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海岸头条】退休商人事隔3年重回现场 寻林明父子古墓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今日东海岸头条】退休商人事隔3年重回现场 寻林明父子古墓

赖东和在杂草丛生的果园内不停穿梭,搜寻当初曾见过的“林明父子之墓”。
赖东和在杂草丛生的果园内不停穿梭,搜寻当初曾见过的“林明父子之墓”。

报导:陈楸妤



(林明8日讯)与山丘上古墓“一面之缘”如在心中烙下印记,退休华裔商人事隔3年后,决定入山寻找疑是于1883年前从中国飘洋过海南下,林明山镇开埠功臣,矿业家“林明”父子古墓。

来自吉隆坡的赖东和(54岁),原本从事五金行业,于2012年提早退休后,到林明山镇置产,买下了林明横港老火较的一座独立式乡村屋,享受间中到山镇度假的乡野休闲生活。

他说,买下此屋1年后,为邻果园地主林锡安(海南籍)有意出售其村屋后占地约1英亩余的果园,于是在地主带领下,入山探勘果园,无意中发现有古墓。



理应得到后人敬拜

“我仍记得,该座古墓碑文上,清楚刻着‘林明父子之墓’,当时感到非常惊讶,难道长眠于此处的古人,就是林明山镇村民口传的最早带人到林明从事锡矿开采的开埠先贤,林明又称林亚生,若真如此,将代表着中国人在我国落地生根,虽非生于斯,却死于斯的历史证明。”

他说,后来虽没有买下果园,古墓一事,却让他惦记在心中,如烙了深刻印记,无法忘怀。

“我曾询问山镇许多老者,可惜无人能确认古人身分,即便是地主,也因在于70年代时,母亲从一名姓赖地主手中买下该地,随后转卖给地主姐夫,之后又卖了给现任地主,所以古墓来历已无从追溯。”

为了解开心中疑惑和追查古人来历,赖东和于本月24日下午,连同在林明结识的第一位朋友,钟景华(68岁)及其村屋管理员黄明,在地主同意下,展开入山寻墓探险之旅。

赖东和说,不论先人是否是“林明”,其本意是希望后人知道,在林明山林某处,长眠著历史悠久的华裔先贤,理应得到后人敬拜怀念,及保留百年历史的南下先贤史蹟文物。

赖东和:免被发展洪流埋没
找古蹟要趁早

赖东和认为寻找古墓应趁早,就如此次寻得的两座古墓,若继续埋没在野草中,只怕有天先人所葬之地随时势所需,被夷平及发展,古人史蹟就被毁灭了。

他说,毕竟古墓已有上百年历史,后续如何安排很重要,包括如何保护和保存华裔先贤扎根于大马国土上的历史,甚至是寻找先人隔了数代的后裔承继祭祖责任,别让古墓继续变成山林野墓。

建议纳旅游景点

“此次找到的古墓即使不是属于林明,石碑上却有着林亚生及另两弟妹的名字,相信长眠者是林明的父母亲和父辈,也证明林氏家族在林明扎根是有实物根据,3位先人仍有其他后裔血脉,只是该如何追查血脉下落反而比寻墓考验更棘手,或需要林氏宗亲总会等团体的协助,依据宗亲册之类资料,查清古人身分和后裔血脉下落。”

他也认为古墓或可被考虑列为地方历史区,并纳入林明旅游景点,由专人向访者解说古墓历蹟,让更多有意了解林明历史的人士,得到正确的资讯。

“若古墓被迁移他处,将会破坏了古墓的历史古蹟,其存在价值也将随之失去。”

林锡安:买地已知有坟墓

古墓地主林锡安(60多岁)说,自母亲从一名赖姓地主处买下该地段时,就知有他人坟墓,也曾有人登山祭拜过,他与兄长在果园做事时,也曾空闲好玩而小拜过,后来就没有了。

“据知,古墓外家的后裔曾安排本地村民负责节日祭拜的工作,该人士也曾到我经营的杂货店购买香蜡等祭拜用品,近两年不再见到年迈的拜祭者前来了。”

对于古墓重见天日后该如何处置,他说,不论是保留或是迁墓,这些都是该墓后裔血脉的权力,即使是地主,此事攸关重大,无权做决定,更不是能开玩笑的事,但也不认同开放果园任人进入探视古墓。

他说,若果真成功寻得古墓后人,就由他们去决定古墓的“去留”吧。

天色灰暗仍凭记忆开路

赖东和与钟景华、黄明,连同本报记者,于本月24日下午3时20分,由手持长刀及巴冷刀的钟景华、黄明一路不断砍伐沿路的野草,开出一道羊肠小径,一步步地朝山坡上的果园迈进。

