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林金城
我和Nasi Lemak Lido的結緣,與15年前紐約發生911恐怖襲擊有著密切關係。
自從走入食物考古與飲食寫作以來,尤其近幾年,我在許多場合被問得最多的,就是為何走上這條“不歸路”。起初,我總是很有耐心地細說從頭,說自己如何從早年研究古蹟文化,到千禧年間突然萌起“食物是流動的古蹟”的概念,而開始將專注力轉移到食物身上。
當中有不少動力,是源自對親人的回顧與懷念。像重新走一趟小時候家人帶我走過的尋味之路,才發現許多食肆面貌與味道都變了。物換星移,在所難免,但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所謂“吃這回事”,對其食物歷史與演進脈絡卻似乎懂得太少,而相關文獻資料更是鳳毛麟角得可憐。於是,便開始對食物的“前生今世”產生興趣,起而行之的想法蠢蠢欲動,至於生活中跨出第一步,倒是911恐襲之後的事。
記得911當天夜歸,爬上16樓,門鎖未開,妻已鐵青著臉直嚷發生大事了。對著電視直播,不斷重複兩架民航客機撞擊紐約世貿雙塔的畫面,瞬間教人無法相信活生生的災難咫尺眼前。一種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許是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安逸” 倏然炸開,我整夜失眠了。
第二天摸黑出門,足足比平時早了30分鐘。心想,去好好吃個早餐吧!生命做不了主,生活至少可以自已安排。當時我在雪州巴生港口一帶的工業區上班,家卻住在八打靈再也,每天花在通勤時間就超過兩小時。年復一年,已習慣早上匆匆趕到公司,隨便在食堂買份簡餐填飽肚子就好。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每次吃Nasi Lemak都被飯粒噎到,也許是食堂煮得飯太硬,或是一碟碟攤開的飯早已風乾,又或是自己吃得太過匆忙,經常只吃兩口,咖啡也喝不下,便噎著趕去辦公室。
這味道別處難找!
要去哪裡吃早餐呢?車子在巴生市中心兜了兩圈,終於想起馬來同事多番推薦的Nasi Lemak Lido。心想,慢條斯理地吃,該不會被一碟巴生馬來人公認的“古早味”給噎到吧!
沒想到我往後的“知食之旅”,就從這早晨開始。每天多出半小時,懷著“生命再無常,生活再忙碌,也得留些空隙好讓自己作主”的心態,開始有計劃地在巴生一帶覓食與記錄,以致兩年後即2003年,寫下第一篇飲食文章。轉眼13年過去,當年的早晨食旅已變成生活無時限的常態,迄今寫下超過700篇飲食文章,也出版了九本飲食專書。
朋友聽到這裡,多會追問當天的Nasi Lemak真的很好吃嗎?
我總是回答得非常乾脆:沒有!
論椰漿飯香,它似有若無,跟我所認知的“椰香指數”差距太遠,也絲毫聞不到斑蘭葉的獨特芳香。至於深紅色的Sambal辣椒醬,簡直就命中馬來人嗜甜的死穴,只一味要命的甜而不辣。此外,基本配菜只有黃瓜數片,水煮蛋兩瓣,以及瘦巴巴的炸江魚仔一小撮,連常見的炒花生都沒放一粒。唯一特別的,就是多加了空心菜和炒香的蝦皮(Udang Keragau),難道這就是古早味?
環顧週遭,我不禁感到訝然。餐室七點開門,我是第二個走進的顧客,不到一刻鐘,偌大的餐室經已坐滿七成,攤前更排滿打包的人龍;這時,我才發現顧客當中,竟然有四成以上是華人!馬來人的口味我無從捉摸,但巴生華人對Nasi Lemak的味覺認同,倒是引起我的興趣。
我向同桌左側的華族青年探問,他愣一愣,笑說從他阿公開始,已經吃了三代人,你說好不好吃?之後我再向另一側的馬來老先生搭訕,他哈哈大笑:這味道在別處難找,古不古我不知道,從老闆祖父年代就吃到現在,那時候他們的檔口還擺在麗都戲院前面呢!
跨族群的集體記憶
是的,後來才知道這間Nasi Lemak Lido大有來頭,由現任老闆Rahim Yasiat的祖父創始於1940年代。Lido指的就是麗都戲院,1980年代戲院發生火患,之後Rahim的母親把飯檔搬入附近店面,到了1991年再遷至現址,由Rahim及太太Azlinah經營至今。我想,這Nasi Lemak Lido大概就是好幾近代巴生人跨族群的集體記憶了。
由於知道得越多,味覺的主觀性便相對減弱。誰規定Nasi Lemak的椰香味一定要撲鼻而至?誰說Nasi Lemak的辣椒醬非“辣死你媽”不可?誰說Nasi Lemak有一定的標準規格?誰說你的古早味就是我的古早味?
漸漸地,我從習慣到喜歡上Nasi Lemak Lido的椰漿飯,發現幽幽逸逸的椰香味裡,略帶鹹味的椰漿飯,配上炒香的蝦皮和一丁點Sambal,單單這樣已經好吃得不得了。而Sambal中那蠢蠢欲動的峇拉煎,在被白糖馴化得既不張揚也不收歛的境界,正是傳統馬來飲食的精髓。
我始終慶幸,在跨出“知食之旅”的第一步,能與Nasi Lemak Lido相遇。它提醒了我,多元是件好事。
Restoran Nasi Lemak Lido
創始年:1940年代
地址:35, Lebuh Gopeng, Klang, Selangor.
營業時間:07:00~13:30
電話:03-33413353(Encik Rahim)
GPS:N 03.05049°E 101.4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