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头条】鲜蚶短缺美食走味 打击炒粿条叻沙小贩生意
报导:刘福来
(麻坡7日讯)海水温度高升,加上水源受污染,导致鲜蚶大量死亡,产量大幅 度锐减,严重影响本地食材调配,著名美食料理也“走味”。
据本地熟食小贩业者透露,鲜蚶早在去年五、六月出现短缺,并在3个月前一度停止供应,造成本地饮食业大受影响。
尽管目前已恢复供应,但鲜蚶数量不足,品质大小也有所差异,价格也因量少而水涨船高。
业者透露,一公斤鲜蚶目前售价6令吉左右,且来货级别都是最小,远比之前原来售价2、3令吉相比,简直是翻倍调涨。
“业者即使有钱,也还未必买得到,供应商往往还要胥视来货数量配给。”
业者指出,目前订货情况由不得同业下定,货源“朝不保夕”,有时供应商早上答应供给10公斤,下午来货可能只得5公斤。
添加其他食材调味
“由于鲜蚶在十八丁的原产地水源受污染,大量鲜蚶死亡,引起市场供应不足。”
业者指出,尽管本地也有土产鲜蚶,但价格都比较昂贵,一公斤介于4至4令吉50仙,且杂质多颜色较深,口感和味道也有所差异,且数量有限,并无法应付目前需求。
业者说,鲜蚶短缺严重打击到本地一些特定食材的小贩行业,例如鲜蚶炒粿条和叻沙等本地熟食,导致食物无法煮出原汁原味,影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促使小贩生意遭受影响。
他们透露,为了维持生计,同业不得不改变食物调配,将叻沙原来的鲜蚶改换成鱼丸和肉丸,鲜蚶粿条也被迫要添加其他食材来调味,以应付鲜蚶供应的不足和成本翻倍调涨的困窘。
大部分外销供不应求
由于令吉兑换率关系,本地上等鲜蚶大部分都销出邻国,加剧鲜蚶市场供不应求。
麻坡马哈拉尼大巴刹鱼行批发业者蔡昭弟指出,早在去年开始鲜蚶供应情况就已经出现短缺,近期才越来越严重。
他相信,除了产量减少,另一原因也是最近令吉兑换率关系,因为在邻国大粒鲜蚶,价格可卖到12令吉,所以供应商都把大粒的鲜蚶,大部分都销往泰国和新加坡;而本地只剩中小粒的鲜蚶。
“物以稀为贵,目前小粒蚶苗也卖到3令吉、中等的5令吉左右,而在这之前上等大粒的鲜蚶才卖3令吉。”
他说,以前鱼行基本每天都来10大包(每包65公斤),现在只来一包而且货源也不顺,加上成本太高,根本无利可图,同业宁愿少赚也不愿意大量进货。
他透露,目前来自巴冬和红桥的野生鲜蚶还可应急,但数量不多,也无法持续供应市场。
改用其他食材
★王敬福(47岁,炒粿条业者)
鲜蚶不足严重影响炒粿条熟食行业,有关情况已经持续半年有余。
根据供应商的透露,类似情形可能还要维持2至3年才能恢复;故此,目前我们只好改用其他食材,以暂时度过眼前难关!
订货需要配给
★刘美发(62岁,叻沙熟食小贩)
供应商货源有限,订货需要配给,且来货也被迫折半,原本每天供应的鲜蚶,目前也减剩3天。
叻沙最重要的食材就是鲜蚶,少了鲜蚶就严重影响生意。
小粒蚶没味道
★王顺平(50岁,屋业工地主任)
我个人比较喜欢吃鲜蚶,每次吃炒粿条都喜欢额外加蚶,但现在鲜蚶都很小粒,吃不出味道,也影响粿条的美味。
目前情况若与早前完全连鲜蚶都吃不到的情况相比,已稍有改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