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顺热气流盘旋 滑翔省力气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主题故事.顺热气流盘旋 滑翔省力气

报导:叶凤玲
图:李玉珍、马来西亚自然协会提供



在丹绒端(Tanjung Tuan)灯塔平台周围,许多观鸟人早就架好望远镜、高对焦数码相机,等待捕捉候鸟的翔姿。当天空盘旋的候鸟越聚越多,卡嚓的快门声响与欢呼声此起彼落……
马来西亚自然协会义工讲解员雪虹,也是观鸟爱好者。
马来西亚自然协会义工讲解员雪虹,也是观鸟爱好者。

何谓候鸟?简单来说,很多鸟类具有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时它们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则在热带地区过冬。于是,每当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方迁移,避开北方的寒冷冬天。而在春天的时候,由南方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为“候鸟”(Migratory Birds)。

早在1950年代,人们即已确知蜂鹰(oriental honey bizza)会在东南亚避冬。它们在春季迁移时,都会自印尼苏门答腊的东北部通过马六甲海峡到达马来西亚西岸,然后沿着马来半岛往北迁移。其中,甲州丹绒端(Tanjung Tuan)是候鸟的中间驿站。

丹绒端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理优势呢?马来西亚自然协会(Malaysian Nature Society)义工讲解员雪虹透露:“丹绒端是马六甲海峡最窄之处,这样它们能节省飞行的力气,并且在高空中盘旋,等待寻找由太阳照射地面所产生的一道道上升热气流,顺着气流盘旋而上。”



“等到升至适当高度后,再以滑翔方式溜滑到下一道热气流处。就这样在一次次上升、滑翔之际,快速朝着迁徙目的地飞去,以较少的体力消耗达到迁徙目的。”

迁徙猛禽数以万数

一般上,猛禽型候鸟(Raptor)进行迁徙时,由于体形较大,无法像一般候鸟采取不断鼓翅的方式,因为那样相当耗费气力,失败风险也随之提高。所以,才会利用热气流。

这种完全依循大自然规律的自然景象,使得丹绒端成为国内候鸟迁移数量极为庞大的著名观鸟地点。

自2000年开始,马来西亚自然协会固定在每年接近三月中旬,在丹绒端举办“猛禽观鸟活动”(Raptor Watch ),希望能唤起公众对于猛禽型候鸟重要过境地的生态保育。丹绒端不只是重要野鸟栖息地,也是森林及野生动物保护区。

据雪虹透露,该协会的观鸟组,其实每年固定在二月尾至三月尾,逗留丹绒端数鸟。

“去年,我们在六个星期内计算到有四万多只过境候鸟。今年?两星期里就有两万多只,但为什么会增加或减少,我们并没有去研究,只是期望这个计算数据有助于未来的生态、天气或森林等研究。”

在大马,可以见到的迁徙猛禽候鸟有五种类:蜂鹰、赤腹鹰、灰面鵟鹰、日本松雀鹰、黑冠鹃隼。其中,蜂鹰是最大群的候鸟。

体内有罗盘?群迁不迷航

“候鸟们有自己的飞行航道,大部分都是同一鸟种飞在一起。听老前辈说,往往先飞来的是年轻蜂鹰,所以不一定是老鸟识途。”

她说,老鹰是非常奇怪的鸟类,一般都是单独行动捕食小动物,偶尔才会两三只小组行动。但是,在迁徙的过程中,它们却会成群一起飞,而且好像身体里面有内建的卫星,知道要飞去哪里、怎么飞。

她分享一个简单辨识雄雌老鹰的方法:“雄鹰会打领带(黑纹),领带比较粗,眼睛红色。雌鹰领带(黑纹)比较细,眼睛是黄色。”

把握过境季节观鸟

“对于本地观鸟人而言,九月到四月是观鸟的大好时机,因为在这段时间有许多鸟儿,包括猛禽候鸟、陆鸟、海鸟、雀鸟等,陆续出现在海边、红树森、森林等地。”

