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瑋:重改華文試卷帶來的曙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梁嘉瑋:重改華文試卷帶來的曙光

每一年的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成績放榜,報紙的版面難免會被“華文科成績下滑”、“華文拿A人數下降”等悲劇氣氛濃厚的新聞給佔據了。



今年就有一位來自馬六甲的林煒倫同學,華文科只考得B+,10A+成績單沾上了一個大大的“污點”。為了爭取全科A的佳績,他要求重改華文試卷。

SPM因一科得不到A+而拖累整體成績的優秀生,其實大有人在,早在2010年就有兩位特優生,陳浩哲和姚曉霖因一科的失策而成不了“全A+狀元”。

牽連考試制度



他們也曾和林煒倫一樣要求重改試卷。與林煒倫不同的是,他倆是敗在“英文科技”與“高級數學”手裡,林同學是栽在華文科手上。因為是“華文科”,這事件自然就引起華社特別關注。

陳浩哲和姚曉霖重改后的成績,在當時是沒有被跟進報導的,筆者納悶,這一次牽涉到“華文教育”的新聞,是否也落得同樣下場呢?希望不會。因為筆者對林煒倫重改后的華文成績十分好奇,筆者認為這結果關乎的不只是他個人的整體成績,要是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它是牽連著整個考試制度的。

重改的結果不外乎有三個:一、如他所願從B+升至A等級;二、成績維持在B+;三、新批改老師的要求遠比本來的高,成績不升反降。

在筆者看來,無論林同學得到A與否,對整個華文教育來說都會是一個正面的開始。

試想想,如果重改后的成績保持不變或變得更低,教育部都必須對這項結果給予合理解釋。到時候,當局就必須拿出華文科的“批改準則”與“評分標準”,來回應重改后的結果。到了這種地步,估計教育部也沒辦法再耍太極,而務必將華文試卷的批改和評分標準透明化了。

被社會盯著看

國人,尤其是華社對于“華文科為何很難拿A”、“怎樣才可以拿A”的迷思,終于被解開了。一旦批改與評分標準已公開,熱心于捍衛華文教育的人士便可公開性地分析其讓華文科遠比其他科目更難考的因素了,更能從中爭取對批改及評分的標準進行改革。這對未來的華文科考生而言,絕對是天大福音!

要是重改后,B+變成A,難不成他的華文試卷本來就是屬A等級,只是批改老師不小心犯下錯誤?又或者,教育部或接下重改任務的新批改老師受不住被社會盯著看的壓力,只好在作文部分加些“同情分”,以營造個“皆大歡喜”結局?

不管怎樣,即使考卷是由兩位要求不同的老師批改,但是他們都必須根據全國共用的評分準則進行批改,兩者的差別應當是不大的。如果分數有明顯落差,那么教育部就更應該想辦法,確保全國的批改老師都是站在同樣的高度批改試卷。

筆者猜想,“重改華文試卷”的事件,應該會以情況二(成績保持不變)作為收場。畢竟,教育部才不想把風波越鬧越大,問題越挖越深。林同學“化B+為A”一旦發生,隔天一定會有無數個“林煒倫”冒出要求試卷重改,這樣就會進一步揭發考試制度、教育體制醜陋的一面。

希望媒體不要錯過跟進林同學重改后的成績,藉著媒體的力量為華教的前路照亮!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