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看中用‧保健養生始于足下

報導:陳筱柔

轉載:《圖解吳神父腳部按摩保健法》(作者:鄭英吉、吳若石)

部分圖:互聯網

知“足”常樂,既是人生智慧,更是健康道理!

腳底按摩是華人社會耳熟能詳的保健方法,也是人類世界一直沿用至今的古老智慧之一。

一次機緣巧合,長年研究中醫與腳部按摩的鄭英吉老師與吳若石神父相識相知,后來兩人更展開了長期切磋、研究、教學的合作,進而將幾十年來應用于臨床上的實證與方法整彙成書,讓人們在家也可按圖自行學習,如何以安全手法和適當力道來按摩,整體改善並保障全家人的健康。

“一家一人會,省下醫藥費!”這是鄭博士推廣足部健康法經常強調的一句話!兩人將中醫學理和足部按摩精髓,融會貫通發展出反應區由“腳底”延伸擴展到膝蓋以下的“足部健康法”,希望能讓人人都學會簡單的DIY按摩球保健方法,從日常按摩小動作開始保健養生!

冀發展到每個家庭

鄭英吉博士原本是一名音樂老師,但因自身毛病毅然轉換跑道變成按摩腳底師,對於如此截然不同的轉變,他笑稱太太曾經一度非常不以為然:“沒想到我卻越做越有成就,從無力感到越做越快樂!”

多年來見過無數“足下風光”的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足部健康法發展到每個家庭甚至學校,讓人人都能從小開始保養身體,擁有正確的健康生活觀念。

簡易按摩法 打通經絡消除壓力

不想花錢買健康嗎?記得平日多按摩!參考鄭英吉博士的自我保健基本按摩手法,讓身心適時地放鬆一下!

自我按摩的手法很多,不過主要以扣拉法、摳法、橫拉、推拉、手腳摩法等各種手法交互運用,也可配合按摩球加強力度,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可以增加按摩的效果。

除了針對某些毛病的特定按摩手法,生活繁忙的現代人其實也需要讓身心可以放鬆、心情能夠平靜的按摩手法,善用以下幾個簡易小方法,可以舒緩緊張情緒和疲憊身心。

搖法

使關節做被動的旋轉活動,一手握住腳跟,另一手抓著腳趾或腳背,做關節旋轉搖動。此方法動作要和緩,對於舒緩情緒緊張很有功傚,有調整小關節歸位和鬆弛神經的作用。

操作腳趾使頭部、頸、肩膀放鬆。搖腳中間段,則使胸椎、腰椎、薦椎復位,內臟、肩膀、手臂、腿及四肢等也有運動的作用。

搖腳跟部分則是運作其骨盆腔,尤其對於婦女特別管用,可以順時鐘搖幾次、逆時鐘搖幾次,其力道拿捏要把握好,千萬不要過度用力。搖法的目的是使人感覺鬆弛,因此在手法上要輕柔。

腳摩法

坐著或站立時,可用腳底內側(胃的反應區)或跟骨外側在腳背推磨,達到舒緩的效果。

徒手摩法

用大拇指或二、三指、無名指的指腹,或用掌心、掌跟或掌側慢而輕的摩擦、推拉。可依肌肉的紋理順向按摩或做環狀運動,有規律的進行。此手法常用在腳背肉少的部位。

搓法

用一、二指或一、三指在腳趾的每個井穴(位于手指或腳趾末端指甲或指甲根旁大約一公分左右的穴點),用搓法刺激經絡的井穴,可活絡氣血、神經、打通經絡、促進循環。

鄭英吉博士-臺灣足部按摩達人,國際醫科交流大學傳統醫學博士。1978年起研究中醫與腳部按摩,向吳若石提議研究中醫醫理與腳部按摩相互為用,兩人展開長期切磋、研究、教學與示範的合作。現任國立台北護理大學運保系兼任教授、輔仁大學特約教授、“吳若石健康法國際交流學會”會長。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