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江湖已改大俠老 不改本色真英雄
本報特約:子若
圖:陳梓健、三人行電影工作室提供、互聯網
香港著名影視動作演員狄龍
訪問時,狄龍聲稱自己還有數個月(8月生日)就要踏入70歲古稀之年了,但這個落在首映禮後的早上訪問,他看起來精神抖擻,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並且出口成章,字字珠璣,戲裡戲外都散發大哥應有的風範。
狄龍原名為譚富榮,1946年出生于香港,1968年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僅僅一年以後,他開始以武打小生的角色,廣為華人觀眾所熟知,成為香港新武俠、功夫片浪潮大導演張徹的愛徒之一。
在出道數年後,他于1973年憑著復仇電影《刺馬》的反派角色,獲得第11屆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和第19屆亞洲影展的“表現突出性格男演員獎”。
闖蕩影界 稱霸武林
6年後,他與另兩位武打巨星傅聲、谷峰主演《冷血十三鷹》,以殺手角色再添一座第25屆亞洲影展的“演技突出男主角獎”,從此奠定了他在香港武俠、功夫片中流砥柱的地位。
在他至今拍過的百多部戲當中,在邵氏18年裡就佔了68部戲,是當時最多產的男演員。他合作過的大腕導演除了張徹之外,尚有李翰祥、楚原、吳宇森等人,在這些導演量身設計下,狄龍出演的俊朗武生角色霸氣、唯美、軒昂各有巧妙,俘虜人心。
1986年,他再次憑著電影《英雄本色》中的宋子豪一角,獲得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這個角色給中生代的我們留下難以磨滅的龍哥經典形象與印象。
踏入千禧年之際,他又以《流星語》中的警官龍Sir一角,獲得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2007年再坐上第12屆香港金荊獎“卓越成就獎”的寶座,演藝成績單燦若繁星。
弱肉強食社會
造就鋤強扶弱性格
在戲裡,大俠客都有一身好武功,在《我來自紐約》電影裡頭,以功夫見稱的狄龍順理成章地露了兩三下散手,算是滿足了觀眾看他耍功夫的渴望,而狄龍也沒有讓觀眾失望哦!
有觀眾看了以後,讚他目光炯炯,神采奕奕,還是滿身的活力與正氣。殊不知,他這一身功夫底子、底氣源自于應付昔日生活所需而培養出來的啊!
“小時候,我在一個很貧困的工作環境中生活,當時,打的其中一份工作是送外賣,因此,最常把貨物擺在鐵車放東西的架子上。”
“但我又偏愛打球,每逢騎鐵車(現稱三綸車)經過球場時,都會技癢而下場玩一玩;結果,擺在一邊的貨物常給別人偷走,回去肯定無法向老闆交代,被責罵是必然的事,有時候甚至是被木棍抽打。”
小小年紀的他,即意識到此乃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我也試過被人偷了長褲,卻因為打不過對方而作罷!因此,我必須跟師父學會幾招,至少我有能力去質問偷我東西的人。”或許出自于報復心態,當時他的願望是能考上香港警察,把壞人都抓起來,鋤強扶弱。
當然,後來的人生際遇中,他並沒有當上警察,卻在戲裡演遍無數伸張正義的大俠角色,現實中功夫的基本功幫了他一把,把大俠角色都演活了!
對于一身好功夫,他坦言,如今受關節退化影響了!眾所周知,功夫要練亦要養,他指出,以前是“七分練,三分養”,如今則是“七分養,三分練”,通過散步、靜坐、書法、太極來陶冶情操。狄龍所言的,正是練武之人修心養性保功夫之道。
時下電影只剩下
假、大、空!
