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這是一本勵志小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朝吉:這是一本勵志小品

★寄自廈門



這是一本勵志小品,我是說村上春樹的新書:《身為職業小說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2016年)。這部書是他在寫作小說過程中,陸續“夫子自道”而寫出的,放在抽屜裡。他寫這些作章時應該是60歲了吧,從30歲出道以來,可以如此堅韌的創作,對他個人而言,也是一種驚訝。他對自己的選擇辯解,也對讀者交代,何以一個平凡人如他可以獲得如此成就。成就是指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獲得許多人的認可,他作為小說家這回事。

我中學時候喜歡讀傳記,印象最深的是余光中翻譯的《梵谷傳》,那是燃燒生命,天才悲劇,人生劇碼高潮迭起。人民出版社的《托爾斯泰傳》,《屠格涅夫傳》講的還是時代的變遷,作家的養成。這些都是別人寫作家。

作家的自傳,我讀過麥田出版的大江健三郎《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若干篇,一樣苦澀,如他的作品。大江,我買得很齊,中文翻譯得很彆扭,讀得很難受。雖然我知道他講的,我很在意。作家的自傳,完整讀完的只有這本。其他人的回憶錄我倒是讀了不少。因為研究所需之用。



很多人沒有故事

我通過深入的交談,去感知一個人的存在。所以只要一對一的談話,我很快就獲得一個對方的印象,尤其是性格以及扭曲的部分。我很容易察覺到他身上不流暢的部分。這些我都籠統稱為“扭曲”。當然更多的人是沒有故事的。這讓我非常吃驚。大家竟然可以那麼天真、單純的活著,而不被故事以及夢境干擾。或許夢以及故事被掃進了更深的意識裡,逐漸固化。不通暢都變成了石塊壓著了。

“所謂說故事,換句話說,是要自己下降到意識的深層去。下降到心的黑暗底部去。”(177頁)。村上是一個自省以及深挖型的作家。我讀他的長篇時,總會蹙眉,對他淺白以及流暢的故事敘述中,主角的扭曲以及“壞掉”了的部分,覺得很熟悉。村上描寫這個部分,是不帶價值判斷的。我以為人性是雜食的物種。原來文明的馴養是承認自己是壞的,拚命變好。但是幾個世紀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壞的,反而以為大家都變好了,使壞是特例。村上似乎一開始就察覺到這個細微的差別,潛藏在自己身上的黑暗,他稱為“混沌”。“如果想和自己內心的混沌相聚的話,只要安靜閉嘴,一個人降到自己的意識底層去就行了。我們必須面對的混沌,值得好好面對的真正混沌,就在那裡。就潛藏在你的腳底下。”(183-184頁)。

明白別人的幽暗

如果說我個人的生命閱歷有什麼幫助的話,那就是明白別人的幽暗。尤其是歷史事件發生的過程中,潛藏在故事後面的黑暗。而這個黑暗必將在我的內心浮現。“為了對抗那深度黑暗的力量……心必須要盡量強韌才行……”(178-179頁)。我的心必須要強韌,“而且要忠實且誠實地將那化為語言,您所需要的是沉默的專注力,不氣餒的持續力。”(184頁)。在過去一年半的練習裡,我已經獲體會到那種幽暗的心情。作為同步和他成長的讀者,一直知道村上春樹寫小說不容易,現在他現身說法,我覺得很寬慰。村上都這么拼了,我算什麼呢。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