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巨擘(5) 大師風範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幕後巨擘(5) 大師風範

馬汀在必要時出手相助,有效的幫助藝人克服個人不足的障礙,的確是大師風範。
馬汀在必要時出手相助,有效的幫助藝人克服個人不足的障礙,的確是大師風範。

文/楊劍



馬汀與披頭四合作8年間所灌錄的12專輯各有特色,難得的是在創作上又能與時並進,與青少年的快速成長與蛻變吻合,變成每一張都有收集及反覆聆聽的價值。

披頭四的首兩張專輯,本身作品只佔一半,其他的都是翻唱他們仰慕的美國樂團或歌手歌曲,到了第3張《A Hard Days Night》因是他們首部主演電影歌曲,為符合劇情所需,才首次嘗試全用本身作品,但過後馬汀卻認為他們的作品有些還不太理想,所以到了下來的《Beatles For Sale》及《Help》(次部影片歌曲)又再翻唱別人部分歌曲,但數量已減至三分之一。

真正的轉蛻點是65年底的《Rubber Soul》,這回的清一色作品,不僅旋律動人,歌詞內容亦有驚人突破,兩位創作先鋒連儂(John Lennon)和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作品觸及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對人生的感懷,特別是《Nowhere Man》和《In My Life》 兩首經典,年紀不到30的他們已對個人成長及對人生際遇有所感嘆,唱出了詩和哲學的境界。



此專輯錄製完畢後,監製馬汀認為披頭四的作品經過3年在錄音室的磨練,及在進取心的驅使下,對錄音製作的好奇及不解時,都會死纏爛打的追問不停,從馬汀身上吸取了不少養分,而作品的質素得以大幅度提升,今後的錄音曲目,已不需“外援”。

66年開始,也是披頭四進入他們錄音創作力的巔峰時期的第2階段,馬汀開始放手讓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上“話事”,他則全力幫助將他們腦海中的作品概念實現在最後錄音效果上。

他們不但對本身作品、樂器彈奏、歌唱及和音都有嚴格要求,也極力希望增加樂隊的歌曲整體音色,除了原本4人負責的鼓鈸、低音結他及結他以外,覺得有時需要管弦或銅管樂器,甚至包括印度sitar琴來潤飾歌曲色彩,但又不知從何下手時,馬汀就會出手“相救”,他直言不諱的表示到了這個階段他已無需像開始幾年要多方面的去協助他們錄音,而是成為他們的創作夥伴及音樂導師,一起探討並設法解決他們在音樂上,而非作品上所面對的難題,還在需要時為他們編曲或當他們臨時的鍵琴手,這也是他獲得第5位披頭四成員美譽緣由。

在這方面,大家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在《Yesterday》一曲中他不贊成用任何電子樂器,而特別編了一個優雅的室內音樂式弦樂四重奏伴奏。還有《In My Life》中,把中間過門的鋼琴獨奏的節奏比原想採用在錄音時故意慢了一半,然後再在混音時把它加速回原來想要的拍子,產生了一種有如大鍵琴的特異又悅耳效果。

這種將搖滾樂隊即興作品提升為高質素世代相傳不朽作品,而在他們提升時,自動在工作崗位上把運作方式轉移,更有效的幫助藝人克服個人不足的障礙,的確是大師風範。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