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閱房.聽看讀梁祝悽美故事
特約:子若 [email protected]
今日焦點:唐亞明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紹興上虞士族有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名叫祝英台,她排行第九,是父母唯一的女兒。英台天生美麗聰穎,自幼喜讀詩書,琴棋書畫皆能。
由於不甘就此當個普通女孩,她費盡唇舌要求父親讓她到杭州的書院拜師求學,在軟磨硬泡下,父親不得不讓她到外面看世界。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 祝英台脫下女兒裝,在丫環陪同下首次離鄉背景。
路途中,她遇到一個眉清目秀、身邊有書僮相伴的書生,原來,他是來自紹興會稽郡城的梁山伯,他的目的地同樣是杭州書院。於是,他倆結伴同行,路上發現彼此一見如故,兩人就在橋邊的長亭裡結拜為兄弟。
抵達書院後,梁祝兩人白天一起唸書,晚上同屋就寢;假期時游山玩水,吟詩作賦,日子過得非常快樂;春去秋來,兩人同窗共讀三年,情深意篤,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更別說他感覺到祝英台正愛慕著他。
淒然道別竟成永別
直到有一天,祝收到家書,必須馬上返家。梁只好十八相送,一路上,祝以各種事物暗示梁山伯,但忠厚老實的他卻沒有領悟其用意。祝只好說她家有個九妹,盼山伯能迎娶她,他答應了。
臨別前,祝英台把手中的扇子送給梁山伯,以作為他日前來迎娶的信物。這一別就是一年過去,此時梁山伯才完成學業,他迫不及待拿著祝英台給他的詩扇,飛奔到祝家提親。好不容易找到祝家後,他才恍然大悟“九妹”就是祝英台,“他”原來是女兒身!
可惜梁山伯來晚了,祝英台的父親已把她許配給門當戶對的馬家公子。不管他心中有多少懊悔,多麼深愛祝英台,無奈現實逼使他們淒然道別。萬沒想到,自此一別竟成永別!
梁因思念祝,終日鬱鬱不歡,最終重病不起;祝獲悉惡耗後,萬念俱灰,答應與馬家公子成婚。她被迫坐上迎親花轎,當途經南山路邊,那是梁的墳墓所在之處,她走下花轎,奇象異景突然出現了……
藝術文化薰陶孩子
對成人而言,梁山伯與祝英台是耳熟能詳的中國民間愛情故事,儘管它與《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並列為四大民間傳說,但是,時下到底有多少孩子聽過這個傳說故事?
小芷瑩很搗蛋,看到此書名時,她竟然搞笑地自行改編為“梁翹伯與那英台”(前者是《我是歌手》音樂總監,後者則是《中國好聲音》導師),這就是深受消費流行文化影響的孩子。
其實也沒有對與錯,畢竟她是生在當代,生長在當代,就離不開當代孩子該有的模樣;再來,如果她因此被這本書吸引,自然而然走進這則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不是很好嗎?
無論如何,身為父母該做的,是進行適當的生活娛樂調適,包括用繪本裡的藝術文化來薰陶孩子,像這本《梁山伯與祝英台》,裡頭有傳統文化、強烈故事性、美麗文字、詩意情境,以及有質感的視覺和聽覺享受。
大師合作天衣無縫
這本美不勝收的繪本,由繪本界大師、日本福音館唐亞明老師,用了既精簡又精美的文字重述,加上曾負笈英國學習插畫和版畫的繪本插畫師於虹呈的細繪精雕,他們的合作表現得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這本書被喻為殿堂級繪本,裡頭包裹著兩個創作者所奉獻滿滿的愛。以插畫來說,這裡頭有17個跨頁場景,據繪者透露,他是從傳統戲劇中取得靈感,包括:“草橋結拜”、“十八相送”、“祭墳化蝶”等,都是梁祝迷所喜愛的情節。
這些場景裡,暗藏明示許多古代神話中的神明與怪獸,好比:在梁祝二人淚別的場景中,中間左右篇幅,分別出現了兩個非常神氣的人物,那是漢族神話傳說中,掌管閃電打雷的神仙--雷公電母。
雷公手握雷神錘子和槌子,電母手上則拿著銅鑼,神色大怒的他們,一動起來就是雷聲起、閃電來,整個畫面帶出一種巨雷狂電驟作,天昏地暗的緊張情境,佈滿梁祝二人被拆散的悲聲淒惻情緒里。
此外,右頁更出現兩隻青鳥,它的典故出自《山海經》;在古詩中,青鳥常常用來指愛情信使,圖中的青鳥亂飛,意味著一對情人正面對生離死別的命運。
父母讓孩子讀懂這些典故,旨在讓小朋友瞭解故事的引人入勝之處,這是閱讀美妙的地方;此外,傳統民間傳說裡的天馬行空,其實是解放孩子的幻想能力,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
特殊技法創作繪本
我們常說,創作者的專業與認真,就藏在細節之中。如果仔細看,讀者會發現,祝送給梁的那把扇子上,畫的正是一對蝴蝶。眾所周知,這個流傳了許多年的美麗淒婉愛情故事,梁祝二人最終生死不渝,最後雙雙化為蝴蝶,在人間無拘無束地漫天飛舞著。
這17個絕美場景,實際上採用了特殊技法創作出來。繪者運用傳統民間藝術的皮影刀法,刻出鏤空的圖畫輪廓,結合傳統水墨畫手法,在宣紙上著色,以達到色與色邊界相碰時,互相融合而產生具有深淺層次感的暈染效果。
除了美麗的翻閱,此繪本同時帶來聽覺上的享受。在本書倒數第二頁中,除了註明書名、出版社、出版日,還有文字和繪圖者的名字外,還多了個演奏者--郭敏,其名字下方有個二維碼。
讀者只需利用智能手機裡的QR Code,就能輕鬆透過手機鏡頭讀取條碼,聆聽旅日揚琴表演藝術家郭敏演奏的經典作品《梁祝》;在時而優揚、時而澎湃的樂聲中,讓節奏與音韻陪同孩子一起閱讀這繪本。
我認為,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及早給孩子任何一場美麗的遇見,《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本結合聽、看、讀三種感覺的繪本,無疑是給了父母和孩子更高層次且完美的藝術涵養。你和你的孩子,怎能錯過這本好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