一行4人无视当时天色有些灰暗,随时会下起大雨的可能,直朝距离赖东和村屋约400公尺之遥的山坡而行。

一路上,崎岖不平的山坡因多年无人打理,可说是已无前路,全赖钟景华及黄明两人不停挥动手中利刃开出勉强可行走的小径,最终到达据指已被后来地主重建的“林明旧居”。

一间因屋主迁居他处而被废弃的木屋,虽然已被丛林包围,从远处只能隐约看到木屋,但是从外观所见,木屋基本上仍相当完整。

由于木屋是依著山坡而建,被指发现古墓之处则在木屋后方,在面对无路可行之下,一行人决定从木屋左侧斜坡处,攀枝登上山坡寻找古墓。

赖东和凭著依稀记得当时随地主探堪时的记忆,一区区地寻找可能已被野草“覆蓋”的墓碑。

据赖东和所述,当时看到的古墓,有着半圆的砖墙围绕在墓碑,是座完整的墓地,因此众人在砍除野草的同时,不断在野草地端寻找半圆砖墙,可惜众人在古墓可能坐落之处翻找仍一无所获。

棕叶树指引古墓地

原以为得空手而归,寻墓计划失败,没想到赖东和从登上山坡后就发现的两棵棕叶树,与周遭野草丛木相比,产生一些格格不入之感,竟然是生长在古墓正前方。

赖东和说,在印象中,上次看到的古墓是在面山左侧,于是搜找行动是靠左进行,期间他发现山坡间有两株棕叶树是长在野草堆,他就已感到奇怪。

“整片果园丛林间,就只有两株与华人文化习俗有关的棕叶树,明显地竖立在山坡右侧前方,依地理位置而言,是坐山望海的方向,真的让人称奇。”

联络地主确认

由于搜寻毫无所获,钟景华决定依据华人入土为安的习俗,在山坡上推测在果树间可能被选为入殓的“风水宝地”,并决定联络地主,进一步确认古墓所在地。

获得地主先后两次在电话中,告知古墓位置的地标后,众人成功在指定的一棵水翁树前,由寻墓带领人赖东和发现埋没在野草中的一块石碑,但墓地构造却与赖东和当初所见的古墓造型全然不同,为了确保所找无误,众人决定扩大清理石碑范围,结果发现距离第一座古墓约3呎处,另有一座双穴墓碑,两幅石碑所立的先人皆是林氏人士,但没有“林明父子之墓”的字眼。

在地主告知下,在山坡的另一侧仍有古墓的存在,但并不知道是不是赖东和所见“林明父子之墓”。

两座古墓被发现后不久,天空就开始飘雨,使到众人结束此次耗上约一小时的寻墓之行,匆匆冒雨下山去。

文献记载贾商事蹟
苏丹抵押土地LIM AH SAM

依据彭亨州图书馆“彭亨州历史”特区的文献,其中两本与彭亨州马来皇朝,于1882年8月6日宰相旺阿末上任为彭亨州第一任苏丹‥苏丹阿末慕阿占沙有关的文献记载中,就出现了“LIM AH SAM”此人物,一名来自中国,居住在印尼的勿里洞岛(PULAU BELITONG),在新加坡经商的华人贾商。

《彭亨历史》指苏丹阿末于1883年11月将一个占地2000平方英哩的土地,以抵押方式交由LIM AH SAM开矿及农耕用途,同时另有3人 包括一名中国人HO AH YUN、一名新加坡华人GOH SWEE SUI和一名澳洲人LOUIS DE DEKKER获苏丹抵押土地供发展。

另一名《彭亨达鲁马慕1800-1930》则记载,苏丹阿末因政治压力,于1883年将“格纳布山谷”(LEMBAH KENABUI)的一片土地拥有权给了LIM AH SAM,随后该土地拥有权被纳入成立“彭亨机构”,当时该机构认为格纳布山谷是属于该机构的,提出理由是“格纳布河和它所川流的其他县都是属于在彭亨范围…”而成了异论课题。

惟各种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林明”(LEMBING)的名称由来,反而坊间数代口述说法,林明原是一位华人先驱者得名字,原名林亚山,他带领一批华人来到该处探采锡矿,而因此得名。

