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中華公會 團結南洋華裔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峇株中華公會 團結南洋華裔

報導:陳佳敏
華裔先賢飄洋過海南來,到馬來西亞這片國土上討生活,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自異鄉的人們都會團結在一起,大家互相幫助,讓大家能適應異鄉生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已有許多華裔先賢在本地紮根,在日軍投降前的煽動行為,也令一些地區包括峇株巴轄爆發種族血腥事件,令許多華裔流離失所。

積極爭取華裔福利

當時峇株巴轄華社須要有人出來領導,團結華社,避免血腥事件繼續發生,因此造就峇株巴轄中華公會的成立。



之后,公會便致力協助在馬生活的華裔,我國獨立后,華裔能以公民身分參與國家建設,公會為此以依附,積極協助爭取華裔的福利。

但可惜的是因當時欠缺具有號召力的領導層,令公會處在冬眠狀態。

直至80年代開始,峇株巴轄中華公會重組后再度展開一系列活動,並獲得廣大峇株巴轄華社的支持,將公會會務和發展推向另一個新高峰。

公會會長龔萬翔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80年代可說公會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定下公會活動形式的階段。

他說,公會從那時期開始,致力于推動各項與傳承中華文化的活動,如書法、華樂、講座等,公會在1987年承辦第5屆全國華團文化節,獲峇株巴轄華社熱烈響應,奠定了公會推廣文化事業的基礎。

“自此之后,峇株巴轄中華公會成為峇株巴轄舉辦文化活動的指標,也成為峇株各鄉團組織舉辦文化活動的推動力。”

透過2大型籌款購置會所

峇株巴西中華公會雖成立多年,致力協助推動各類對華社有益的活動,卻苦無屬于自己的“家”,后來經熱心人士慷慨解囊,透過2次大型籌款活動,籌募購置會所基金,新會所也在1999年正式開幕。

副會長廖觀鴻指出,之前公會辦事處設在益群書報社樓上,但后來覺得這並非長久之計,便決定自置會所。

他也提到,公會管理的華山亭更是一座超過百年歷史的義山,除了是一座不分籍貫的華人墓地,更是證明華裔在峇株巴轄活動逾百年的記錄。

他指出,華山亭曾在1998年經歷“23個墳墓被毀風波”,1999年風波終告解決,經歷此事件后,做為義山託管人的公會藉此衍生出美化義山計劃,不僅增加多項基設,也興建骨灰閣。

“華山亭骨灰閣擁有超過6000個骨灰位,骨灰閣收入中30%做為慈善用途,30%為公會開銷,另40%則做為骨灰閣發展基金,而目前骨灰閣也在進行擴建,未來將為前來祭拜的公眾提供更多便利。”

推行文化活動不遺餘力

峇株巴轄中華公會代表著峇株巴轄華社,因此在推行文化活動更是不遺余力,公會主辦的中秋園遊會,更是多年來獲的民眾支持,成為公會的“品牌”活動。

龔萬翔指出,中秋園遊會已舉辦24屆,今年將邁入第25屆,並已交由華青團主辦多年,剛開始時,園遊會較多在室內舉行,以文娛表演和與中秋有關的內容為主,藉此讓峇株人一同聚在一起慶中秋。

他說,華青團近幾年將園遊會移師至會所前空地舉行,除了擁有更大活動空間,活動也更多元化。

“除了傳統表演活動,更邀請敦胡申翁大學中華文化學會協辦,活動增設了傳統小吃攤和懷舊遊戲攤位,讓民眾慶中秋之余,也回味童年回憶,並藉由年輕人的創意,一同執行傳承文化的任務。”

龔萬翔:華文報傳達消息

華文報章可以代表華社,更是協助峇株巴轄中華公會傳達消息的主要管道。

龔萬翔指出,華文報主要讀者是華裔,而中華公會又是代表我國華裔的組織,因此雙方關係密不可分。

“公會若舉行任何活動,會借助報章刊登消息,呼吁民眾參與;任何有關公會的新聞,也會第一時間透過華文報章讓華社知道。”

他指出,在通訊科技還未發達的年代,報紙傳達消息最有效的方式,不管是新聞還是活動通知,都會透過報章讓民眾,尤其是華社知道。

“現今因科技進步,通訊方式也更多元化,但報章具有公信力,至今仍是人們獲知消息的重要管道。”

峇株巴轄中華公會

成立:1946年7月

會址:峇株巴轄羅加雅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