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清明習俗:廣肇、廣西、客家、福州和海南(第三篇) 廣肇會館傳統 清明舞獅傳承半世紀
報導:曾有為、劉思辰、葉芷妤
攝影:張來星、受訪者提供
(新山1日訊)清明節也舞獅,還要繞著墳墓舞一圈,這傳統竟在新山傳承了大半世紀!
每逢喜慶節日,本地華人都會有邀請醒獅到場助興,但是醒獅在清明祭祖時舞獅,你聽聞過嗎?
新山廣肇會館的清明節春祭活動便有這樣的傳統,該會每逢春秋二祭都會派出旗下的武術醒獅團到位於義興路義山上的廣肇先賢總墳前舞獅,讓清明祭祖有著不一樣風景。
新山廣肇會館副總務李志忠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這是該會從成立武術醒獅團至今便有的傳統。
“醒獅團成立已有61年,每年醒獅團都與祭拜隊伍參拜神明後,便隨團上山參拜先賢。”
他解說,該醒獅團在表演時,除了會在總墳前舞獅,也會隨著塚溝繞墓塚一圈。
“塚溝是指墓塚外圍的排水溝,醒獅團會沿著塚溝舞獅。”
秋祭是在重陽節
他說,該醒獅團一年會進行兩次參拜總墳儀式,這兩次分別是在春秋二祭,春祭是在清明節,秋祭則是在重陽節。
李志忠,今年該會的春祭是在4月24日,這日期是根據該會流傳的擇日方式推算而出。
“每年的春祭都是從清明節算起的第三個星期天,清明節坐落的那週為第一個週,以此類推算春祭的日子。”
他說,今年該醒獅團預計會有20多人參拜總墳,加上其他成員預計會達至50多人。
“早期,廣府人都聚集在會館周邊,因此這條街(兆南街)又稱作廣府街,那年代,有100多人祭祖是正常不過。”
他感慨,如今許多廣府人各奔東西,祭祖的人數也漸少,因此希望更多人能參與今年的春祭追思,因為有先輩當年的付出,才成就今時的後代。
拜關聖大帝才祭祖
拜了關老爺,才上山祭祖!
李志忠解說,該會館的醒獅團與其他會員在早上9時上山參拜總墳前,先參拜位於新山廣肇會館的關聖大帝。
“首先,我們會以金豬、糕果等貢品祭拜關聖大帝,因為這是我們的主神,接著醒獅團才會入堂參拜。”
他說,隨後,會館的理事會和旗下的婦女組、青年團等便會到總墳祭祖。
“在祭祖前,先祭拜後土,再以香燭圍繞祖墳,才開始祭祖活動。”
他說,領隊會以廣府話念出祭文上的八個步驟,即上香、敬茶、奠酒、獻貢品、鞠躬、靜默、進寶和禮成,醒獅團之後便會以舞獅參拜先輩,整個春祭就算完成。
金豬魷魚菊普祭祖
新山廣肇會館會長伍天說,廣府人祭祖的特色就是獻上的貢品必須有金豬、雞和魷魚,以及其他廣式糕點。
“魷魚的諧音聽起來像有餘,因此被指定為必備的貢品。”
新山廣肇會館副會長李金華則說,煎堆、九層糕、白糖糕等糕點都是必備的糕點。
“煎堆有著錢堆起來之意,九層糕則有著步步高升的意味。”
新山廣肇會館總務曾志東說,廣府人祭祖奠茶時,根據傳統必須使用菊普(又稱菊煲)。
“菊普是一種以普洱搭配菊花的中國茶,很可惜的是年輕的一代已經不懂得這種茶。”
客家.條狀算盤子盼添男丁
條狀算盤子,盼祖先家族添多幾名男丁!
新山客家公會執行顧問何寶珠提到,客家人在祭拜祖先時也會準備其具有深意的傳統食物,如算盤子、三牲、可以清熱解毒艾草粄及雞蛋。
其中,算盤子又能分為粒狀及條狀2個種類,粒狀含有子孫滿堂含義,條狀則帶有添丁的涵義,因古代較為重男輕女,因此家中長輩希望能為家中添多幾位男丁。
她也說,客家人上山祭祖時,也會攜帶雞蛋,在祭祖完成後,會將雞蛋砸在墓碑上,除了能填飽肚子,也有著“壞的去,好的留”的涵義,可說是一石二鳥!
