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巨擘(2) 因缘巧合
文/杨剑
乔治马汀爵士是世界闻名的唱片制作人,表面来看是因为“有幸”与划时代的《披头士》乐队合作,而在该乐队轰动全球后而沾上光环,但有这种见解者,除了是对音乐行业一知半解,完全不明白唱片制作的重要性及专业地位,另方面多因为媒体一厢情愿为吸引读者采用报导角度而有误解。
任何惊天动地的流行音乐神话,其实多先由因缘具足开始,然后是专业及才华的结合,而没有幸运从天而降这回事,乔治马汀爵士和披头士联手创出来的不朽音乐及为流行乐史写下的篇章,也没例外,虽然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但今天回顾,里头实在是值得现代有志在音乐制作及录音工作范围发展者学习范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诠释为是披头士“有幸”与他合作,才能把本身的音乐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细说从头,乔治马汀爵士1926年出生于伦敦北部和劳威(Holloway)区的一个木匠家庭,早年参军,于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团考取飞行员资格,退伍后因能演奏双簧管而获伦敦市政厅音乐学院录取。
毕业后,他进入BBC电台的古典音乐部工作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加入了百代唱片(EMI),踏足录音室林立的伦敦艾比路(Abbey Road)的“巴洛丰”(Parlophone)牌子部门,从底层做起。1955年,年仅29岁的他因向来勤奋及投入工作态度而获得退休上司推荐,获百代唱片委任为这牌子部门的负责人,这也是他后来遇上披头士的起点。
在当年的百代唱片公司结构上,共有几个不同牌子部门由不同人负责,这是国际唱片公司的营业方式,在内部能有竞争作用,让不同部门的员工各尽所能,对外却有着百花齐放,引起各类不同音乐及艺人注意的吸引力。
“巴洛丰”主力放在喜剧录音、爵士及轻音乐方面,这几类音乐都属于小众音乐,销量一般,50年代后期美国流行音乐曲风产生巨变,猫王的摇滚音乐歌曲成为年轻人最爱,风潮一下子卷席全球,英国也首当其冲,唱片公司需要灌录年轻人喜欢的音乐才占优势,而同属百代的另一牌子“哥伦比亚”的负责人捷足先登,签了当地年轻人喜欢的年轻歌手奇里夫李察和《影子》乐队而掀起英伦摇滚乐热潮。
相比之下,“巴洛丰”变得微不足道,而乔治马汀也知道处于劣境而急于求变,需要物色那些符合年轻口味的音乐才能翻身,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才促成让没有其他公司有兴趣的来自英国西北地区港口城市利物浦(有如现代我们所称的“乡下仔“)乐团一个试音机会,这冥冥中算是因缘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