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路是不斷往內探索的旅程;究其終極,終不得向外求。
本書提供的,正是禪修之旅的地圖,標示著樸實無華的指教,以平易輕鬆的方式,引導和協助老實用功的習禪者,瞭解和克服修禪中的各種障礙,不論是蒲團上實修時,或是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
本書作者繼程法師以他深厚的禪修體驗,豐富的教學經驗,多年來在無數次密集禪修課程的開示中,引導禪眾找回本自具足、當下即是的自性清淨心。
初學禪修者,或參加過密集禪修課程,或經多年用功仍停滯不前、未有任何突破者,閱讀本書當有所裨益。
在東方,被學生們習慣稱呼為“師父”的繼程法師,是多年來廣為人知的和尚、老師、藝術家。2008年後,法師開始走出馬來西亞,向西方國家推廣禪法。禪蹤到處,花開處處。如今法師帶領的禪修課程,已遍及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中國、台灣、北美、波蘭、英國、瑞士、克羅地亞等多國和地區。
自嘲我不是禪師
繼程法師於1955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太平。1978年在檳城依止竺摩上人出家,同年赴台灣受具足戒,戒師為印順導師、演培法師和真華長老。1980年,法師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畢業後,親近聖嚴禪師學禪,在聖嚴禪師座下連續打了四個禪七。期間法師有了深切的“見性”的體驗,經聖嚴禪師印可,開始禪修的教學。
1982年至1984年間,法師在馬來西亞閉關千日。1985年,聖嚴禪師正式傳法給繼程法師,法號“傳顯見密”,是禪宗臨濟法脈聖嚴禪師座下的第一位法子,亦是虛雲老和尚的第四代禪法之傳人。
除了正式的密集禪修課程,法師也以種種方便傳揚佛法和禪的教理。如今,法師的書、畫、詩、曲甚至茶藝,禪意盎然,盛名遠播,影響無遠弗屆。他自號“太平閒僧”,除了教席上和在各種團體活動中扮演導師角色,法師也是現任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副會長,馬佛青普照寺住持。他曾在報章專欄上戲言:“我不是禪師。”實則,法師生活樸素,平易近人,與人交往,老少不拘,其樂融融。
提供方便法修禪
繼程法師的著作已超過60種,為什麼特選《春在枝頭:二》作為向西方介紹的英譯第一部書?這本書的內容,是法師在1999年禪修課程中為禪眾所做的開示。在參加課程之前,學員們都已具備了修禪的基礎,並且參加過密集的禪修。是次開示,涵蓋了法師禪修教學的精華,包括講解修禪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以及如何克服各種內外的障礙。因此,本書可作為西方習禪者認識法師獨具特色之教法的一本重要的書。讀者可把本書視為親臨法師禪七的教席和小參一對一問答中所獲得的指導。書中第一和第二部分題目和內容有重複,因為那是在兩個不同的課程中對不同學員講解的,讀者也正因此可看到法師如何善巧方便,契機施教。
對於不甚熟悉中國禪特別是聖嚴禪師所傳中國禪法的讀者,書中頻頻提及的“方法”,指的是修禪者個人所採用的某個方法或技巧,例如數息、參話頭、念佛等。當法師提及“回到方法”,並非指回到某個特定的大眾共用的方法,而是各人當時所運用的各自的方法。舉凡用於協助個人用功以達到身心安定,清楚覺照的方法,就是開示中所謂的“方法”。
本書所載內容,最初是根據法師禪堂開示錄音的筆錄直譯成英文,以保留法師開示的原貌與風格,然後對內容和文字做了編輯整理,以適應西方讀者,使之更清楚易懂。編譯者雖旅居美國多年,但仍自覺譯筆不盡完美,如有失准之處,請不吝指正。若因編譯導致誤讀,但求見諒。
可以說,法師開示時常用的比喻中,“登山”的比喻最形象地描述了修禪從開始學習到開悟的歷程。作為修禪者,不論你是才到達山腳下,或在半途中歇息,或正要“攻頂”,這幅詳細和具有深度的地圖,當能作為你旅途的參考嚮導,助你在禪修的功夫上,打下堅實基礎。
誠如繼程法師指出,“無處”(no-where)就是“當下”(now-here)。接下來的旅程,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