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珍關聖宮培訓班三族交融 舞獅打鼓我都行
獨家報導:吳振威
(笨珍1日訊)巫裔及印裔學習華裔的舞獅、華裔學習馬來羊皮鼓及印度鼓、印裔學習舞獅及馬來鼓,三大種族互相學習彼此文化,充分展現共融精神。
笨珍關聖宮龍獅團在柔州開創了三大種族文化交融的校園舞獅培訓班,各民族學生除了可學習舞獅,也可學習馬來羊皮鼓和印度鼓,打破種族籓籬。
去年8月成立的龍獅團,在短短時間內已有180多名成員,成員包括三大種族學生,巫裔就有60多人,印裔20多人,其余為華裔學生。
教練每週皆義務到各校園進行培訓工作,沒徵收任何費用,深獲當地各族學生歡迎。
笨珍關聖宮龍獅團團長黃焜德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笨珍縣共有14所學校,包括華小、淡小和國小及國中參與這項舞獅培訓班計劃,也有不少巫裔及印裔是就讀華小的學生。
從小灌輸和諧觀念
他說,該團積極推廣,目的是希望從小學階段,拉近三大民族學生關係。
他觀察到一個現象,在國中時,各族中學生即使在同一食堂,都是華人與華人坐在一起、馬來人與馬來人坐在一起,各族之間沒坐在一起用餐。
他認為,應從小學起灌輸學生種族和諧觀念,等到學生上了中學才灌輸已太遲。
他說,龍獅團希望今年培訓至少十支由三大民族學生所組成的舞獅隊,並在年底舉辦一場笨珍校際醒獅大賽,加強各校的文化交流和觀摩,吸引更多友族參與。
“希望政府將中華醒獅運動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成為華小甚至各源流小學的體育正課。”
他希望首先從笨珍開始,未來推廣至柔州,甚至全國。
巫裔力挺延續活動
校園舞獅培訓班在開辦初期,因夜間練習製造的聲浪,遭本身族群投訴,險令活動中止,反而是巫裔同胞大力推動及支持,才能令活動延續至今。
黃焜德說,推行校園舞獅培訓班計劃時,並非一帆風順。
“成立初期,我們在笨珍宜蘭花園內的學校練習,卻因鼓聲吵鬧,遭附近的華裔居民投訴。”
“反而是當地的馬來社區支持,並在巫統宜蘭花園支部協助下,向有關學校做出擔保,使練習活動得以繼續進行,而不至于需另外尋覓場地。”
他說,如今,也有越來越多巫裔家長送孩子前來學習舞獅。
學生語文能力加強
校園舞獅培訓班不但增強不同種族學生間的文化交流,也讓學生加強語文能力。
黃焜德說,一些馬來語不好的華裔學生,與國小及國中的學生一同學習和交流后,脫口說出的馬來語也變得更順暢。
他說,學習好舞獅技藝后,該團也會讓有興趣的學生,學習馬來鼓及印度鼓。
他說,該團目前除了邀請麻坡關聖宮教練教導醒獅,也邀請直落吉蘭國中的馬來鼓協會成員教導團員馬來鼓樂,以及一名來自新山的印度鼓樂師傅每週前往笨珍教導團員。
“舞獅和鼓樂能跨越種族的籓籬,各族小學生在一起學習、成長,互相扶持,能夠建立長久的友誼。”
他說,該團近期也增加街舞團,讓會務超更多元化發展。
各源流學生集中練習
為了達到種族融合目標,笨珍關聖宮龍獅團都把來自各源流的小學生集中在校園一起練習。
黃焜德指出,三大種族文化交融的校園舞獅培訓班,獲得笨珍人士認同與支持。
他說,馬華丹絨比艾區國會議員拿督黃日升、埔來士巴當區州議員拿督鄭修強、笨珍黃氏公會主席拿督黃世務、笨珍縣議員陳振福、陳勇鳴及拿督盧賜剛等也在資源及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
此外,他也親自到各校宣傳和推廣這項文化交流計劃,獲得良好反應,參與小學包括大同學校、北干育民學校、培華學校、樂育學校、巴力依布拉欣淡小、文律國中及笨珍拿督阿里國中等。
他說,該團除了每日會到校園內親自教學,也于每週五及週六,分別在笨珍、文律和北干那那3地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