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巨擘(7)君子風度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幕后巨擘(7)君子風度

喬治馬丁爵士兩部著作封面。
喬治馬丁爵士兩部著作封面。

文:楊劍



披頭四當年出現﹐成為西洋流行音樂史上的一個轉捩點﹐令美國流行音樂在世界的統治地位宣告結束﹐而英國流行歌曲揚眉吐氣﹐他們開創了許多新的音樂風格,啟發了不少新的思維和概念,豐富了流行音樂的形式與內涵﹐能有這種驚天成就,成員能連續不斷的撰寫風靡全球作品不在話下,而質素之高﹐到今天仍雋永如昔﹐喬治馬汀爵士是最大的幕后功臣。

這位音樂巨人與披頭四在錄音室裡的革命性合作方式,改寫了音樂行業的一貫金錢為上的心態,在此之前,監製的工作偏重在選適當歌曲給藝人,如果是獨唱藝人,便要找編曲人負責伴奏音樂,歌者才來完成歌唱部分,再做最后混音工作便大功告成,遇上樂隊多讓他們自由發揮,通常都讓他們找能夠勝任兼熟悉的歌曲為曲目,速戰速決。之前的專輯只是彙集多首歌曲,能夠賣錢就是,不會去深入顧及內容與品質環節,喬治馬汀爵士了解披頭四的驚人創作力,欣賞他們的作品,所以他全面投入,並以導師身分參與創作,就算過去旗下沒有搖滾樂手,他也抱著嚴肅的態度,將搖滾音樂錄音與古典音樂錄音一視同仁,一樣重質重量,當披頭四歌曲能震撼全球,甚至流傳后世,更推翻了流行音樂只是曇花一現的說法。

披頭四的傳奇,今天回顧,其實貴在全盛期時拆伙,不必在走下坡時于樂史上留遺憾。但事實上到后期團員開始貌合神離,身為他們的前輩及恩人也受到一定的衝擊。甚至在那張《Let It Be》專輯的錄音改邀美國另一位傳奇的名製作人菲爾史畢特(Phil Spectator)取代馬汀為監製人。



這對任何製作人,特別是一手提拔披頭四的喬治馬汀爵士都會覺得是奇恥大辱,但馬汀卻能以平常心面對,因為他明白這種是製作人與藝人合久必分的常規,特別是在發生事情前,那一套兩張的白色專輯時,雖然還是用樂隊名字,但團員其實在錄音室已各自為政,只專注在自己撰作及主唱的歌曲,而馬汀看在眼裡已知道這劃時代樂隊的合作已近尾聲,但還是持著專業態度盡力把自己本分做好。

后來《Let It Be》最后錄音效果及整體成績不太理想,披頭四成員才開始后悔懊惱,而回去再要求恩人幫忙製作他們最后一張專輯《Abbey Road》,而喬治馬汀爵士再次展現其寬容態度,不計前嫌答應操刀,但卻堅持要照他的方式進行,結果又再完成另一張驚世經典唱片。

披頭四解散后的這四十多年來,有關他們的書籍有如雨后春筍的出版,裡頭對他們那年竟要換製作人的 “反骨”有些微言。

然而這位一代音樂巨人在他79年的自傳《你所需要的是一雙耳朵》(All You Need Is Ears)及95年有關他當年製作《Sgt Pepper》專輯回憶錄的《愛的夏季》(Summer Of Love)都把重點放在合作期間如何創造出經典歌曲,對他們當年的個人行為一字不提,也沒半句怨言,貫徹了一向的君子風度,叫人肅然起敬。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