福州.出嫁女掃墓要家人陪
出嫁女兒要家人陪同,才可前往掃墓!
新山福州會館會長李勇材指出,福州人在清明節祭祖並沒有特別的習俗,祭品也與一般相同。
“福州人掃墓時的禁忌與其他籍貫相同,那就是已出嫁的女兒必須在家人的陪同下,才可以參與掃墓。”
福州人較為有特色的一點是在墳墓上,早前在霹靂實兆遠處有許多福州人墳墓,現今依然有部分福州人墳墓是採用相同的設計。
根據文史工作者李永球解說,福州人多採取浮葬,即棺材不入土,浮在地上築個墓穴,因此墳墓築得特別高,成為福州墓的特色。
同時,李勇材也說,近幾年來,開始有些許福州人在掃墓時會燃放鞭炮,但數量並不多。
據他觀察,近來於清明節時返鄉祭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甚至比新年時期返鄉過年人數更多。
他不諱言,年輕一代有的在外地工作,也有的接受英文教育,到了下一代,恐怕掃墓傳統或會漸漸地會被遺忘。
海南.祭祖必備海南佳餚
清明像過年,必備海南美食祭祖!
對於清明節該準備什麼菜餚祭拜祖先,各個籍貫都有其特色。
新山海南會館總務林先強指出,海南人在清明節祭祖的食物與過佳節時的菜色相同,不外乎是一些海南的傳統佳餚。
他解釋,祭祖時會準備傳統海南菜及糕點,如薏粑、文昌雞及海南雞飯。
對於清明節的意義,他說清明節雖不及農曆新年重要,但卻有其重要的意義,清明節旨在緬懷自己的先輩,敬身為兒女的孝道。
他指出,自己從小就在傳統的華人家庭裡長大,每年都跟著父母去掃墓或在家祭拜祖先,因此也希冀後輩能夠傳承這習俗。
至於在中國,有的海南人祭祖時,有吟誦祖訓族規的民俗,也有的講究長幼有序,如海口府城地區給先輩燒香時,先長輩後晚輩,輩分順序絕對不能搞亂。
廣西.窮得沒辦法鋪張
早年廣西人祭祖從簡
“雞唔拜神,點起蠟燭唔見人!”廣西人經常被嘲笑不重視祭祖掃墓習俗,其實那是因為窮得沒辦法鋪張,因此後代也就延續了一切從簡的習慣。
新山廣西會館會長李崇明指出,這打油詩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解釋是廣西人生活太忙碌,點了蠟燭燒了香便下田工作,也因為太窮,所以沒雞鴨可吃。
以鮮花素果拜祭
第二個解釋則是帶有貶意,即指廣西人祭祖時不尊重神明,點了香爐就將供品端走,先填飽肚子再說。
李崇明不諱言,這流傳許久的打油詩,除了坊間指廣西人不迷信拜神,也存有廣西人對祭祀禮節不太重視的的看法。
唯他認為,廣西人簡樸的祭祖是由於早年貧窮所致,因此簡樸的祭祖形式便流傳至今。
他強調,從古至今,廣西人非常重視祖墳的風水,以其祖父為例,雖然清貧如洗,但是在晚年時,為了尋找自己的寶穴而終日忙碌。
他也說,據先父描述,廣西容縣以往非常貧窮,很少有機會會殺雞宰鴨,清明節時更是只有以3支香及2支蠟燭拜祭祖先。
“如今廣西人在祭祖時同樣的以簡樸形式拜祭,正如我是素食者,所以會以鮮花素果茶水米酒等拜祭,我的表弟也只是簡單的殺只雞或是買片白花肉祭拜。”
李崇明說,在中國,廣西人中清明節掃墓習俗並不普遍,廣西人多半會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回鄉祭祖。
祭祖緬懷祖先養育之恩
年輕一輩對清明掃墓習俗越來越冷淡,李崇明強調,雖然廣西人不提倡迷信,但是祖先是一定要祭拜的。
他認為,通過清明節祭祖的形式,可藉此懷念已逝祖先養育之恩。
他也說,清明節也是一家團聚的好時機,親朋戚友齊聚一堂,一面掃墓,一面細說從前,談談祖先的事跡,這也能讓年輕一輩也能多了解自己的歷史和背景。
對於現今年輕人越來越少參與清明節的現象,他坦言,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