马来西亚自然协会除了在三月举办“猛禽观鸟活动之外,未来的5月20日至22日,于福隆港举办初学者观鸟课程,公开让该协会会员报名参加。

另一个重头观鸟活动,是于九月在瓜拉雪兰莪举行“翅膀的庆典”(Festival of Wings)。“九月也是候鸟过境的季节,这个时节的候鸟以社群型的海鸟、水鸟为多。”

鸟鸣未必是欢唱
勿打扰夜禽安眠

放松心情融入大自然中,观察鸟儿的站姿、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才是观鸟乐趣。

雪虹透露,之前曾经在甲洞森林局(FRIM)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因为太多人想看、想拍照,于是有人现场播放猫头鹰的鸣叫声,希望能吸引猫头鹰过来。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猫头鹰是夜行鸟,这样做是在干扰它的睡眠,这情况就好像你睡到半夜,突然有人大喊大叫。”

另外,鸟类的鸣叫声并不一定如人类想像中那样“因为快乐而歌唱”,有时候是在宣示“这是我的地盘”,或是引起雌鸟的注意、向雌鸟求偶。播放鸣叫声,无疑是在干扰它们的活动及生态。

观鸟需知:除了脚印,别留下任何痕迹

1.建议穿素色裤装,不要穿颜色过度鲜艳的衣服,以免惊吓到鸟类,并穿不易打滑的鞋子。

2.最好携带长木棍、手杖,以便在草丛中行进时打草惊蛇,并注意当地气象,决定是否携带雨具。同时,随身携带简便医疗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3.轻声交谈,不要大声叫喊。

4.当鸟摆出警戒姿势时,切勿接近它。

5.不要为观鸟而破坏任何植物及身边周围环境,也不要捕猎和采集任何野生雀鸟、鸟蛋,或随手攀折植物。

6.由于观鸟地附近,大多数没有餐厅,最好是自行准备食物与饮料,但记得要带走垃圾,不随便乱丢。

7.观鸟所留下的,就是你走过的足迹、照片及回忆。

参考资料与工具选择

1.鸟类图鉴

如野鸟图鉴,或是其他便于携带的鸟类图鉴皆可。

2.望远镜

双筒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大约在七至十倍即可,这样的望远镜不但可以观鸟,也适合于观看夜空的星星。

3.笔记本

观察记录及报告时间、地点、温度、天气、野鸟名字、大小、特征、数量等等。在观察的同时,如野鸟是在飞行的状态下,也可以描述或用手绘其飞行的姿势与行为,如此便能渐渐地培养观察的能力,这些赏鸟的资料将成为下次观察野鸟的参考资料。

观鸟要点:事前做功课

观察鸟类时最好能掌握下列要点,将能帮助更进一步地辨识它们。

1.体形与形状

要知道鸟儿的大小、形状,有如介绍人物般说出其高、矮、胖、瘦……另一种辨识法是观察鸟儿嘴巴、脚爪的形状,其中以鸟嘴形状最易分辨,是弯?是直?多长?是头的几倍?

2.体色

鸟儿身上有什么?颜色、花纹等如何分布?眼、头、胸、颈、背、腰、尾羽、爪………长怎样,可看图鉴把它记下来,观鸟多了,记多了,就会认识越多。尤其陆鸟更是色彩丰富,是识别的重点。

3.飞行方式

它们怎么飞?边飞边作波浪状飞行前进?单独在空中盘旋,一圈一圈地转?直线形前进?翅膀拍动方式是往上、往下、上下平均?费力否?轻松地利用气流飞行?这些都是辨识的依据。

4.行为模式

捕捉食物的方式也可以从中辨识,一捉到猎物就不放?会模仿其他小型鸟类的叫声,以引诱猎物上钩?把泥土里、树上的蛋和小鸟给吃了?