没记载“林明”由来

在众多说法中,主要是指“苏丹在山区打猎时,原本应刺中鹿的长矛插入了河流,因而得名,最后被译名“林明”,也有人指林明是因为河流衔接的如长矛而得此名,更有人传说指当时的苏丹为迎娶林明女儿为妾,以土地作为聘礼送给了林明,并在一棵大树上刻下林明为地方命名,另一个说法是苏丹曾经娶了林亚山的女儿,把林明这片土地赠予他的妻子作为结婚聘礼,后来把土地开矿权转让给父亲,这些今已无从考究。

林明曾是彭亨州的主要锡矿生产区,拥有世界上最深和最长的地下锡矿。林明镇离关丹约1小时车程,是一个非常简朴的小镇,大街只有约半公里之长,双溪林明(Sungai Lembing),简称林明。

日侵时代属乱葬岗
村民:有坟墓不出奇

林明一名熟悉丧礼,外号“大眼叔”的村民透露,林明横港的老火较一带的山坡,分布著不少坟墓,而且于日侵时代,更是乱葬岗,所以在该处发现坟墓并不出奇。

“至于墓碑上有皇清国号,此事就不太清楚,但葬在林明横港义山的都是从民国时代开始入土为安,都以籍贯为主。”

安排跟进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联合总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

至今,依据林氏宗亲联合总会记载,目前发现最旧的林氏先人古墓是在马六甲。

对于在林明山镇发现计有1330多年历史的古墓,我表示将会安排跟进。

拟助寻亲

*关丹华人社团联合会会长拿督斯里林荣文

林氏古墓涉及的历史相当久,或需从林氏总会展开查询工作,希望能获更多相关资料,以便协助寻亲工作。

不想历史埋没丛林
寻墓之行负重任

赖东和说,即使事隔多年,他还是无法忘却古墓上的名字,无论如何,他都希望再寻找该墓,以鉴定古墓的历史。

“我确实不希望一位伟大的人物,就此埋没在山坡野草丛生中,被历史、后人所遗忘,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他说,约两周前某日,他突然接到大马水产公会会长邱兴顺来电询问有关林明古墓,使他忆起早前没有落实的寻墓心愿,于是决定趁空档,专程从吉隆坡回到林明,认真地策划此次寻墓之行,并得到两名朋友的支持。

“这次找到的,并非我记忆中的那个古墓,我会继续收集更多资料,集合更多人的力量,再上山展开地毯寻墓行动,大前题是必须获得地主的首肯方能成行,所暂不知何时会成行。”

虽然对另一次寻墓行动成行是否有把握,赖东和在言谈之间仍坚持及不放弃寻找“林明父子之墓”的念头。

钟景华:前辈不在
史料无从考证

钟景华说,许多略知“林明”历史的耆老都已往生,很多详情和资料都无法证实,只是好像曾听说开埠功臣林明,除了有一名兄弟之外,有妹妹南下新加坡定居及,不曾回来过。

“我于20多年前,曾看过林氏古墓,但那时资讯不发达,从没想过将石碑上文字记载下来,和向前辈们考询‘皇清十六世祖’所代表的意义,如今看到古墓上文字已模糊不清,感到非常可惜。”

至于传言指林明是永春霞陵人,而非林明山镇占最多人口的客家籍,钟景华说,林明是永春人之说,很难断定及有待查证,但是在林明设立的血缘及地缘性会馆,只有客家会馆、广肇会馆,大部分居民是潮客、福客、广肇客及海南人,并没有福建会馆或该籍贯人士。

“而且大多数长眠在山镇的居民,立碑时都会列为籍贯,而且年分是从民国算起,不曾见过有‘皇清光绪年’的。”

他说,林明很多地方名称是用华文或方言直音翻译,如老火较马来名是KAMPUNG JERAM TAKAR、宽廊是KOLONG PAHAT等等。

古墓碑文模糊不清

依据重见天日的古墓碑文,双穴墓地先人是对夫妇,仍然勉强可阅的志文分别是“皇清十六世祖,考、妣谥号XX睦XX文林公,勤笃林母彰孺人二位之墓,立碑年次是光绪X年四X冬月,立碑人男亚生、亚X,女XX”,约半刻字已模糊不清。另一幅石碑因上端洋灰板脱落, 仅存下方刻字可阅读,即“平金乡南山下,林公之墓,立碑人庆发、庆荣等,平亥冬月立”。

由于双穴中出现的男即往生者儿子,其中一人“亚生”,此名与改名为林明的亚生属同名同姓,同时更被记载在彭亨州马来皇朝历史中,其中一个被提及的华人名字。

两座相信是至亲关系的林氏古墓终于重现后人眼前。
两座相信是至亲关系的林氏古墓终于重现后人眼前。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