售的疫苗配置而成,配置也不复杂。她很谦虚,说“疫苗”的思路来自老师王教授。

徐教授陪着孔医生,在上海一家家拜访她在10年前用她的“疫苗”治疗的病人。他们全部是被现代治疗技术“遗弃”的癌症患者。结果令人振奋:38个患者中,只有5个死于癌症,其余均生存5年以上。

此外,台湾作家吴林林的儿子小明患晚期肝癌,被台湾医生诊断为只能生存两个月,但他接受了这种“疫苗”后,“快乐”地活了两年。

当时的徐教授接受肝癌手术后不到两年,他让孔医生也给他注射“疫苗”,既是治疗,也想当“小白鼠”。

在徐教授之后,有不少患者默默的、志愿的,甚至是渴求地,也是无需任何偿付的接受了“疫苗”注射。他们当中,包括了笔者的一位亲人。

笔者特别欣赏王振义教授的两句话。他说:“作为医生,要研究、要出论文,但最重要的是让病人‘活下来’,给生命增添色彩。”“癌症治疗必须创新,要简单、有效果,少痛苦,少花钱,特别对穷人……”

难怪这三位医学家对这便宜的“疫苗”,未能公开地用于老百姓身上感觉苦涩。

笔者身为全职志愿者,深刻了解许多癌症患者贫病交迫、求医无门的艰难,所以对医学界主流忽视这种便宜的“疫苗”的“疗效事实”,特别感到遗憾。

萧依钊─祝福文化总编辑、终身义工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