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請你的耳朵吃笑果!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請你的耳朵吃笑果!

姚智祥強調,相聲咬詞最重要是自然,以最自然的說話方式說出來,才令人心領神會,有共鳴。如果過于咬文嚼字,反而達不到效果。
姚智祥強調,相聲咬詞最重要是自然,以最自然的說話方式說出來,才令人心領神會,有共鳴。如果過于咬文嚼字,反而達不到效果。

報導:李毓康
圖:張智玟、受訪者提供



“相聲”是說唱藝術之中,最為人們熟悉的項目;相聲語言,精湛而優美、風趣而機智,存有針砭世俗、寓教于樂之效。

為了紀念中國國寶級相聲大師馬季從藝60周年,本地多個文化團體聯合舉辦了2016年國際相聲藝術交流大匯演《笑留人間》,匯聚中國、台灣及本地的頂尖相聲大師,聯手運用說、學、逗、唱的技巧,組織“包袱”準備逗樂觀眾,讓大家開懷大笑。

會說華語就可學相聲!



在早期,人們的第一印象中,相聲是枯燥乏味,像默劇一樣缺乏歡樂,也因此,現代人對它望而生畏,但事實並非如此,相聲原本就是貼近生活,貼近潮流的一門藝術。

本地組合代表頂尖相聲大師之一的姚智祥接受專訪時表示,“相聲並不一定要穿長袍,T恤牛仔褲也可以上陣,主要是表演技巧和內容要有內涵。”或許一開始,大家接觸的相聲都是由中國傳來,所以才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吧!

“雖然現代相聲與20年前有很大差異,大家還是以為相聲是很古老的民間藝術,其實是大家 誤解了!”他指出,現代的相聲內容都已經年輕化,題材都關乎身邊日常生活,耳熟能詳的人事物。”

取自生活 結合生活

他解釋,相聲演說的是大眾的心聲和想法,因此,所有腳本內容都是全新的創作,取材自現代人的生活,與生活結合。“當你點出觀察的想法,說到他們的心坎里,那你的相聲是成功的。”

相聲普遍給人們的印象,是一種難以跨入的門檻。如果你以為要學相聲,就必備才高八斗的條件,那就大錯特錯了。他搖頭微笑地說:“只要你會說華語,基本上都可以學相聲!”

他強調,相聲咬詞最重要的是自然,以最自然的說話方式和語言抖包袱(即是說出來的笑話),才能讓人輕鬆中心領神會,有共鳴;相反,如果過于咬文嚼字,反而表達不出“效果”和“笑果”。

“當然,我們也強調要朝規範方向學習華語,但不需要強調咬文嚼字的說法。至少,你要比一般人講得標準。”

“很多人都以為,相聲表演是應該很中國式的,要穿古裝,要講北京腔的華語,要求中國化,其實這些年來,我們朝向本地化改進,相聲也可以很本土化的。”

馬季(左)與姚新光生前,對于相聲藝術,貢獻良多,也大大影響新一代的相聲表演者。
馬季(左)與姚新光生前,對于相聲藝術,貢獻良多,也大大影響新一代的相聲表演者。

真我上陣 點擊笑穴

相聲和演戲不同,前者是演回自己,以最真實的自己去表演;后者則是盡力投入演繹的角色裡,抽離自己去演活角色。

姚智祥指出,相聲表演的要點:應該是不特意裝扮就能上台演出,更不用把自己醜化去取悅別人。

他坦言,相聲表演強調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獻,相聲師“乾淨”輕裝亮相,在台上自然地講話,配上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效果能逗得觀眾會心一笑,產生共鳴,那就成功了!

換言之,相聲離不開“笑點”。如果演完沒人笑,就不算是相聲。所以,如何製造“笑果”,就成了相聲中極之重要的一環。

可以這麼說,相聲不但是說話的藝術,也是“笑”的藝術。要逗樂觀眾的同時,又要得到共鳴,想法獲得同理,就視乎相聲的語言、說法,還有肢體表情配合得是否恰到好處了。

難以養家活口 純靠熱誠支撐

傳統相聲強調說學逗唱,嬉笑怒罵、人生百態、時事盡在其中;現代相聲則透過表演方式的改良,配搭創作內容推陳出新,再輔以商業包裝,讓相聲藝術“回春”。

他表示,全職相聲要像商業活動那樣,猶如拍電影,藝術與商業兼顧,演員必須環顧票房、觀眾及現實,那麼才是相聲的生存之道。

姚智祥指出,在大馬就沒有很好發揮的平臺,因此僅靠相聲是很難討生活。“搞藝術是活不了的,何況還要養妻活兒,在現實中,不可能扔下生活純去搞藝術。”

因此,他坦言,在本地是沒有專職的相聲老師。大馬的相聲師,都是靠著對相聲藝術的堅持和熱忱,才可以為藝術傳承而不辭勞苦到處奔波。

“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推動,本地相聲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經過不斷地公演,成功引起年輕人的關注,也吸引了許多年輕大學生加入相聲行列。”

