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地名(第16篇).吴仲达:马口地名源自客家话 马身马尾距离不远
马来西亚地名中有“马”字的可不少,森美兰州仁保县的马口(Bahau),在早年华人移民还没来到这里前,这是一个从麻坡通往彭亨北根的内陆的必经之地。
相传马口的地名源自一句客家话的口头语,当时疾病流行,大家见面时都互问:“您好未?”大部分的回答是:“茫豪”,即客家话的“未好”。“茫豪”的发音演变成了 Bahau的地名。(注一)
猪头皮独一无二
华人移民来到这里寻找锡矿,建立了马口这市镇,它一度有“小金山”美誉,在锡矿业没落后,许多华人转向伐木业而致富,有些人还成为了百万富翁。
马口有十大美食,排在首位的是猪头皮,这是马口独一无二的美食,配姜汁甜辣酱,色鲜味俱全,吃了保证会再回头。
有马之口,一定有马之身,在离开马口3公里向北的地方正好一个叫“马身”(Mahsan)的地方,在木材贸易业没落后,这里转向橡胶和棕榈的种植业发展。
有“马身”,马尾何在?据称在距离马身向北16公里的亚逸依淡园坵,早年华人称之为“马尾”,不过后来马来人人口增多,这地名自动消失了。
马之都不在半岛,而是在砂拉越州泗里街省,称为“马都”(Matu),这是一个县,也是一个小镇。这个县有20个村落,人口大部分是马兰瑙(Melanau)人,其次是华人。
“马都”没有马,在丁加奴州的“马江”(Marang)上也不见有马,但“马威”(Mawai)没有马照样威风凛凛。“马威”位在柔佛州哥打丁宜县。马威距离哥打丁宜约16公里,地名来源有三:这是当地森林里一种猿猴的名称,叫着“Mawas”;其二是当地一支原住民的族名;其三是马来文的动力之意。
没有马可以照顾,那么“马佬”就无所事事了。“马佬”(Malau)位在吉打州古邦巴素县。
砂州三匹马拉大汉
三头马车拉着一个大汉子,场景很壮观,这地方在砂拉越的“三马拉汉”(Kota Samarahan),三马拉汉是该州的第八省,成立于1986年。砂拉越大学,玛拉工艺大学都设在这个省里。
如果你要打马的“康头”,最好来三马拉汉省的“打马康”(Tebakang),不过没有写包单你会找到“好康头”!
三马当(Sematan)是砂拉越州最西部的的沿海小渔镇,距古晋130公里,这里拥有该州最长的海滩。在岸外有两个上文提到的龟岛群,大龟山岛(Pulau Talang Besar)和小龟山岛(Pulau Talang Kechil)。
吉打瓜拉姆达县有一个非马莫属的地方叫“马莫”(Merbok),马莫是吉打州最悠久的新村之一,以华人占多数。
这里没有“天马”,只有“地马”。霹雳州的近打县的“甘榜地马”,马来名是Kampng Timah,此地原本就是盛产锡米之地,村民早年就是靠采锡米为生,90年代锡矿也没落,现在是木材生意红火,70%木材出口到国外。
★注一: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