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度和破壞力大為提升 核武少了 危險反增
(華盛頓31日綜合電)第四屆核安全峰會週四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倡議下,核安全峰會於2010年首次召開,經過4屆核安峰會,儘管全球核彈頭數量逐年減少,但奧巴馬上任後所描繪的無核世界藍圖仍十分遙遠。
跟據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最新報告,2016年3月,9個核國家約有1萬5350枚核武器。這9個國家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與2015年報告的數字相比,減少約500枚。
其中,俄羅斯核彈頭庫存數量從7500減至7300但還是全球最多,同期美國核武從7260減至6970。雖然核彈看起來少了,但反而更危險。
兩個核大國--俄羅斯和美國其實是在淘汰陳舊武器,兩國都投入巨資對核武器運載系統及核彈頭進行現代化升級。“雖然所看到的世界核武庫規模縮小,但武器卻更為現代化,精密度和破壞力大為提升,隨便一個零頭就能把地球毀滅。”
另外,崛起中的中國也花重金升級核武庫存。據報告數據,中國核武器也從250增加至260枚,中國堅稱只是用作自衛。
頻繁進行試驗
朝鮮是否真有核彈?
根據美科學家聯盟的報告,朝鮮有不超過10枚的核彈,但沒有可立即投放的核彈頭。
今年初開始,朝鮮頻繁的進行核試,聯合國安理會祭出經濟制裁手段,不過朝鮮也做出反擊,還多次發射導彈,暗示自己有能力把核彈頭裝在導彈射出去。
朝鮮先天有發展核武的最大優勢,也就是它自產鈾礦,冷戰期間,朝鮮就在前蘇聯援助下,積極進行核能的研發工作。
蘇聯解體後,朝鮮不顧國際反對繼續研究,在2006年、2009年和2013年進行三次核試驗,而今年1月6日,朝鮮更宣稱成功地下引爆氫彈,更在中國東北引發3級地震。
各方面多數認定朝鮮實施了第四次核試驗確為事實,但爆炸沒有達到氫彈的規模。即便如此,專家分析認為朝鮮核武器開發取得切實進展,可謂是向著氫彈又邁進了一步。
美國戰略專家布熱津斯基表示,必須思考一種低可能性但恐怖的真相:就是該小爆炸確實是一枚氫彈,之所以較小威力是因為做得很小,也就是冷戰傳聞中的手提箱核彈。
這種核彈並不是朝鮮自己用的,而是用來販賣的,因為恐怖組織沒有大型裝備投放核武,小型核彈反而方便攻擊,只是無人能知道是否朝鮮核小型化科技已經達到這種水平。
俄羅斯擁最多核彈
數分鐘可射到英國
南亞則存在更令人憂慮的趨勢:印巴正擴大核武庫。《德國之聲》引述瑞典研究者凱爾指出,兩大對手競相提高生產用於核武器的可裂變物質的能力,因此,其核武庫規模“未來10-15年可能翻一番、甚至是目前的三倍。”
專家還研究烏克蘭危機的後果。2014年3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東部爆發武裝衝突,莫斯科與西方關係緊張,為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
2015今年初,俄羅斯總統普汀披露,克里米亞危機中,他曾作好準備,為確保兼併克里米亞半島,不惜使用核武器。這一表態引發北約抗議。俄羅斯和美國過去數年來多次相互指責對方侵犯限制武器條約。
“坦誠而言,未來並非沒有憂慮,”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者凱爾說。“一旦發生什麼事件,我們將看到歐洲重新部署中程和中等大小的核武器。”
英國《每日星報》就憂心忡忡的報導,一但普汀按下按鈕,核彈飛到英國也就“數分鐘”的事。
自動核反擊體系
核戰拖全球下水
有些人可能認為,核大國大戰是人家的事,反正不會有核彈掉到自己頭上。
然而根據《百度百科》,其實核大國都建有“死手系統”,即自動化核反擊體系,也叫“核捆綁”。如果核戰忽然爆發,首腦指揮機關被消滅,系統會自動打擊預先設好的打擊目標。
該系統與數百枚洲際導彈相連,可自動分配打擊目標。系統不會分辨打擊目標是不是攻擊的目標,只是按照預定程序打擊。
一旦某個國家對另個擁核國發動核突擊,就會把“死手系統”激活,那將肯定觸發全球核大戰。
舉個簡單的例子:A國擁有核武器,但是其核彈射程不到它潛在的敵人D國——而這是一個同樣擁有核武器的強國。於是,A國將它的核捆綁對像設定為B、C兩個鄰國——他們在A國的核武器能夠打擊到的範圍。
當D國與A國爆發戰爭,D對A發射核彈,A會將其有限的核彈全部發射到B、C兩國,B、C國家也制定了自身的核捆綁策略,把核彈射到E、F、G等國,把更多的國家捲入核戰爭,進而引發世界全面核戰,D國也和全球一起灰飛煙滅。
所以核捆綁其實是一種恐怖的但有效的國家戰略,在任何核戰可能爆發的徵兆下,每個國家都會因此積極地斡旋,直到達成和解,以免自己也被核為平地。
IS或造出核彈
《僑報》報導,哈佛大學教授、核問題專家馬修·邦恩日前剛和同事完成一份100多頁的報告,討論防止“核恐怖主義”的議題。
他在接受《僑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從上一屆、2014年核安全峰會之後,有30個國家去除了可以用於核武器製造的核材料;2014峰會上35個國家加入了“加強核安全”的執行計劃,核安全有所提升。
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引人憂慮的信號,提升核安全的幅度並不大;原本只是幾個極端組織的“伊斯蘭國”(IS)等恐怖主義勢力控制了伊拉克、敘利亞的大面積地區,恐怖主義掌握核武器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馬修·邦恩曾合作提出一份報告,指出西亞地區恐怖主義活動的影響力不斷加大,而如果這些恐怖分子製造出簡陋的核彈,後果不堪設想,況且,核安全方面的支出一直不多——在國防預算中,此類開銷從未超過0.2%。減緩核安全工作屬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