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70年不變 古早味叻沙傳第三代

李金華(左起)與妻子彭蘭英一同在大馬花園經營「李記柔佛辣沙」,獲得許多人老新山人的光顧與支持。

報導:劉麗敏

二戰結束后具70年歷史的李記柔佛辣沙,至今已傳到第三代,將具古早風味的叻沙(辣沙)味道,傳承至今天,也見證新山數十年的發展變遷。

李記柔佛辣沙東主李金華(67歲)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已故母親陳玉珍在年輕時,于1946年已在新山一帶獨自一人挑著扁擔,兜售自煮的叻沙。

“當時我還很小,媽媽就背著襁褓中的我去賣叻沙,過后媽媽生病了,由家中的大哥接手賣叻沙的生意,過了不久,媽媽于1949年去世,那一年我才6歲。”

他說,當時媽媽在現址新山中央警署后方,一排已拆掉俗稱為“舊三樓”建築店屋旁的“綠色巴士站”賣叻沙,很多人在巴士站等著綠色巴士到新加坡,搭客便會趁著等巴士時買叻沙吃。

以手推車賣叻沙

“這是許多老新山人的共同回憶,那時候要去新加坡的人,都會等著綠色的巴士到新加坡,大家都稱巴士站為‘綠色巴士站’。”

他說,母親去世后,大哥接手叻沙生意,開始以手推車賣叻沙,一來可省下勞力,二來可裝更多碗筷。

他也說,當時哥哥在紗玉街老巴剎、黃亞福街的巴剎、百貨公司與總車站附近兜售叻沙,生意不錯,最高記錄一天都賺到39令吉。

“以前一碗叻沙只賣10仙到30仙,例如一碗無料的叻沙只賣10仙,到最大份的叻沙內有兩粒魚丸與兩片豆腐,一碗也只賣30仙,所以一天若賺到逾30令吉,算是很好賣了。”

他說,當他就讀小學四年級時,就開始跟著大哥兜售叻沙,直到小學畢業后,因大哥健康轉差后,換他挑起到外賣叻沙養家的重擔,與兩名哥哥、三名姐姐與父親相依為命。

廣告商助取店名

一場西亞戰爭,源自于李金華母親的叻沙,才開始命名為“李記柔佛辣沙”。

李金華說,“李記柔佛辣沙”名字由來非源自李家主意,而是廣告牌供應商出的主意,對方說,“即然來自柔州,就叫李記柔佛辣沙吧!”

李金華憶起,當初在1973年發生西亞戰爭,導致物價起飛,業者才開始將所賣的物品或食物標價,他也就找了個廣告牌商替叻沙攤位做標價牌。

“即然要做牌子,就乾脆做個招牌好了,我不知要起什么名字,所以廣告牌商就說,我們來自柔州,就取名‘李記柔佛辣沙’好了,這個名字就沿用至今。”

他說,由于當時市政府打擊非法流動小販,同年“李記柔佛辣沙”正式在紗玉街的新悅香咖啡店開攤經營生意,並于2008年8月31日,搬來大馬花園峇迪路的紀金發茶餐室至今。

有緣人口述歷史

還原母親那些回憶

“一個有緣人,告訴我母親在數十年前,挑著扁擔兜售叻沙的點點滴滴,還原我所遺失有關母親的那段回憶。”

李金華說,去年有一名老新山人前來紀金發茶餐室吃叻沙時,並自我介紹后,述說在年輕時,曾光顧他母親當時兜售的叻沙,味道仍然記到今天。

“這名老新山人,就是新山南大校友會的監事黃俊六,他還說起當年母親背著小時候的我,在路旁賣叻沙的經過,我才有機會填補那塊母親空洞的回憶。”

他感慨,因為母親在他6歲時去世了,記得的回憶不是很多。”

他說,也因為如此,黃俊六的這段口述歷史,還了他一個小心願,讓他更了解母親當時的堅強。

“李記柔佛辣沙”傳承至今,直到李金華的大兒子李志忠(42歲)時,未曾想過修改“李記柔佛辣沙”的傳統味道,因為得傳承李金華母親當初所煮的叻沙原味。

李志忠:堅持保留原味

冀設原料供應廠

“李記柔佛辣沙”傳到第三代,仍堅持保留原有味道,讓新山人能吃到叻沙原味。

李志忠說,有許多到外地或外國做工的新山人,每當回到新山都會品嚐“李記柔佛辣沙”的味道。

“顧客在吃完叻沙后,就會和我們說終于找到了我們,因許多人不知道我們搬來新茶餐室。”

他說,“李記柔佛辣沙”味道偏淡,不比其他叻沙以重口味為主,但仍獲得本地人喜愛。

他說,除了有時協助父親與母親所經營檔口之外,目前主要批發叻沙的湯料給其他叻沙檔口,希望將來還能設立原料供應工廠,擴充生意。

“目前所供應叻沙原料中,除了魚丸是用機器來打魚漿製成,其餘的叻沙原料如豆腐與豆皮,還是以手工制成。”

另外,他不想歷史悠久的“李記柔佛辣沙”招牌被他人冒用,所以公眾如有任何發現或疑問,可聯絡他:012-7019908。

李記柔佛辣沙

營業年份:1946年

地址 :大馬花園峇迪路的紀金發茶餐室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