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话报坛(第6篇).郑谭运:罢工行动没受邀 被误为二五仔 失眠3天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陈年旧事话报坛(第6篇).郑谭运:罢工行动没受邀 被误为二五仔 失眠3天

《马来亚通报》刊登整版新闻,谴责JUN《马来亚通报》分会采取罢工行动之新闻。
《马来亚通报》刊登整版新闻,谴责JUN《马来亚通报》分会采取罢工行动之新闻。

在报界数十年,有一件事一直让我难以忘怀,那是1974年1月28日开始的《马来亚通报》罢工事件!



它是一场由全国新闻从业员工会(下称新职工会)《马来亚通报》组发动的罢工,我并没有参与其中,这是我无法释怀的原因。

就我个人猜测,相信当时工会人员以为我属于资方人马,因此发动罢工之前,并没有邀请我加入,当罢工开始后,我开始为这个误会感到伤心,甚至为此失眠了两三个晚上。

我在加入《马来亚通报》之前,曾在周瑞标创办的报章,例如《钟声报》、《达报》等工作,已和周家的人相熟,也看着周家新一代长大。



没考核当记者

1968年,《马来亚通报》从二日刊转为日报后,我向周家申请从收账员调职至采访部当记者,最后不必经过考核成功当上记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而让新职工会的人对我有所戒心,没让我知道他们正在酝酿罢工行动。

其实,早在罢工前一星期,我收到一些消息,隐约知道将有一场罢工行动,但并不特意深入了解,未料,原来新职工会以为我是“二五仔”,才不让我加入其中。

该场罢工以承认新职工会为主,但馆方早已承认该工会的存在,据我所知,罢工的真正原因是《马来亚通报》关闭数州的办事处,造成一些编采人员失去工作,而新职工会希望馆方让办事处继续运作。

当时,《马来亚通报》数州办事处每月面对逾万令吉亏损,馆方不得不关闭办事处,减缓报馆的经济压力。

当时,新职工会与《通报》资方曾在劳工部进行谈判,调解人是前劳工部副部长敦李三春。

冀开除3职员

新职《通报》分会的立场非常坚决,首项要求周家先开除站在资方的3名职员,即总编辑庄之明(已故)、编辑主任黄年禧(已故)及采访主任陈达昌等。

在谈判期间,资方周家认为站在报馆立场,此3人纯属职责所在,他们纯粹工作,并有同舟共济的精神,万万开除不得;再说,此3人在报馆工作不曾犯错,如要解雇,宁可关闭报馆。资方老板周瑞标(已故)此种坚持维护属下的精神,值得赞扬。

敦李三春副部长也认为新职《通报》要求资方先开除三职员,然后才谈判,也欠理性,因此劳资谈判到此告吹。

行动失焦罢工失败

由于资方采取不让步的立场,新职(通报组)罢工坚持了一个月;有关三职员或因资方维护激怒了参与罢工者,因此在罢工期间,只要一见庄之明、黄年禧、陈达昌三人经过《通报》门口,就谩骂他们为“吴三桂”、“走狗”、“太监”等。

本人与多位采访部同事也没有参加此项新(通报组)分会罢工事件,照常采访工作,罢工者也没有针对我们,实属难得。

回首当年这段罢工历史,个人认为罢工行动不成功的原因,在于无法阻止《马来亚通报》继续出版,这是由于参于罢工职员只有一些编采部人员和校对部职员,并未影响馆方日常作业,报纸照常出版。

参与人数不理想

当时,参与罢工人数并不理想,而且报馆的印刷部外包出去,这些员工并非馆方职员,并不会随着《马来亚通报》罢工者罢工,加上馆方的采访部人员照常工作和采访,不缺新闻内容,依然可以印刷出版,罢工怎能成功呢?

本人曾参与创办一些报馆方面的组织,并且也曾参与一些抗议,对于组织抗议活动也算稍有经验,就当时《马来亚通报》通报的罢工行动,个人觉得若能在印刷出版方面下些功夫,阻止报章顺利出版,才能报到罢工的效果和意义。

此外,《马来亚通报》新职工会罢工的方向不清楚,而且要求馆方开除编采部三名主管,对人不对事,这也使得这场罢工行动失焦;累积上述数种因素后,这场罢工成功的几率也就变得极低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