在《英雄本色》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我冇做大佬好耐啦!”(我沒做大哥很久了),這句話是從狄龍的口中說出來,儘管時隔30年,觀眾現在依舊把此話記牢,也依然把他當大哥。既然身為大哥,他做的每一個決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要傳遞的訊息,接拍《我來自紐約》亦是如此。
“我其實是個標準的電影迷,每當不拍戲的時候,我都會把時間用來看電影。”不久前,當狄龍從上海拍了幾個劇集回到香港時,發現當代的電影極盡所能展現光影特效,看似熱鬧的表面,播完了以後,整部戲予人空虛的感覺。
選對劇本,感動觀眾
他坦言,這些電影中剩下的就只有“假”、“大”和“空”三個元素,“故事肯定是假的嘛,耗的資金很大,劇情僅為了提供眼球的刺激,卻往往讓人過目則忘。”他認為,這樣的電影失去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也欠缺了真實情感的表達。
于是,當他拿到《我來自紐約》的劇本時,打從心裡產生正面的感覺,並且對太太陶敏明說,若是導演有心的話,這將會是一部感人的小品,于是,他決定請張爵西到香港與他會個面。
“在這個劇本裡頭,時間背景有冬、農曆新年、元宵節,此外,當中大量描述珍貴親情的阻隔,如祖孫、父女或兒子之間的情感起伏。所以,我跟導演的共同理念是促成一部好看且感人的電影。”
把劇本仔細琢磨後,狄龍有感地說:中國人有句話說:家人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于水無法分開。更何況,親情只有今生沒有來世。想到當代社會迫切需要此類型電影,來觸動人們重視回最初與最終的幸福,久違大銀幕的狄龍決定再次回到觀眾視線前。
龍哥果然有強大的預知能力,《我來自紐約》因為憑著跟現實生活的親情狀態產生緊密連結,加上簡單直接卻又真實無比的手法,可說是扣人心弦,直擊人心!
綜合種種元素已使這部戲成為近期內最催淚電影之一,許多觀眾跟我一樣,開開心心地走進電影院,最後卻淚痕滿面走出來。大家心裡有數,我們都在電影院裡流下不知多少毫升眼淚了!
戲內戲外皆升級當人阿公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這部電影裡頭,狄龍飾演阿公的角色,跟現實中年齡可謂相呼應。
在戲裡頭,阿公有個從美國返馬的孫女莎拉,而狄龍兒子譚俊彥恰恰在去年6月榮升爸爸,也就是說,狄龍在現實生活中也當起爺爺的角色了!
戲裡的阿公因對孫女沉浸于數碼生活看不過眼,導致彼此產生莫大的生活衝突。那麼,戲外的狄爺爺又是如何融入這個大時代呢?
“老實而言,我是個機器白癡,對電子產品不至于抗拒,但不直接使用,難以享受它們所帶來的生活便利。”儘管如此,他認為,沒有了它們,他也可以活得很開心。
不過,他深信,不同世代的生活,大不同了!現時看電影可以採用網絡預先購票,哪怕進到餐廳也用電腦自動點餐,他提高聲量說道:“哇,我很害怕喎!我甚至不敢進那家餐廳吃東西呀!”
融不入科技生活拒當手機奴隸
在戲裡無所畏懼的龍哥,在現實中竟有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像是被潮流推出來的人!”于是,他與劇中的阿公產生莫大的共鳴。
“我的電話就只限于用來撥打和接聽,不會用來傳送、接收訊息。”他也不要求他人傳送訊息給他,因為只要通知鈴聲響起,他又得回應訊息。
更何況,他相識滿天下,若是每個人都以這個方式聯繫他,這會造成他的時間大量被電話佔據了,“所以,我是有限度地使用手機,也不讓自己成為手機的奴隸,或是依賴者。”
然而,他非常贊同每個人都應該抱持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並進的精神。狄龍終身學習的精神不容質疑,他近40歲時開始學溜冰,學著學著,不僅到了職業水平,還晉陞為溜冰教練。
在《我來自紐約》的戲將結束前,即將返回美國的Sarah孫女教他使用“emoji”(表情符號)的情節,特別感人溫馨,但他學到了嗎?他搖搖頭以無助的低聲量語氣,說道:“學不到啊!”
身處在數碼時代的資深生活者,狄龍說他堅持選擇與家人、朋友直接通話,“通常,我跟太太與兒子用手機直接對講,也不會透過FaceTime與對方談天,久不久朋友也會傳送一些東西給我,僅此而已。”
在這部電影裡,我們都以為他在演戲,但其實他演回真實的自己:一個在數碼時代中,從不知所措到有所適應的年長者。這個昔日大俠客再次在戲裡扮演扶弱的角色,這一回,是為當代社會中的老年人群體發聲來了。大哥就是大哥!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