5.鸣叫声

各种鸟类各有不同的鸣叫音调,要如学习言语那般,多看多听多接触,才能有深刻的印象,以增加记忆。在深山树林深处,常常只能听到鸟鸣,而不见其影,只能依靠声音来辨识是何种鸟类。

6.出现地点与时间

栖息地指的是鸟儿常在哪里出现的地点,停在树上吗?会停在树梢、中间、底层?这些影响很大,能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可以看到陆鸟、水鸟。在野外观鸟,若能熟悉各种鸟类的栖息地和出现时间,自然能很快地辨识出鸟类来。

20160327theme08

途经大马温暖天空
鹰北归

每年二、三月,候鸟们选择温暖的马来半岛作为迁徙回归北方的驿站。其中,蜂鹰、赤腹鹰、灰面鵟鹰、日本松雀鹰、黑冠鹃隼最常见……

只搞小群组活动

中文名:黑冠鹃隼

英文名:Black Baza

特征:身长28至35 公分,体长64至74公分。它的长相相当独特,全身以黑色为主,但在翅膀背面及身体腹面有白色区块。瞳膜为紫褐色,头后具长冠羽,翼形略偏宽圆。

生态: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振翼作短距离飞行至空中、地面捕捉大型昆虫。栖息于开阔有疏林的低地。

迁徙范围包括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等。

过境数量最大鹰群

中文名:东方蜂鹰、雕头鹰、凤头蜂鹰

英文名:Oriental Honey Buzzard、Crested Honey Buzzard

特征:马来西亚数量最大的过境鹰群。高约70至80公分,身长57至67公分。羽毛体色变异相当大,简单可分为淡色型、暗色和中间型。整体感觉鸽头鹰身,头小状似鸽子或杜鹃,喙及颈相对较细,嘴黑色,脚趾黄色。

生态:最爱蜂窝,主食为蜂巢内的幼蜂及蛹。觅食时常停在树上找寻蜂巢,也吃白蚁、爬虫、蛙等。

单独或小群活动,森林、疏林和果园等是它的栖息地。

凶猛具攻击性

中文名:日本松雀鹰

英文名:Japanese Sparrowhawk

特征:身长27至30公分,雄鸟头和背部蓝灰色,胸腹部淡褐色,尾羽有四条暗色横带,脚细,眼红色;雌鸟似雄鸟,体形大一些,眼黄色,胸腹部密布著横纹。

生态:活泼凶猛的小型猛禽,会在空中挑衅攻击其他猛禽。在觅食时会在树枝上观察,一有猎物便起身追捕,并以利爪抓住猎物。一般单独行动,迁徙时偶尔两三只小群活动。经常栖息在森林、疏林和空旷地。捕食爬虫、鸟、蛙类和大型昆虫等。

飞得好远好远…

中文名:灰面鹫鹰、南路鹰、清明鸟、山后鸟等。

英文名:Grey faced Buzzard Hawk、Grey faced Buzzard Eagle、Grey faced Buzzard、Frog Hawk。

特征:身长50至55公分,头圆大眼睛。体形粗壮,双翅宽而钝圆,尾部宽阔,雌鸟比雄鸟大。眼黄色,胸腹部密布深褐色横纹,尾羽有三至四条黑褐色横带,脚黄色。

生态:以昆虫、蜥蜴、蛙类等为主食。生活在农田、山丘、林间空地和森林边缘。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中国大陆东北至河北一带、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每年迁移可能跨经俄罗斯、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

习性隐密低调

中文名:赤腹鹰

英文名:Chinese Sparrow Hawk

特征:雄鸟的翼、尾皆为灰褐色,眼周围为红色,腹面白色,胸侧为淡褐色。雌鸟眼为黄色,背部蓝灰色。嘴喙粗短,呈钩状。

生态:以动物的尸体、小型动物、昆虫、鱼类等为主食。由于停栖习性稳密,而且夜栖范围广,加上停留时间很短,地点也不一定,主要停落在茂密的树林中。

1.银耳相思鸟(Silver Eared Mesia) 2.棕颈翠鸟(Rufous collared Kingfisher) 3.黄冠拟啄木鸟(Yellow crowned Barbet) 4.长尾鹦雀(Pin tailed Parrotfinch)
1.银耳相思鸟(Silver Eared Mesia)
2.棕颈翠鸟(Rufous collared Kingfisher)
3.黄冠拟啄木鸟(Yellow crowned Barbet)
4.长尾鹦雀(Pin tailed Parrotfinch)

