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宗教vs文學 飛越風月心繫蒼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特稿.宗教vs文學 飛越風月心繫蒼生

●沈(左圖):沈明信(資深佛教文學寫作人) ●吳(右圖):吳青松(馬佛青總會總會長)
●沈(左圖):沈明信(資深佛教文學寫作人)
●吳(右圖):吳青松(馬佛青總會總會長)

特約:江子
圖:馬佛青總會提供



當宗教遇上文學,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還是可能有互相排斥的現象?
宗教體驗對于文學創作有何影響?
且聽第12屆佛教寫作營講師沈明信,與馬佛青總會總會長吳青松對談「宗教與文學」……

透過文學創作弘揚佛法,今屆馬佛青舉辦的佛教寫作營主題為《文字般若Me 》,請兩位談談當今馬來西亞佛教文學的趨勢,乃至如何詮釋佛教文學真實涵義?

:在馬來西亞方面推廣佛教小說比較難,因為時機還沒成熟,一般上的佛教小說都是圍繞在因果報應的內容,我們看到中國佛教小說也只有《紅樓夢》、《西游記》,這兩部經典之作最符合佛教義理。

有血有淚的教難故事



我發現另一個文體:佛教的報導文學,應受到大家的關注,基于我是個新聞工作者,非常深的感觸是上世紀佛教一度在印度、中國、印尼爪哇、尼泊爾、孟加拉等地,面對斷層事件,例如印度的釋迦族(佛陀的后裔)全村人都是佛教徒,但他們都很低調,不敢傳教。我在孟加拉採訪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小小佛塔,那裡的總統曾為了保護村裡的佛教徒,特設立一個關卡,至今還看到當年守護村民的鎖頭呢!

孟加拉國對佛教的尊重遠勝印度,這些有血有淚的教難故事,都可以寫成一篇篇佛教報導文學,我也樂意提供大家這些歷史資料,以及真實的故事,作為佛教報導文學的題材。

:馬佛青去年舉辦《馬鳴菩薩文學獎》,特增加了幾個新項目:微型小說、詞以及繪本獎,這都是為了配合時代的節奏而設的,大家皆喜歡短篇幅的文字以及圖片為主的文章,我覺得佛教文學可以像一行禪師寫的佛陀傳及星雲大師寫的“玉琳國師”,豐富的文采,簡單的佛理,感動人心,這就是文字般若。

佛陀講的佛法從來沒有離開過人生,他所講的跟我們的人生都有密切關係,像《阿含經》或《雜阿含》這些佛教的短篇故事,能感動、淨化人心。所謂的佛教文學,它們都應賦予一種使命,跟我們的生活與時代息息相關,並帶出佛理,像星雲大師最近出版的《貧僧有話說》就是很好的典範,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從風花雪月提升至關心社會,撰寫的人,心胸與視野是那麼寬大。

學員練習文字創作。
學員練習文字創作。

安撫人心守護真善美

弘揚佛法,文字創作即是其一重要的管道,請問兩位對馬佛青舉辦第12屆佛教寫作營有些什麼期許?

:我發現本地佛教界舉辦活動的系統以及優美上,都趕不上其他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等的節奏,比如在一項佛教常識比賽或佛曲比賽,一般的司儀都要花上5分鐘,像報告新聞一樣,一一介紹各位評審員的履歷,而沒有顧及冷場問題,其實這是不需要的,我們可以要求優良的系統化,要求更細緻舉辦各種佛教活動。所以,我希望藉這個佛教寫作營,培養更符合時代節奏的優良寫作生力軍。

:今年的文藝交流營以“文路,思路,網路”為主題,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優秀的文字工作者,除了強調個人的獨特文字風格,更要培養深厚及富有正氣的精神思想底蘊。

作者不能因為譁眾取寵,而偏離文學正當之大道。當然如果能夠善用科技網絡的方便,就能讓文字的影響力更容易流傳開來。

如清珠淨化濁水

馬佛青宗教導師的星雲法師也認為“文學,對撫慰人心具有最大的力量。”法師沒有真正讀過書,但卻做過小學校長,編過雜誌,出版過數百本著作,甚至創辦了許多間小學、中學及大學,為社會培育了無數人才。法師把這些都歸功于報章、雜誌等文學作品,從這些作品讓他慢慢認識社會,讀懂人性;也藉文學作品才慢慢懂得看佛經,所以報章、雜誌、文學作品對于法師,有如再生父母。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還有很多和法師有一樣經歷的人,借由文字的啟發,開啟了美好富足的人生。

我們相信文學是維繫人心善美的最后一道防線,配合宗教信仰的正面價值,將能無限提升文字的力量至無遠弗屆。元朝中鋒國師曾說過:“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只要誠懇地耕耘,期盼此屆馬佛青舉辦的第12屆佛教寫作營,我們必能以美文滋潤讀者的心靈,以正能量淨化社會。

“文字般若Me”寫作營詢問處:

●鄭子翔:017-407 4265

●馬佛青總會:03-7804 9154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