“即使環境如何改變,也不要忘了初衷。”他希望這中華藝術能在本地更普及,除了讓民眾享受相聲所帶來的歡笑外,也從中獲得教育。他指出,相聲具有反腐、諷刺社會醜陋及不公的作用,也歌頌美好事物,如要推動相聲活動,就應該從學生時代開始培訓。

蘇維勝認為,相聲算是藝術輕騎兵,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引起哄堂大笑,且不失內涵。
蘇維勝認為,相聲算是藝術輕騎兵,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引起哄堂大笑,且不失內涵。

本土化創作 我用相聲寫評論

如果和中國及台灣相比,本地相聲有哪些特色呢?本地頂尖相聲演員之一的蘇維勝表示,本地相聲在發展初期,基本上都使用中國或台灣的相聲腳本,因此,本地色彩沒有這麼濃厚。

“但是隨著近10年來本地創作開始蓬勃起來,本土相聲開始更貼近我國人民的生活,語言和內容都能夠引起共鳴。同時,本地相聲在語言方面越來越豐富,國語,英語,方言,地方口音都能夠成為我們的創作素材。”

他指出,我國多種族文化也豐富了本地相聲的創作內容,有些作者就創作了本地色彩濃厚的語言文化類作品,例如“歌謎”、“我愛數來寶”、“天南地北”等,各方方言百花齊放。

“我也從事相聲創作,我把相聲當成自己對社會發表想法的一個途徑。我個人會比較偏向諷刺和探討社會現象的內容,簡單地說,就是我使用相聲來寫評論。

另外,本地相聲創作也獲得了中國、台灣和新加坡同道的肯定。“我們就曾經受邀到這些地區呈獻我們的創作,觀眾的反應讓我們很鼓舞。演出過后,也有相聲前輩向我們邀稿,演繹我們的創作段子。”

姚新光播下的苗,如今見收成

七八十年代,本地相聲屬于萌芽播種階段。它曾經是思潮思想傳播的其中一個管道。蘇維勝分享說:“根據資料,當時的相聲很受文藝青年喜愛,因為某些原因暫時沉寂了下來。后來恩師姚新光活躍于本地文化界,也很積極推動相聲發展。”

他表示當時辦了很多活動,中國十大笑星巡迴演出,國際相聲大匯演,全國相聲比賽,全國相聲創作賽;同時,中國相聲大師馬季巡迴講學等,掀起了一股相聲熱潮。

“現在比較活躍的相聲演員,比如我、紀慶榮和姚智祥,都是當時播下的苗子,姚新光也因此得到‘馬來西亞相聲之父’的雅稱。”他直言,自姚新光逝世后,他們就專注于創作,表演本地的相聲,也到學校推廣講學。

蘇維勝與姚智祥在台上,是最佳相聲搭檔。
蘇維勝與姚智祥在台上,是最佳相聲搭檔。

可透過新媒體推廣

“如姚智祥就義務到馬大相聲組教學二十多年,讓人欽佩。近年來一些本地演員和本地創作,開始成熟穩定,就是這十餘年來的成果。”

相聲演進至今,對于現代年輕人求快求簡的需求,要如何從靜態說中找到突破點呢?

他認為比較起其他藝術形式,相聲算是個輕騎兵,能夠在幾分鐘內,帶來滿堂笑聲,帶出段子涵義。“我覺得現在網絡發達,相聲可以利用這種優勢,通過網絡更快地散播開去。這也是我們想通過更多新媒體,傳播相聲的原因。可是內容的製作與創作牽涉運作資金,所以目前還無法全面落實計劃。”

相聲是活的,有傳承價值

隨著時代演進,相聲本著“傳統話述技巧,內容呈現符合現代”的轉變,現代式的相聲,又如何吸引年輕群眾?

蘇維勝指出,傳統相聲很多寶藏,很多語言技巧和思路值得我們學習,他本身就從傳統相聲當中吸收了很多養分。內容現代化更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有趣的地方。

他透露,一段相聲也叫一段“活兒”,這個“活”就很形象地說明相聲必須“靈活”、“生活”、“活學活用”。“這也是我們現在從事的工作,怎樣把傳統相聲的精髓,通過現代化的演繹,傳承給下一代。”

他認為,一些生活是傳統相聲中不可能涵蓋的,比如手機、互聯網,以及辦公室政治。可是人性沒有變化,只是載體內容變了,所以,我們也在很多段子當中加入了這些新的內容。

《笑留人間》演出時間表
日期 時間 地點 詢問
31/03(星期四) 7.30pm~9.30pm 新山寬柔第二小學禮堂 07-2231878/012-2825693
02/04(星期六) 3.00pm~5.00pm 吉隆坡天后宮大禮堂 03-61880393/012-6183511
03/04(星期日) 10.30am~12.30pm 霹靂州政府多用途禮堂 05-2548015/017-5577769
03/04(星期日) 7.30pm~9.30pm 檳州大會堂 04-2611342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