本地生态可见鸟种

生态资源丰富的马来半鸟,除了吸引过境候鸟造访,全年还有不同鸟种在森林里、海滨或湖边芳踪簇现……

1.银耳相思鸟(Silver Eared Mesia)

福隆港的明星鸟之一,平均体重约28.4克,又称七彩相思鸟、黄嘴玉等。栖息于平原及海拔1000米的小丘,少静栖于树上,在常绿阔叶林、灌丛、竹丛间和枝条间穿梭跳跃,生性活泼,不太怕人。甲虫、瓢虫、蚂蚁等昆虫是它的主食,也吃草莓、榕果等植物果实以及谷粒、玉米等农作物。

2.棕颈翠鸟(Rufous collared Kingfisher)

又称栗领翡翠,身长24公分,体重70至90克。它们通常定居在茂密的森林和近水处。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它完全是肉食性鸟类,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蜗牛等,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3.凤冠火背鷴(Crested Fireback)

马来西亚及苏门答腊可见的一种中等身形的雉,外观像孔雀,冠深色,羽毛呈蓝黑色,臀部赤褐色,外尾羽黑色,瞳孔红色,面部皮肤蓝色。主要吃植物、果实及细小的动物。雌鸟每次会生4至8粒蛋,蛋呈奶白色。由于持续失去栖息地及过分捕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4.黄冠拟啄木鸟(Yellow crowned Barbet)

拟啄木鸟在习性和样貌上,或多或少有模仿啄木鸟的样子。比如,它们都有坚硬的鸟喙,都能在树桐上戳洞弄巢。但啄木鸟爱吃荤,而拟啄木鸟则偏爱果实,所以森林结果的季节是观赏它们最好的时机。拟啄木鸟一般在很高的树上待,加上身体都是青绿的保护色,想要发现它们需要很好的眼力。

5.长尾鹦雀(Pin tailed Parrotfinch)

为东南亚的常见鸟种,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汶莱、柬埔寨、印尼、寮国、缅甸和泰国。经常在亚热带或热带的山地及低地湿润森林活动。

6.黑翅高跷(Black winged stilt)

又称黑翅长脚鹬、红腿娘子等,听名字就知道它有好长的脚,加上好尖的嘴,一定是个探索河里小食物的好工具。它们高眺的身形在细小的鸟群中特别突出,喜欢于沿海及淡水沼泽地生活,捕捉体形细小的鱼类、昆虫、蝌蚪作食物。由于拥有一双粉红色长脚,故可以在比较深水的地方觅食。

7.白眉地鸫(Siberian Thrush)

别名西伯利亚地鸫,全身体长约23公分。是一种稀有种过境鸟,喜欢单独在树林冠木丛、草丛地带或其附近之林缘地带等地区活动,并以昆虫、植物种子及果实等为食。

8.大杓鹬(Eurasian Curlew)

身长约60公分,嘴甚长,向下弯,黑褐色。脸部、前颈到胸淡褐色,有黑褐色细纵斑。腹以下白色,有黑褐色纵斑。常成群出现于河口、沼泽地带,以长而下弯的嘴插入泥中,啄出蟹类后,甩落蟹脚后再吞食。

9.红嘴巨鸥(Caspian Tern)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鸥科鸟类,故又称红嘴巨燕鸥,体长约48至60公分。主要栖息于海岸沙滩、湖泊边,飞行时相当敏捷,以小鱼为主食,当牠们发现水中有猎物时,会先在空中盘旋,等目标锁定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俯冲到水下,一口咬住猎物并带出水面。

20160327theme05

千鸟飞不绝
惊鸿留艳影

候鸟迁徙越境马来半鸟,万里迢迢北飞,归巢繁殖地;有的人,全马跑遍,就为了追寻候鸟在天空中翱翔的一抹踪影。

紧随大队哪能歇,折翼伤翅最凄凉!

