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莉:閱讀
一位朋友回鄉帶孩子,希望可以在家鄉給孩子過著比較簡單自在的生活,在1年前,在住家附近,搞了一間小小的二手書店。
這間小小的書店,成為她和孩子的親子空間,她也因為書店,結識了一些家長和愛書者。
基于一些因素,二手書店的業者收回單位,書店被迫暫時結業。
從懂事開始,我受父母影響,養成愛看書的習慣,除了應付考試的課本,其他書籍我都看得不亦樂乎,甚至可以重複再看。
記得小學時期一次生病入院,我要求父母,帶一些故事書到醫院,給我消磨時間。
數年之前,因緣具足下到訪佛光山,數日行程下來,佛光山法師都是以書結緣,該批書籍,讓原本抗拒宗教書籍的我,恍然原來宗教書籍并不一定只是沉悶,和只說大道理。
現代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平板電腦取代實體書,面子書成為大多數人看得最多的“書”。
我不杯葛面子書,畢竟社交媒體的崛起都是應時代所需,若能不沉迷和不濫用,它的出現不見得是壞事。
面子書提供給人們更便捷的溝通平台,讓許多人找到了數十年失聯的友人親戚,然而社交媒體始終比不上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流。
有素質的交流,體悟就是所得,“閱人”也算是一種“閱讀”習慣,否則古人就不會有一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名言了。
閱讀或閱人,一靜一動,兩者都應取平衡,生活上的精進,體悟世界之大,我們就學會謙虛,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