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權:恐襲的鏡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甄子權:恐襲的鏡子

暴力會複製,法國的悲歌,正在比利時響起。



巴黎恐襲后,布魯塞爾這個“計時炸彈”被世人所見所憂。

比利時警力不足,靠法國主導捉人,既是被動者也是無力者,註定要受到報復。

比利時反恐官員日前才坦承,比利時警力已無法應付任何恐襲威脅。警力不足是一回事,當地冷漠、同情、包庇的阿拉伯穆斯林社群,規模已大到非執法當局一日之藥就能解三年之痾。



近年來,不少歐洲恐襲事件都牽扯到比利時。作為“歐洲心臟”的比利時很早就接納移民,新移民自成一區,很多新移民並未真正融入社會,一代又一代不斷自我複製。

阿拉伯社群的人口日益壯大,社會變遷,逼走當地人,尤其在阿拉伯穆斯林社區,白天到黑夜,裡面的人走不出去,外面的人不想進來,讓遊客不覺得身在西方。

本土激進分子長時間微細管化,比組織龐大的恐怖組織更難對付;這也是此次恐襲,何以能夠在巴黎恐襲主嫌被捕后,一個倒下,十個一百個馬上又起來,在反恐部隊拉高警戒的當兒,仍能幹下連環炸而不走漏風聲。

文明底限

本土激進分子難防,比政壇瘋子更引起人們不安,這種情況,大馬也有,不同的只是程度各異。

不少網民無法用同情心看待比利時連環炸,咎由自取之說,塞滿了留言版。“祈禱不能改變老天,只能改變自己”,比利時的改變,必須趕上恐怖分子,否則永無寧日,因為暴力一定會再複製。

同一句話──改變自己,看受難者唱著悲歌,同理心是現代文明底限。今天的比利時,對于大馬,正是一面鏡子。未來,或許我們也需要外人的同理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