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 哭調,女伶的詠歎

廖瓊枝的名作《三娘教子》

特約:張吉安

如果,摒棄了“哭調”,就是等于取走“歌仔戲”的靈魂,恰恰證明了“哭調”是歌仔戲的生命之音,這當中涵蓋了台灣人悲情形象的化身。由于台灣在過去四百多年來,經歷唐山過台灣到開墾建家園、接著是荷蘭、西班牙和日本的殖民歲月的苦澀,平民百姓的疾苦就投射在“哭調”,宣洩心裡的無奈與苦悶。此外,男權至上與父權為命的封建社會,也讓當時的女性長期活在桎梏下,因而產生許多以女性主題的歌仔戲,都是以“哭調”來表達悲慼情感……

台灣“哭調”隨著地區人文的差異,也劃分出種類繁雜的聲腔,比如有大哭、小哭、七字哭、賣膏藥仔哭、宜蘭哭、彰化哭、艋甲哭等。民間女性旦角在演唱“哭調”時,必須具備哽咽的聲音來詮釋悲涼的經歷,再配以大廣弦、洞簫、椰胡、月琴、大小鈸和鑼鼓,呈現出如泣如訴的氛圍。

廖瓊枝,被譽為台灣“最完美詠歎調”女伶,后人或許只是知道她晚年獲頒“民族藝師”和“指定傳統藝術保存者”等無數的加冕,可是,這一切光環的背后,卻是由一出蒼涼人生譜寫而成。

廖瓊枝以“哭調”名聞國際,唱出了歌仔戲的苦情核心,台下觀眾總是隨著她具有穿透力的唱腔悲動流淚,也有人讚歎她的“苦旦”永遠那麼自然動人。這原來是她的人生縮影。1935年,廖瓊枝出世那年,由于母親的家境貧困與父親的大富人家對比之下,祖父迫使父親另娶名門閨秀來掩蓋,羞辱母女兩人,因此,小瓊枝一出世就是他人眼中的私生女。

廖瓊枝一生苦歎

母女相依為命不到亮年半,母親在船難中葬身海域,小瓊枝唯有寄托年邁的外祖父母。八歲那年,祖父去世,小瓊枝和外婆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祖孫兩靠著一個木箱赤著腳,四處賣“燒油條”過活。

小瓊枝日復一日赤腳拎著木箱賣油條的吆喝叫賣,心裡有個小心願,那就是希望能穿一雙紅色繡花鞋。直到12歲,機會來了,當時歌仔戲班招聘小角色,她夜裡到戲班勤練,等待穿繡花鞋上場那一天到來。豈料,演出那天,她在后台被端來的熱水燙上雙腳,演不到第一齣戲,也穿不到人生的第一雙繡花鞋。

14歲那年,外婆去世了,瓊枝被人賣進“金山樂社”歌仔戲班當童工,白天當雜役、晚上學習和跑龍套,開始了她在歌仔戲班的悲苦人生。直到21歲,她恢復自由身,加入了當時紅極一時的“龍霄鳳劇團”學習專業的苦旦身段唱腔,1963年獲選為“牡丹桂”劇團飾演“苦旦”到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巡迴演出《寶蓮燈》、《三娘教子》和《山伯英台》,憑出色的“哭調”震撼了三地觀眾。

當時的台灣歌仔戲和香港粵劇界,都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只要演員能在東南亞“新馬泰”獲得當地觀眾的好評和力捧,演員的地位就能在戲曲界佔有一席地位,因此,就奠定了廖瓊枝為當時歌仔戲“哭調”最完美的演繹者。

歷經歌仔戲班野戲台、內台,再走到廣播和電視歌仔戲時代,現年80歲的廖瓊枝正式封箱,挑起了“歌仔戲班薪傳團”的主導工作,為台灣各個角落的戲班精英、大專院校、中小學和各個著名機構的業餘戲會傳藝,將台灣最美的詠歎調帶入一個新紀元。

廖瓊枝晚年時,執筆創作的「哭調」

【憶.惘】

回想往事歷歷在眼前

想當初偶然相會眉目傳情

兩相投緣 白天相約賞景見面

雙雙游湖戲偶

那夜明月皎潔 月光

月光斜照無人影

並肩行 滴滴細雨 情意綿綿

心心相印 句句蜜語透心田

朝朝迷戀之所衷

廖瓊枝享譽東南亞的名劇【山伯英台】裡的兩種「哭調」的選段

【大哭調】

一拜梁哥跪墓前 二拜梁哥淚盈盈

三拜梁哥哭不幸 四拜梁哥帶悲聲

五拜汝我難得結鴛盟 六拜梁哥哭不停

【艋甲哭】

七拜梁哥同結拜 八拜哭哥毋知啊

九拜咱感情深如海 十拜我回想在樓台

十一拜哥咱相愛 十二拜哥咱樓台見尾擺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