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草草不工──搾菜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蔡瀾:草草不工──搾菜

有許多蔬菜都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尤其是加了一個番字或洋字的,像番茄和洋蔥。製作搾菜的青菜頭,又名包包菜、疙瘩菜、豬腦殼菜和草腰子,是正牌的中國菜。



產于四川,直到1942年才給了它一個拉丁學名Brassica Juncea Coss Var Tsatsai Mao。最好的青菜頭面積不是很大,在重慶市豐都縣附近的兩百公里長江沿岸地帶,所收穫的青菜頭肉質肥美嫩脆,又少筋。

是誰發明搾菜的呢?有人說是道光年間的邱正富,有的人說是光緒年間的邱壽安,但我相信是寂寂無名的老百姓于多年來的經驗累積的成果,功勞不屬于任何人。

把青菜頭浸在鹽水裏,再放進壓製豆腐的木箱中搾除鹽水而成,故稱之為搾菜。過程中加辣椒粉炮製。



製作完成后放進陶甕中,可貯藏很久,運送到全國,甚至南洋,遠到歐美了。至今這個傳統尚在,搾菜甕口小,都是把甕打破的,不過當今的甕已不優美,碎了也不可惜。

搾菜味鮮美,滾湯后會引出糖分,有天然味精之稱。最普通的一道菜是搾菜肉絲湯,永遠受歡迎。蒸魚蒸肉時,都可以鋪一些搾菜絲吊味。我包水餃時,把搾菜剁碎混入肉中,更有咬勁和刺激。

中國搾菜較鹹,台灣的扁甜。用后者,切成細條,再發開四五顆大江瑤柱。擠乾水和搾菜絲一起爆香,蒜頭炒一炒,加點糖。冷卻后放入冰箱,久久不壞,想起就拿出來送粥,不然就那麼吃著送酒,一流。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