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卓衍豪(facebook.com/myroadplanner)
毗鄰城鎮之間,兩地居民的交流再平凡不過;
即便是一水之隔,在上個世紀還沒有陸路交通往來之前,還是願意靠母親大地的羊水相依偎。
全馬各地有不少城鎮有“對面港”(Seberang),大如瓜拉登嘉樓有Seberang Takir,
小如十八丁(Kuala Sepetang)漁村有過港(Kampung Seberang),
或瓜拉古樓(Kuala Kurau)的對面港Bagan Seberang。
古樓和對面港如今靠著大小兩座橋樑連接,大的高架橋可以鳥瞰河面上和出海口的漁排;
古樓、對面港兩岸風情;面對馬六甲海峽、勾魂的夕陽,都是“大氣”的景……
小橋連接古樓小鎮心臟地帶的廟宇、老戲院、巴剎,以及對面港的民宅;
靠古樓這邊的河岸,白天幾乎都能見到老街坊在大樹下乘涼話家常,
偶爾漁船回返,還會跟岸邊大聲聊天,是“很有戲”的生活場景。
跟巍然的大橋相比,我更喜歡這座僅供摩哆、腳車和行人經過的小橋,感覺上就像是連接兩岸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