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无怨无悔 郑谭运毕生奉献报坛
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内能有多少个10年?能待上二三十年已是老臣子,待上超过60年的人,相信非常热爱有关行业,否则怎么舍得在同一个领域中,付出一甲子?
78岁的郑谭运,14岁就和报纸结下不解之缘,从半工半读的中学生兼报章代理派报人,到晋身媒体工作者,注定在报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1952年,14岁的郑谭运入读吉隆坡尊孔中学,因家境贫穷而半工半读,在苏丹街火车站旁的梁章书报社从事书报工作。
“我的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从小就喜爱新闻事业,所以就与它结缘。”回首往事,郑谭运表示他对新闻事业无怨无悔。
他投入社会工作时,先后在《钟声报》、《马来亚通报》、《达报》、《中国报》工作,除了在采访部担任记者,也在发行部、账务部和广告部任职。
“相信曾有在报馆做过4个部门的人只是凤毛麟角,甚至我相信至今仅我一人而已。”
他今年已78岁,决定为自己过去的所见所闻和工作经验,透过撰写《陈年旧事话报坛》这本书,理出一个小小总结。
“这本书除了是温故知新、分享过去与现在报坛所见所闻和经历,也希望让广大读者、同业和后辈,有机会了解和参考华文报坛的历史痕迹。”
分享经历
他说,在报章工作数十年,积累许多人生宝贵的经验和回忆,其中甜、酸、苦未为外人所道,然而也有快乐的一面。
“我遇到的人,及采访工作中处理的各项事务,都在丰富着我的报坛生活。”
他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这些经历。
在他的回忆中,二战前后,各类型的大马华文报章百花齐放,不论大报小报,皆有自己的一片天。
他分析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或许是当时报章只在印刷法令规管下,只要有印刷准证就可办报和出版报纸。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南马和北马报纸种类繁多,反而不似现在,报章大多数只集中在中马一代,当时的中马反而只是一个华文报章销售站点。”
清晨4时起床派报
当年,郑谭运每日清晨4时就起身到书报社工作,首先是到当年位于峇都律中南区附近的《中国报》印刷厂领取报纸,分派报纸给报贩,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后才去上学。
他骑着脚车领取报纸,清晨凉风习习,加上才从睡梦中醒来,睡意未消,有时下一场雨才能让他清醒起来。
有时倒楣起来,睡眼惺忪的他把脚车骑进水沟,除了跌伤,报纸也“泡水”,当时想到会被老板责骂,就已欲哭无泪了。
每日清晨早起,工作后再到校上课,他的精神因此不佳,到校上课时,就常和“周公”约会;然而,当时学校老师相当体谅像郑谭运这类半工半读的学生,就会让他们到教室后方位子“休息”。
而且,师长相当宽容这类家庭贫苦、需要工作的学生,例如郑谭运的英文科成绩不太理想,可能影响整体成绩时,老师就会悄悄加分给他们,郑谭运即是“受惠者”之一。
在华文方面,他除了上课外,也加入当年林连玉的桃园夜学补习,借此巩固他在华文方面的基础,并为加入报馆当记者奠下基石。
寓采访于慈善公益两三事
郑谭运在担任《马来亚通报》记者期间,负责采访一些救济新闻,其中数个新闻依然令他印象深刻,除了完成采访报导的工作,因此也帮助了有需要的人,有着特别意义。
◆工友工作意外去世,助遗孀和5名孩子筹款。
1970年代,郑谭运一位朋友通知他,有一名建屋工程打桩工友跌死,遗下妻子和5名孩子,需要有人给予协助。
于是,他报道了这则新闻,引起许多读者共鸣,收到捐款达数万令吉,改善了这一家人的生活。
该名工友遗孀非常感激他的报导,逢年过节都要送上一只鸡答谢他,但郑谭运婉拒对方好意,认为他们应该把鸡留给自己,同时声明报导新闻是他的工作和责任。
◆老人养育两个患病子女,盐水捞饭过活。
日治时期,许多人穷得只能煮番薯粥、木薯饭、玉米饭充肌,这些郑谭运都经历过,但当他在1970年代采访盐水捞饭过活的一家人,还是难过的留下男儿泪。
当时,有一名70余岁的老人家,每天只能到市场售卖自己种植的小量蔬菜,但是收入不足养活一家三口。
他在友人通知下,采访了这则新闻;当他上门看到做妈妈的老人家,只能与两名患有小儿麻痺症的子女,以盐水捞饭充饥,他难过的当场捐助了50令吉。
当时这个数目可能是自己整个月的生活费了,但他现场所见太过震憾,就毫不犹豫的捐出了自己的收入。
报导刊登后,筹得数万令吉捐款,改善了这一家人的生活,然而,他提起这一件事,依然眼眶泛红,仿佛一切还历历在目。
◆小孩左手溃烂,传统药方免于切除。
当年,一位居住在吉隆坡旧飞机场路的11岁小孩,不知何故左手溃烂,医生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切除,以免留有后患。
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求援,询问是否能协助筹款或寻求一些祖传药方,他即刻撰写了这则新闻。
报导出来,除了得到不少捐款,也有许多读者提供药方,小孩的病情得到舒缓,左手不需切除。
小孩的家人登门道谢,他自己也感到欣慰,因为他的报导能够帮助不幸的人。
慈爱人间”命名者之一
《中国报》的“慈爱人间”是为不幸人士筹募捐款的单位,至今已有许多读者从中受惠,郑谭运当初曾参与这个单位的命名。
《马来亚通报》创办人周瑞标,及其子周宝振于1986年7月25日接管《中国报》后,前者欲延续当年在《马来亚通报》的慈善单位“善庆园”的理念,于是要求郑谭运协助想个新名字。
“当时,我和周瑞标及刘锡通律师,时常在八打灵的百乐花园一起吃肉骨茶,谈天说地之余,就把‘慈爱人间’这个名字想出来。”
“慈爱人间”延续当年“善庆园”的助人理念,如今已是《中国报》协助有需要人士的重要单位。
人物背景
郑谭运小档案
年龄 :78岁
服务报界:1952年至今
履历 :发行部、账务部、普通记者、副采访主任、广告员、广告组长广告营业代理。
★1952年 梁章书报社─颁发《中国报》、各华文小报、杂志等。
★1961年 周瑞标创办《钟声报》─担任发行部主任
★1962年 《马来亚通报》、《达报》和《儿童报》发行部、账务部(华文报首位收账员)
★1968年至1984年《马来亚通报》普通兼社团记者、副采访主任。
★1985年 《马来亚通报》广告营业代表
★1986年 《中国报》广告营业代表、广告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