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地名(第1篇).吳仲達:馬共曾攻擊.依方言譯音 Bukit Kepong是武吉哈逢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玩玩地名(第1篇).吳仲達:馬共曾攻擊.依方言譯音 Bukit Kepong是武吉哈逢

這是武吉哈逢當年遭馬共攻擊的警察局的遺跡。
這是武吉哈逢當年遭馬共攻擊的警察局的遺跡。

1980年代末期,成立不久的馬來西亞華文報刊編輯人協會交託筆者編輯《統一譯名手冊》,統一個華文報的地名、人名的翻譯。筆者從各報取得資料,編出手冊交給編協,這本書沒出版,筆者對全馬的地名有興趣,寫了一系列的“地名趣談”于2000年3月1日《中國報》副刊連載。本文是這篇文章的延續,加入90%的新資料。



手冊沒出版,后來華社資料中心出版,由蘇偉妮主編的《馬來西亞中文地名手冊》,編協手冊成主要參考資料之一。

從“玩玩地名”的系列文章,讀者可從地名中瞭解一些地名來源、地理、歷史、趣聞、美食等,行文簡潔、生動、讀之趣味盎然,其中許多城市作者都親自到訪過。如有遺漏之處也希望讀者指教。作者電郵為:[email protected]

在過去電視第一波道經常播放一套“馬來語殘片”,這部影片約已50余年歷史,據稱已播放了超過數百遍以上。這套影片的內容是描述在五十年代,馬共伏擊Bukit Kepong的警察局,造成十余警員殉職。



我看過在華文日報的電視節目表裡,Bukit Kepong 這個地名,被譯為“武吉甲洞”,其實這個地名正確的華文譯名是“武吉哈逢”,這是柔佛州麻坡縣屬下在麻河旁的一個小鎮。

“武吉哈逢”這部電影故事是發生在1950年2月23日緊急狀態時期,馬共在凌晨派出部隊攻擊武吉哈逢警察局,13名警察,6名甘榜守衛殉職,兩名婦女與兩名孩子喪生。馬共方面有7人死亡,估計15人受傷。這事件當年轟動全馬。(注一)

馬來西亞地名的中文譯名相當有趣,有些是根據華人方言的譯音,有些是早年華人所取沿用至今,它與馬來名稱完全不同。像上述的Kepong,在當地音譯為“哈逢”,而吉隆坡附近的Kepong則音譯為“甲洞”。甲洞原是一個新村,現在已演變成為一個現代化市鎮。

以洞為名卻沒洞

在半島華文地名以“洞”為名的可不少,像怡保縣屬下的“九洞”(Jelapang),檳島有“日落洞”(Jelutong),這是已故“日落洞之虎”卡巴星的國會選區。

在馬六甲中央縣也有同樣的地名稱為“日落洞”(Jelutong),柔佛州笨珍縣有一個叫 Jelutong的地方,華文稱之為“二河東”,二河之東,很有想像空間。

霹靂州拉律馬當縣也有一個叫Kampung Jelutong 的地方,中文稱為“甘榜日落洞”。雪蘭莪州沙阿南有一個區稱為Bukit Jelutong,尚未見有華文譯名,我們譯之為“武吉日落洞”吧。

Jelutong或Jelutung在馬來文是一種樹木的名稱(Dyera Contulata),可高達60米,直徑2米,這種樹在馬來半島隨處可見,也生長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泰國過南部。

在霹靂州近打縣的“九洞”,馬來文是 Jelapang,它是米倉之意,九洞在還未建成新村以前可能是個盛產稻米的地方,所以九洞早年的華文又名為“米棚”。

圖為椰殼洞的內景,現在成為旅遊勝地。
圖為椰殼洞的內景,現在成為旅遊勝地。

椰殼洞成遊客必到景點

坐落在怡保南部24公里永平附近的“椰殼洞”(Gua Tempurung)是全馬最大的天然石灰岩洞之一,長1.5公里。此洞的洞穴就像是由五個椰殼所組成,每個洞頂獨有不同的石筍和鐘乳懸掛著,是途經的遊客必到之地。

椰殼洞從公元8000年前起已一直存在著。這也是全馬來西亞最大的天然石灰岩洞之一。

此洞大約長1.5公里,坐落在怡保南部24公里的永平附近。此洞的每個圓屋頂都有不同的溫度、水平線、石灰石和大理石等。

椰殼洞在緊急狀態時期是馬共游擊隊的基地,曾被英殖民地政府判處死刑的李明便駐紮在這裡,她回憶說:“這個山洞很大很大,洞內平坦的地方比籃球場還要大。洞內層層疊疊,有一級比一級高的平台。山洞很深,石壁陡峭,溪水貫穿,清幽涼爽。”

椰殼洞在當年是馬共出版物《人道報》的編排、印刷和出版的基地。今天在洞內的巖壁上還留著當年馬共份子所繪的壁畫,同時洞內有一處被旅遊局命名為“李明洞”。

(注二)

★注一:來源自Harry Miller 著“Menace in Malaya”,第136頁。

★注二:鄭昭賢著:《馬共奇女子,陳田夫人—李明口述歷史》第31頁。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