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萬里,e路同行》小小記者營‧
(哥打峇魯2日訊)75名營員帶著新奇、大開眼界、歡樂和笑聲回家,為《中國報》東海岸首場小小記者營開啟完美的新頁!
《走讀萬里,e路同行》小小記者營,獲逾百名同學、老師、工委會、主講人和嘉賓一致贊好,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從書軒到體育場都充滿笑聲,老師更是盼望明年再辦。
這項小小記者營昨早8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在中正學校舉行。
活動由《中國報》和青運古邦巴蘇支會聯辦,另獲得吉蘭丹州行政議員拿督陳升頓贊助2000令吉、吉蘭丹林氏聯宗會贊助1500令吉、Kilang Padi Lian Tong贊助150公斤米糠、丹華堂贊助10箱礦泉水、F & N贊助192盒牛奶飲品和吉蘭丹雜貨食品商公會贊助200個彩杯等。
3華小支持
活動獲得本市3所華小支持,分別是中正華小、中華華小和培植華小,活動也獲得中正華小惠借儲藏室,讓場地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中國報》和青運高層相當重視這項活動,《中國報》東海岸經理李文輝、青運總會長周世文、《中國報》東海岸採訪主任黃承快和青運丹州分會主席葉紋杏都出席。
在場者有丹華堂會長黃保俊、丹中總會長李醒農、中華校長陳淑玲、中正校長符來明和培植校長蔡秀燕、工委會主席劉淑菁和許敏明等。
《小記者看天下》講座和《小記者日記》寫作營,由《中國報》助理編輯主任鄧月璇主講。青運沙巴分會理事蘇泳城主講活性有益菌洗米水(EMAS)講座,並與青運沙巴州秘書符杰輝,一起教導制作EM益菌泥球。
講座和工作坊以輕松活潑、互動的方式進行,同學們開心和與主動發問與回答,從理倫、認知到實踐,過程充滿樂趣。
學校食堂可提供材料
製泥球廚餘液不花錢
制作EM益生菌泥球和Bokashi環保廚余液,主要材料不必花錢買,而且學校有條件提供源源不絕的材料。
EM益生菌泥球工作坊主講人蘇泳誠說,洗米水是制作活性益菌的主要材料,廚余則是制作Bokashi的材料,這些都可以由學校的食堂提供,也是在校園推廣環保運動的原因之一。
他說,從工作坊的反應看來,三校都有興趣更深入的了解EM泥球和Bokashi的制作方法,他也希望有機會再來丹州分享經驗。
“EM技術可應用在學校,因為這些環保成品不含化學成分,可用來種花種菜、洗廁所或清洗食堂。”
不用擔心污染環境
“只要制作的過程正確,不會有反效果,亦不用擔心會污染環境。這些並不是高深的學問,只要學生和老師有心去推廣,相信學校都能夠辦得到。”
青運沙巴州秘書符杰輝說,青運想通過環保課題,引起思想的改革。在先進國,人民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我國還有學習的空間。
他說,沙巴青運是在2010年從校園開始推廣EM環保運動,並獲得校園接受,身邊人也大力支持。
他是向前青運州主席鄒程中學習EM泥球技術,認同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計劃 ,需要正能量很想學習去推廣,呼喚更多人參與。
青運古邦巴蘇支會主席許敏明說,工作坊進行前,好多工委已開始制作泥球,活動結束后還有人希望在近期再辦泥球工作坊,大家的反應令人鼓舞。
她也感謝各造鼓勵和支持。
鄧月璇:網上資訊須判斷
報章新聞非虛構
《小記者看天下》主講人鄧月璇說,網上謠言亂飛,而報章的新聞是負責任的,比網絡新聞帶有更正面的訊息。
她說,倉頡發明文字后,1815年世界上出現第一份中文報《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是在我國誕生。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報道,越新越好,並非虛構。西方人有句話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因此,任何足以引起大家注意和興趣的,都可以說是新聞。”
她說,社交及通訊網站興起,成為取得新聞資訊的渠道,它們的特點是信息繁雜,亦容易傳播謠言。在網站得到資訊后,必須作出篩選和判斷。
另一方面,她說,當記者有幾個條件,即寫作和語文能力好、具備勇氣、興趣及熱情。
進行訪問時,要為採訪題目設定問題,如:一次只問一個問題,提問要簡短、明確,勿像機關鎗掃過去,提問要多問為什么,以及擬問發問問題的先后次序。
提升寫作能力
*鄭馨桃(中正學生)
體驗到當記者不容易,除了採訪以外還要寫稿。小小記者營讓我學會寫作,也提升寫作的能力。
當記者不簡單
*黃瓅葑(培植老師)
通過這講座會,知道古代的人如何傳播媒介、文字發明者、紙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者、象形文字等。
另外,瞭解到當一名記者並不簡單。他們除須具備一定的文字編輯和寫作能力之外,還得有冒險精神。
報紙每則新聞都是記者千辛萬苦地採訪、探索,精心地去分析與尋找獨特的視角,才成功編寫及出版,讓我們知道國內及國外的實事動態。
加深文化了解
*洪缗芯
《小記者看天下》提高學生對華文寫作的興趣,也讓他們對華人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主講人不但準備很多精彩的圖片,講解引人入勝,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在問答環節上都能踴躍參與。
同心愛護地球
*中華華小黃巧頤
老師講解很容易明白,地球需要大家一起去保護及愛惜,所以要愛護地球不要污染環境。
體會農夫辛苦
*培植華小學生馬錦添(左)
使用的環保材料當中有米糠,也讓我體會到農夫的辛苦。
認識了很多位新朋友,能夠與不同學校的同學一起合作,發揮團隊精神,這體驗很不錯!
學校也有收廚余做堆肥,原來EM泥球是這樣做的,增加新知識。
體現團隊精神
*中華華小老師吳燕妮
這活動讓我更深一層認識新聞類別,新聞來源,如何第一時間採訪新聞及成為記者的條件。學生更當場學習寫報導和寫感想,即席學寫。
很多學生第一次接觸益菌泥球,感謝主講人詳細解說及示範步驟,讓學生明白泥球的目的是為了淨化嚴重受污染的河流。
在學生體驗製作泥球的環節,體現了分工合作和團結的精神,開心和諧地製作各組別的創意泥球。
個個汗流浹背,但是,流下的汗水卻是甜的,因為大家都為環保出了一分綿力。
鬆軟泥土不髒
*培植華小同學林城炘
鬆鬆軟軟的,泥土很好玩!除了在學校平日都很少接觸泥土,一點都不覺得骯髒。
與其他朋友完成作品,那種團結一致分工合作的感覺很不錯!希望還有機會大家一起玩。
師生做益菌球
*培植華小師鄭美雲
印象深刻的是“Bokaishi Juice”,因為培植華小種了很多蔬菜,若能在學校釀製“Bokaishi Juice”,那些植物肯定更肥沃。
學校能從小就培養城市孩子,這一環從食材方面,就能減少垃圾,再由學生把這一環帶回家,從中影響學生身邊的人,那教育的理念就能達到。
製作益菌球方面,學生和老師都能親手製作。
拍的照片每張笑容燦爛,各校學生互相合作,大家雖然第一次見面,卻能相處融洽,都是活動進行得成功的象徵。
把概念帶回家
*中正華小老師洪缗芯
這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華文寫作的興趣,也讓他們對華人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製作益菌泥球環節,同學可學習到分工合作,在平日生活中也可進行環保,愛護環境,並把這概念帶回家,教導家人如何制作酵素和環保益茵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