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和:死掉的《美人魚》
周星馳電影《美人魚》大賣,歸功於劇情流暢,還有一眾對星爺的想念,無關它是否好電影。
不過市場永遠以經濟掛帥,“不要跟成功爭辯”,影片賺個滿砵,星爺就有條件以受歡迎為由,去定義什麼叫好電影。即使如此一來令人失笑,也失望。一部真正有水準的電影,不會是這種貨色。
我一度這么形容星爺之前的《西遊.降魔篇》,那是一部死去的電影。關鍵在於這部星爺無處不在的電影,星爺卻無參與演出,得其神不見其魂,拍得再好,有好演員舒淇撐腰,也無法令電影起死回生。
《美人魚》延續之前的成功方程式,又是星爺無處不在。幾乎各個要角,都不難察覺到星爺的影子。換句話說,A演員是周星馳,B演員也是周星馳,我不曉得星爺這么教戲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一件事,作為演員被局限在無所發揮的框框,演藝的性格被扭曲著。
香港導演杜琪峰、台灣導演李安也熱衷於對演員教戲。可喜的是,鏡頭下的演員表現都很可觀,劇情的推動是導演的,角色的生命是演員的,一個好導演只會領導演員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雖然說,模仿周星馳何嘗不是一種學習,但當一部片子從角色設定到喜感的節奏,都是硬邦邦堆砌出來的周星馳,這已經是一部死去的電影。
演員都在演繹星爺
我們尊重成功的電影,但在大前提上,不可忘記它是否一路在重複地娛樂大家。黃子華也是賣笑,可是場場棟篤笑都驚爆予人驚艷的笑果。星爺作品卻不如此,《西遊.降魔篇》這樣,《美人魚》也這樣,假設接下來的作品都這樣,你頂得順嗎?
過於迷信星爺個人魅力,是電影的致命傷,最可怕的還是讓每一位參與演出的演員,都認定只要把星爺演繹得最像,就是一項成就。
慶幸人間還有杜琪峰,還有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