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教育應該不一樣
《教育應該不一樣》,是大學時期老師推薦的一本書,近期閱讀特別有感觸。
先前,一名好友因擔任老師,加上自己在國外留學時接觸許多有趣的學習方式,經常和她分享和交流,希望她能夠把創意融入教學,甚至研發屬於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讓學習不僅是學習,也能夠從中發掘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回馬後,重新接觸身邊人,最深刻的印像是許多人對“不一樣”都有極大的排斥。
國外求學時期,朋友分享自己在學院時上的“寫作創意課”,老師會隨機拿出看似沒有關聯的物品擺在一起,要他們憑眼前事物的第一感覺寫出文章。至於創作內容不設限,可以不提到這些物品,或由此自由聯想到其他故事或感覺。
另一名朋友也說,老師給的功課是要他們觀察任何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朋友特別有興趣了解乞丐的生活,於是喬裝成路人捐款後與他閒聊一陣子,完成這份功課。
曾經把這些經驗分享給身邊人,但大部分並沒有對此類教學法有興趣,也認為難有成效。
是的,就是這個!書內提及部分教育症結,是大家早已都習慣和執著於標準答案,並欠缺延伸思考,對生活失去該有的好奇心、不敢做夢。
我不保證,創新的教育模式適合每個人,但教育不該欠缺這一塊,因為唯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才會發掘在不同領域的人才,而非一味讓學生的天分埋沒在殘酷無情的成績制度下。
近期,我國開始出現最新概念設計的“青蛙科室”,旨在用先進設施增進師生互動,以促進學習成功。
多花心思,相信這一步後,大馬教育開始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