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舊事話報壇(完結篇) 鄭譚運:《通報》首創帶動市場 《中國報》發揚分類廣告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陳年舊事話報壇(完結篇) 鄭譚運:《通報》首創帶動市場 《中國報》發揚分類廣告

《中國報》把分類廣告發揚光大。
《中國報》把分類廣告發揚光大。

廣告是報章的重要收入來源,但在1950至1970年代,華文報章的廣告收入極少,當時的《南洋商報》較多商家刊登廣告,其他報章沒法讓多少商家“心動”,花錢打廣告。



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商家不習慣刊登廣告,只有一些資金較雄厚,才會考慮在銷量較佳的報章,投入廣告資源。

在1970年代,英文報章《馬來郵報》(Malay Mail)的分類廣告異軍突起,極小欄位的租屋和買賣汽車的分類廣告,贏得不少人的喜愛,但在華文報章卻不見蹤跡。

大約于1974年至1975年,周家創辦《馬來亞通報》后,發現分類廣告可以扮演增加報章收入的重要角色,策劃一段時間后,于1976年開拓分類廣告市場。



最初,周家老闆吩咐全體廣告員出外招分類廣告,採取“賣大包”的方法,即免費刊登!

免費試用擦亮牌子

當時,廣告員到吉隆坡的阿羅街 (Jalan Alor)、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半山芭(Pudu)等處,抄寫貼掛在店屋或住家外,欲租賣屋子和買賣車子的招貼,然后刊登在報章的分類廣告欄。

此類廣告一經刊登,反應極佳,方便了想要租賣屋子和買賣車子的人;這一招“免費試用”,擦亮了《馬來亞通報》分類廣告的牌子,讓許多人願意付出小額費用,以盡快完成屋子和汽車交易。

買三送一吸引顧客

周家在經營分類廣告上確實有一手,開始收費使用刊登一小欄5元的分類廣告,送一支從商家征集而來的派克筆(Parker Pen),讓欲登分類廣告者趨之若鶩,這家報紙的分類廣告量如像坐火箭般直線上升,開了一版又一版分類廣告。

這種登廣告送贈品方式,隨后調整為買三送一,即登三天送一天,雖然不再像之前般“買一送一”,但在口碑建立起來后,想要刊登分類廣告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由于分類廣告的費用極低,因此下訂時即收現款,收入相當可觀,這讓《馬來亞通報》的業務蒸蒸日上,風頭一時無兩。

后來,周家售出《馬來亞通報》,收購《中國報》后,同樣打出分類廣告這張皇牌,並于1994開始招收分類廣告,派出十余名廣告員打先鋒,延用分類廣告三送一的招數,建立起該報分類廣告的招牌。

當時,《馬來亞通報》已江河日下,《中國報》接承前者分類廣告的衣砵,並且把它發揚光大,至今人人想到分類廣告,《中國報》就是不二之選。

其他華文報章沒有看到分類廣告這塊大蛋糕嗎?當然不是,其他報章也仿效投入分類廣告市場,然而《中國報》已搶了“頭啖湯”,建立起分類廣告的金字招牌,刊戶只把它列為首選,而且刊登效果極佳,其他報章的分類廣告市場相形見絀。

《中國報》市場嗅覺敏銳

《馬來亞通報》是華文報章分類廣告鼻祖,《中國報》將之發揚光大,這背后的關鍵,在出于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周家在這兩家報章的管理,沿用同一個手法,在分類廣告市場打下漂亮一役。

現在,分類廣告已不局限于屋子和汽車,形形色色的分類廣告,擴大分類廣告這塊大蛋糕,《中國報》至今依然是最大受益者。

然而,必須提醒的是:管理能力依然是重要的原則,當初《馬來亞通報》由盛而衰,《馬來郵報》是報業分類廣告鼻祖,但最終讓后來追上的《星報》(Star)搶去分類廣告市場,皆是值得借鑑。

任何報章的管理不當,皆可能影響廣告市場,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一念之差,一步之失,足以扭轉市場的板塊,慎之,慎之!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