赖先生已经连续三天在甲州丹绒端(Tanjung Tuan)森林保护区观鸟,第一天就已在不同的时段目睹逾三千只候鸟过境,让他惊喜不已。

“有时候是几只飞过,有时候却是三十、四十只成群飞过上空。候鸟们在高空上飞翔,能拍到的话,就更加开心了!”

据他用望远镜观鸟的观察,他发现,往往同一鸟种的候鸟会飞在一起,却不会与别的鸟种一起飞。其中,最大群的是蜂鹰(Oriental honey buzzard)。

“第一天共看到三千多只蜂鹰飞过,第二天观望半天也有六百多只……几点观鸟最适合?我个人觉得,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三点左右是不错的时段,每次到丹绒端观鸟也都是在这个时间,能看到相当多的候鸟。”

透过“双眼”记录迁徙旅程

赖先生堪称观看候鸟的狂热爱好者。在半年前,候鸟离开北方的繁殖区,迁移到南方温暖地区过寒冬的时候,他就曾经观望过它们的过境迁徙。

半年之后的今天,候鸟趁北方天气转暖,陆续折返繁殖地,他再度重临丹绒端观鸟,透过自己的双眼,以及一副望远镜、一架相机,“记录”了候鸟南飞北归迁徙的往返旅程。

他看到的,不只是鸟翔碧空的美丽景象,也包括一些幼鸟、老鸟挥动着在迁移过程中损伤的双翅,跟着大队飞的“悽惨”景象。

“据我了解,从二月尾到三月尾可以在丹绒端观看到候鸟迁徙。听说,它们也会在太平Scotts Hill过境区停留休息和补充食物。”

观鸟心情:观鸟可以一边健行一边拍照,是一举两得兼老少咸宜的户外活动。我全神专注在观鸟、拍鸟,已经不懂得要怎样拍人了,哈!我今年71岁,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要背着沉重的相机行走有点不方便,所以近年只是纯粹观鸟而已。

爱鸟勿囚鸟,天空任鸟飞!

“以前我父亲是买鸟回来养,养过许多鸟种,包括大马和中国的鸟类如画眉鸟等。因为养得多而累积经验,最后因此成为鸟鸣比赛(Merbok Competition)的评审,从鸟的音色、动态、体形、羽毛等,为各地的参赛鸟类评分。”

由于一路看着父亲养鸟,KH.Tang从中也对鸟类产生了兴趣,并且在十多前开始爱上观鸟活动。

这是一项科学活动

他说,虽然没有追随父亲走上同一条路当鸟鸣比赛评审,但是看着鸟儿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的姿态,让他欣赏到平时难得一见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

“观鸟是有趣的休闲活动,但是对我来说,它更倾向于科学的一种活动。试想一想,候鸟们从哪里来?它们是如何发现何处有热气流?又如何利用热气流进行长途迁徙?”

这些都是科学之谜,而候鸟完全依循大自然规律,成群过境迁徙的动人景象,也紧攫KH.Tang的目光。

除了经常到福隆港、瓜拉雪兰莪观鸟,他还有一个值得推荐的地方,那就是霹雳州的拉律山(Bukit Larut,俗称太平山),那里因为处于海洋之中的平原,亦是候鸟迁徙的其中一条路线。

“要到达山顶观鸟,只能乘坐四轮驱动车进去。但也因为人烟稀少,很大机会能看到各种不同种类的鸟儿,不过鸟儿都很害羞,只是看到一两秒,就飞走了!”

