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美國的經濟問題,可套用已故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里曼那句“都是貨幣現象”來概括。
大馬當下的經濟問題,則只能夠以“都是政治現象”來解讀。
經濟因應政治亂象,而產生受驚的經濟亂象,進而在內外因素夾攻下,引發各種民生問題。
裁員失業、令吉疲軟、百貨上漲,對比當官的不失業,當政的不下台,這當中必有一方出了大問題,繼而拖累了另一方。
外在因素的拖累,各國都在面對,從貨幣現象到油價震盪,這些因素所產生的問題,最后都要看主政者的智慧,還有執政黨多年來,所定下的和維護的制度與核心價值,還在不在?
金融政策、金融市場和金融環境,是否到位、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新加坡政府這幾天透明化地點出眼前的經濟挑戰,從上升中的裁員人數,到再次下調經濟預測,看似毒藥,實為強心針,要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及自我調適,共渡難關。
面對明天的力氣,現在就要存好。相比之下,大馬政府不到最痛不喊痛,不到最慘還在叫爽,全市退場了還在叫床。
搞政治的,搞了政治,就去搞經濟、搞媒體,搞到四不像,一邊垂簾聽政,一邊垂簾收錢,自毀聲望,怪得了誰?
“驚”濟又來嚇人
談經濟,全民只信一個哲蒂,可惜她即將退休。
她聲明國行不歡迎搞政治的人來接班,這或許是她留給這個國家的最后一份禮物。
搞政治的人來搞經濟,只會搞出更多“驚”濟來嚇人,加速這國家“越窮越見鬼”、貪官生生不息、民不安枕的惡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