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李毓康
圖:受訪者提供
攝手:章國聰
攝影人章國聰從學習中領悟,“攝影”是表達人類內心的批判與見證、呼吁與關懷,並訴說歲月的痕跡,以及經歷的滄桑與喜悅。所以,一個有內涵的影像,其實就是記錄生活點滴,也就是說,“攝影”不能背離“人道關懷”的原則。
因此,如何創作出生動活潑,而且耐人尋味的人文影像,仍是他今后時刻追求的主要命題。
主修純美術背景的他,在攝影中比別人擁有構圖美學的優勢,同時,也意識到創作比器材追求來得更重要。
“創作意圖是一件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所在,正因如此,才能賦予一張照片靈魂與生命。”
章國聰認為,一幅耐人尋味的感性攝影作品,是來自創作者對自然、社會的深刻體認,以及瞬間決定按下快門的掌握,若一味地就科技之便進行影像創作,很難創作出撼動人心的作品。
2011年,他首次跟攝影老師陳亞華去印度,對恆河著迷,于是從河流去觀察人文活動。
“河流就像是城巿的母親,一個城巿的文化是根據河流發展起來的。從中,我見到了人對河流的敬仰,讓我感觸很深。”
后來,他到了孟加拉,依然沿著河流體驗當地的人文,看到卻是人對河流的漠視。“從兩國不同的河流,我見證了民族依賴河流生存,對文化傳承的堅持,以及無視生態的破壞,反差很大。”
基于這個想法,他以“河流奧秘”為主題,最近在檳城開了畫展,希望借此喚醒大家對河流的重視,試著從另一個角度讓大家認識河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我已經找到方向,生態與環保會是將來的創作題材,讓攝影內涵更豐富,更有意義。”
【影像背后】
河流文明
一個豐富的城市文明,會不斷地以這條河流作為一個中心點,發展出文化的年輪。
1‧人們透過船隻,可以把貨物運輸到遠方買賣或做交流,同時也把當地文化宣揚出去。
2‧早期的漁農業時代,漁民生活都與河流發生密切關係,也會對魚類捕獲有節制,還給海洋永續生存的環境。
3‧由于水質污染和濫捕,河流中現在已經沒有多少魚了,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魚類將會在未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