观鸟心情:我爱上观鸟,是因为我喜欢鸟儿自由自在飞翔的姿态。我不赞同养鸟,不想把鸟儿束缚在一个鸟笼里,饲养它们,然后要它们做我们想要它们做的。所以,我宁可到处去观鸟,也不养鸟。

20160327theme06

它是大地气象台 寒暖鸟先知

留住森林,守护候鸟

自小在吉打乡镇长大的王志达,搬迁至吉隆坡之后仍怀念大自然,自90年代开始参与观鸟活动,在山林、红树林、海滨用望远镜寻找鸟迹。

“最好是和会观鸟的人一起去观鸟,所以我参加观鸟小组,透过有经验的人学习如何辨识鸟类、如何观鸟。最初,我们从照片中认识鸟,然后再到现场去进一步辨识。”

注意衣着颜色

据他的经验,现场观鸟之时,不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如果在森林观鸟,最好穿灰色、青色;如果在海边观鸟,最好是灰色衣服。穿适合的颜色衣服,是为了不吓跑鸟儿。”

每一年,候鸟都会从寒冷的北方地区,迁徙至温暖的南方地区如苏门答腊。“但是,苏门答腊的森林越来越少,未来候鸟的迁徙过境停留区也越来越少……停止砍伐森林很重要,这不只是保护森林,也是保护气候、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他在观鸟的同时,都会做记录,像分辨雌雄、颜色等。“观鸟有多种,一是从摄影去观鸟,我却是从观鸟去摄影。我拍鸟是为了方便自己辨识鸟类,所以使用的相机是基本型,镜头不是最好的。”

观鸟心情:候鸟们迟回或早回北方,都跟天气息息相关。如果北方早寒,它们可能八月、十月就开始南飞。对于气候的变化,鸟比人类还敏感。而观鸟,可以看出气候的变化。

视力要好,否则全是一个鸟样!

早期,王志和因为要清早观鸟而选择在当地过夜,但是后来发现观鸟过后,没有事情可以做,只是在酒店里看电视,所以现在改成早上到观鸟区观鸟,下午就回家。

为了观鸟,他到过不少国内的观鸟区:“在丹绒端看到的是候鸟在高空中乘着热气流盘旋的景象,它们正沿着一定的路线迁徙中;在福隆港看的是候鸟在树上觅食,它们是在迁徙过程中经过该地过境区,在当地短暂停留,休息和觅捕食物。”

王志和最喜欢去福隆港观鸟,一去就会住上五六天。“福隆港整年都适合观鸟,除了季节性的候鸟,更多的是本地鸟。”

“我喜欢看候鸟、森林鸟(Garden bird)、半山鸟(Sub montane bird)。森林鸟色彩鲜艳,候鸟一来就是几百只甚至几千只,视力要够好才能看清楚,如果不懂得分辨,看上去所有鸟都一样。”

观鸟心情:观鸟是一种消遣,轻轻松松去看,不用想太多,好过看电脑。观鸟可以结识不同的朋友,互相分享、交流,比如在哪里看到鸟、怎样的鸟……在网络平台上亦有一本有关鸟的资料书,公开让大家记录有关鸟类的资讯。

登灯塔观鸟,顺便看海!

早上九点抵达丹绒端(Tanjung Tuan)的伍国强,从丹绒端森林保护区入口处开始朝向目的地走去,大概是800公尺的脚程,约15分钟,来到了丹绒端灯塔。

“在灯塔平台区用望远镜观看候鸟,站得高,可以看得更清楚、更详细,虽然我还不懂得分辨鸟的种类,哈!”

对他而言,能在灯塔平台区观鸟是新鲜的事情,因为这座百年灯塔平时不允许进入灯塔建筑物的范围内;但是今天,不只是可以“登高观鸟”,更可以欣赏到马六甲海峡的碧蓝海洋。“很值得!”他说。

伍国强自2013年首次观鸟以来,已是第四次参与观鸟活动。问他观鸟的乐趣,他说:“奇妙。候鸟每年都要从遥远的繁殖地飞经这里,现在又要飞回去,这一点就很奇妙了。”

“今天看到两千多只候鸟过境,看到最多的是蜂鹰(Oriental honey buzzard),算是不错的收获 。”

