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中华公会 团结南洋华裔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峇株中华公会 团结南洋华裔

报导:陈佳敏
华裔先贤飘洋过海南来,到马来西亚这片国土上讨生活,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自异乡的人们都会团结在一起,大家互相帮助,让大家能适应异乡生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有许多华裔先贤在本地扎根,在日军投降前的煽动行为,也令一些地区包括峇株巴辖爆发种族血腥事件,令许多华裔流离失所。

积极争取华裔福利

当时峇株巴辖华社须要有人出来领导,团结华社,避免血腥事件继续发生,因此造就峇株巴辖中华公会的成立。



之后,公会便致力协助在马生活的华裔,我国独立后,华裔能以公民身分参与国家建设,公会为此以依附,积极协助争取华裔的福利。

但可惜的是因当时欠缺具有号召力的领导层,令公会处在冬眠状态。

直至80年代开始,峇株巴辖中华公会重组后再度展开一系列活动,并获得广大峇株巴辖华社的支持,将公会会务和发展推向另一个新高峰。

公会会长龚万翔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80年代可说公会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定下公会活动形式的阶段。

他说,公会从那时期开始,致力于推动各项与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如书法、华乐、讲座等,公会在1987年承办第5届全国华团文化节,获峇株巴辖华社热烈响应,奠定了公会推广文化事业的基础。

“自此之后,峇株巴辖中华公会成为峇株巴辖举办文化活动的指标,也成为峇株各乡团组织举办文化活动的推动力。”

透过2大型筹款购置会所

峇株巴西中华公会虽成立多年,致力协助推动各类对华社有益的活动,却苦无属于自己的“家”,后来经热心人士慷慨解囊,透过2次大型筹款活动,筹募购置会所基金,新会所也在1999年正式开幕。

副会长廖观鸿指出,之前公会办事处设在益群书报社楼上,但后来觉得这并非长久之计,便决定自置会所。

他也提到,公会管理的华山亭更是一座超过百年历史的义山,除了是一座不分籍贯的华人墓地,更是证明华裔在峇株巴辖活动逾百年的记录。

他指出,华山亭曾在1998年经历“23个坟墓被毁风波”,1999年风波终告解决,经历此事件后,做为义山托管人的公会借此衍生出美化义山计划,不仅增加多项基设,也兴建骨灰阁。

“华山亭骨灰阁拥有超过6000个骨灰位,骨灰阁收入中30%做为慈善用途,30%为公会开销,另40%则做为骨灰阁发展基金,而目前骨灰阁也在进行扩建,未来将为前来祭拜的公众提供更多便利。”

推行文化活动不遗余力

峇株巴辖中华公会代表着峇株巴辖华社,因此在推行文化活动更是不遗余力,公会主办的中秋园游会,更是多年来获的民众支持,成为公会的“品牌”活动。

龚万翔指出,中秋园游会已举办24届,今年将迈入第25届,并已交由华青团主办多年,刚开始时,园游会较多在室内举行,以文娱表演和与中秋有关的内容为主,借此让峇株人一同聚在一起庆中秋。

他说,华青团近几年将园游会移师至会所前空地举行,除了拥有更大活动空间,活动也更多元化。

“除了传统表演活动,更邀请敦胡申翁大学中华文化学会协办,活动增设了传统小吃摊和怀旧游戏摊位,让民众庆中秋之余,也回味童年回忆,并借由年轻人的创意,一同执行传承文化的任务。”

龚万翔:华文报传达消息

华文报章可以代表华社,更是协助峇株巴辖中华公会传达消息的主要管道。

龚万翔指出,华文报主要读者是华裔,而中华公会又是代表我国华裔的组织,因此双方关系密不可分。

“公会若举行任何活动,会借助报章刊登消息,呼吁民众参与;任何有关公会的新闻,也会第一时间透过华文报章让华社知道。”

他指出,在通讯科技还未发达的年代,报纸传达消息最有效的方式,不管是新闻还是活动通知,都会透过报章让民众,尤其是华社知道。

“现今因科技进步,通讯方式也更多元化,但报章具有公信力,至今仍是人们获知消息的重要管道。”

峇株巴辖中华公会

成立:1946年7月

会址:峇株巴辖罗加雅路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