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碧君:誰在窮教育?
畢業生久欠貸學金不還,被列入黑名單,無法出國、買車、買樓、被扣薪,卻似理所當然的責怪發放貸學金的單位沒有人情味、追債手法太強硬。說穿了,是畢業生自己沒有責任感,是教育失敗。
政府機構、私人企業、會館、鄉團設立貸學金,讓優秀生申請,以便他們在不必擔憂學費的情況下,一圓大學夢,可是,不少貸學金得主,大學畢業,覓得優差后,拒還貸學金,有者避開貸學金發放單位的追債行動。
國家高等教育基金、會館、鄉團、各基金會發出貸學金,條件是有借有還,所有獲得貸學金者都必須遵守借貸條件,在畢業后按月還錢,結果,借貸者有借沒有還,貸學金一去不回頭,發出貸學金的單位被拖欠的款項,越來越多,一些鄉團則因為被拖欠上百萬令吉的貸款金,寧願不發貸學金,導致后來者無法申請到貸學金。
那些拖欠貸學金不還的畢業生,總會以各種藉口合理化本身的欠錢行為,還以換地址、聯絡電話,甚至“失蹤”的方式避債,他們當中不乏醫生、工程師。
貸學金發放單位使盡辦法都無法逼他們還錢,最后,使出扣薪還貸學金、連續3年沒有攤還貸學金者列入中央信貸情報資訊系統(CCRIS)的“逼債”手法,部分欠債人才願意還貸學金。
不懂飲水思源
拖欠貸學金不還的人,若要買屋、買車,卻申請不到銀行貸款,千萬別罵發出貸學金的單位冷漠無情,因為欠債人不懂飲水思源,導致后來者借不到貸學金,欠債人必須為本身的缺德行為負責。
現在,公共服務局將744份海外獎學金改為國內深造的獎學金,學生、家長,以及反對黨,指責政府在窮教育,卻不想想那些欠錢不還的大學畢業生也難辭其咎。
欠債還錢,是自古以來的硬道理,欠房貸、車貸,會被封屋、拖車,拖欠貸學不還者若被逼債,有何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