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對華文拿A很感冒 閉門造G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高官對華文拿A很感冒 閉門造G

獨家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8日訊)考試局幾個高層“關起門來”,任意‘切割’分數決定成績,是導致大馬教育文憑考試華文科考獲A人數越來越少的原因?!



熟悉及批改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華文科考卷的老師指出,可以考獲華文科A的學生人數,事實上不會少得如此可憐,怪只怪考試局的分數切割點“作祟”!

批改華文試卷的老師都曉得,歷年來華文科的分數切割點是最高的,故會盡量“放鬆”分數,學生確實也掌握到作答重點,算是達標。

無奈的是,這些有希望華文科拿A的學生,往往因為考試局幾個負責劃定切割點(cutting point)的高層官員決定,而以失望告終;消息指出,考試局把有關拿A的最低分數,定得比其它科目為高,不僅A+難考,A也難考。



消息指出,批改華文科試卷的老師會把考獲各級分數的學生人數,呈給考試局;但他們不懂最終可以考獲A等的學生人數。

“據知,是有幾個考試局高層‘關起門’任意‘切割’分數,以決定學生的成績。”

據《中國報》探悉,其實批改老師在按照考試局標準批改試卷時,已盡量放鬆及批高分數,即只要學生的答案與當局制定的答案相近,批改老師都會接受及打分。

但消息強調,批改老師並非盲目‘幫’學生考A或讓他們過關而已,而是覺得學生的作答及答案符合要求並值得打分,學生就絕對具有拿A的實力。

“華文科難考A的問題,從2007年起延續至今都沒有辦法解決;考A+更難,從2007年起,考獲A+特優成績者,每年只維持在區區幾巴仙,甚至零點多巴仙都有。”

“舉例2007年大馬教育文憑考試,考獲華文科特優(A1)的學生,全國只有2%;2008年4%;2009年0.21%,2010年至今,只停留少于1%至1點多巴仙之間,可見當中難度。”

2007年至2015年\大馬教育文憑(SPM)全國考獲華文A+學生數據

2007年:2%

2008年:4%

2009年:0.21%

2010年:0.31%

2011年:1.23%

2012年:1.04%

2013年:0.63%

2014年:1.4%

2015年:0.99%

付費重審結果也一樣

教育界人士說,即使家長或學生不滿意投訴,要求校方及付費重審試卷,一般重審結果也不會帶來多大改變。

受訪者說,一般學生或家長對某科目考試成績存疑或不滿意,可向校方投訴,透過校方協助,由家長付費,要求考試局重審試卷;每科試卷的重審費用是50令吉。

“考試局約需一個月重審試卷,但多數出來的結果還是一樣。若想通過重審試卷,期待可以拿A,其實是沒用的,因為問題不在學生,而是考試局劃定分數切割點‘無從追究’問題。”

不懂考試局“要甚麼”

華文科老師陳招月說,老師已盡力教導學生華文科作答技巧,學生也盡力報考華文,但考獲華文科A的學生還是少之又少,真是不懂考試局“要什么”?!

她說,多年來觀察,華文科分數切割點每年最高,但如果那一年有人投訴,下一年考獲A的學生人數就會增加,再下一年又故態復萌了。

她受訪時說,每科分數的切割點似乎都有不同標準,往往A+和A之間,只是幾分之差,學生的命運似乎都在幾分之間游離。

她續說,由于不瞭解考試劃定切割點標準,感覺學生考得A+,有如意外“獎勵”。

她說,老師都在盡力教,學生也盡力考,有時看來學生整體表現不錯,但最終公佈的結果卻是不理想的。

是否存心為難學生?

消息分析,華文科切割點多年來“高居榜首”是不爭事實,唯最具爭議及令人難以理解是,為何考試局老將華文科分數切割點定位這么高?到底是“太看得”起考華文科的學生,還是存心為難,亦或別有居心?!

“眾多科目,為何近10年來偏偏是華文科這樣難攀A,甚至90分都未必考到A+?反觀,一些科目70分已可拿A+了,原因何在?”

消息批評考試局內部作業不夠透明化,即如當中是以什么作為標準劃定科目分數切割點?負責劃定切割點的“巨頭”為何不能光明正大出來解釋,為何華文科分數切割點被定得如此高?

消息說,現有劃定切割點黑箱作業的方式,變相將學生前途操縱在單單幾個人手中,他們可將學生的成績推向輝煌,也可以殘踏學生的努力,當中的灰色地點及人為因素是不應存在。

◆懂多一點點

考試局劃定的科目分數切割點,是指根據學生考獲的分數等級加以細分,好比85分或以上歸屬A等級,但A等級又有細分A+、A及A-。

舉例,當局劃定某科目分數的切割點是93分以上A+、90分至92分是A,及89分至85分是A-,學生必須考獲93分或以上才有A+,以此類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