观鸟心情:我特地从吉隆坡来到丹绒端,准备做半天逗留来观鸟,悠闲是自己安排的,哈!在我的住家附近有个湖,我也会经常拎张椅子坐在湖边寻找、观看水鸟。

20160327theme07

衣装忌穿红 莫让鸟惊心

鸟类摄影不一样,首先,鸟儿不会乖乖待在定点等人拍,那么要去哪儿寻找鸟踪呢?就让鸟类摄影师带你进入鸟类的摄影世界……

山里水边寻,拍鸟需耐心

谢彼得于三、四年开始观鸟,当时他在面书上看到别人拍的鸟类照片十分漂亮,开始尝试拍鸟,就这样投入观鸟世界。

“一开始拍鸟的时候很失望,因为拍鸟的人不喜欢陌生人参与他们一起拍鸟,除非是被鸟类摄影团体所认识、所邀请。这是因为拍鸟的地方一般是秘密场所,不想让外人知道,哈!”

他认为,拍摄鸟类要有基本的器材,一个约两千多令吉的相机即可,这对初学者来说足矣。“最好是能够参与一班朋友一起拍摄,交流和分享,学得比较快。但是,人多则没鸟,人数太多容易惊动鸟儿。”

了解习性,预测动作

谢彼得拍鸟的“秘诀”是:用耳朵听好、用望远镜看好。另外,适宜的衣着亦很重要。

他建议穿青色、黑色、灰色等沉色衣服,忌穿红、橙等鲜艳衣服:“鸟在天空中看到一个个红色的点四处移动,会害怕。”

“鸟的视觉比人类敏锐许多,有一种牙鹰,它在天空中飞,却可以看到水里的鱼,直接从空中飞扑下来捕食。在鸟类中,鹰的视力最好,所以有句话叫bird eye view(鸟瞰)。”

充分了解鸟的习性也很重要。“鸟是很敏感的、怕人的,了解它们的习性,才能预测鸟的动作,在最精彩的瞬间按下快门。”

谢彼得最喜欢翠鸟(kingfisher),因为它五颜六色,有蓝有红,十分漂亮。

“翠鸟吃鱼,一般可在湖边、河边见到;去年我在瓜拉雪兰莪拍到蓝色的翠鸟,很小只,也很少机会见到它。”

“鸟类拍摄的首要核心条件是耐心,耐心往山里、水边去找、去等待,才有机缘拍到。在等的时候,可以拍一些昆虫、花草等。”

心静耳聪,林中辨鸟迹

鸟类是非常有趣的动物,拍摄它们并不容易。首先,鸟类不会摆出人们想要的造型,甚至难以接近它们。不过,一旦掌握一些鸟类摄影的基础,捕捉鸟类精彩瞬间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Mervin以在森林中拍摄鸟类举例:“把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凝神倾听周围有什么移动和飞行的声响,从发出声响的方向寻找鸟的踪影。”

“先听声音,再找鸟的踪影,那里有就去那里拍。”说起来容易,实际上不易做到,因为在发现“啊,鸟停在那棵树上”后,会不自然地奔向鸟所在之处,急于对这个或那个拍摄,而鸟的警惕性不容忽视,一点声响就导致鸟儿逃之夭夭。

需用长焦镜头

“如果是停在树枝上的鸟,视力要够好,才能在众多树林当中‘捕捉’到它的踪影。为免人多声杂‘惊醒’鸟儿,一般上都不会一堆人一起拍。最好是三五成群到现场,然后各拍各的,先各处观察,再等待鸟的出现或是寻找。”

“拍摄鸟类的相机至少要用300mm的长焦镜头,但其实300mm适合在动物园或公园拍摄,对着高空中拍鸟有一定的难度,最好是500mm至800mm的长焦镜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适合的相机镜头,一旦发现鸟踪,就知道镜头要瞄准哪里了。

他认为,无论是拍摄在空中飞翔的鸟,或是在树枝上、湖海边的水鸟,拍摄的技巧都一样。“我在三年前开始观鸟,拍鸟只拍了一年多,经验尚浅,我觉得拍鸟就是要拍它正在飞翔的姿态,漂亮、有动力。”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