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了意義卻少了 網祭,你可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環保了意義卻少了 網祭,你可忌?

報導:林慧慧
(芙蓉3日訊)國外盛行于清明節與中元節的“網路祭拜”,雖說可避免燒紙錢及焚香,保護環境,唯這樣的祭拜方式,能否被國人所接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來臨,又是慎終追遠祭故人的時候,在祭祀活動中燒紙錢、焚香絕對是無法避免,然而,類似的焚燒行為無疑是加劇氣候惡化,污染空氣和碳排放驟增的元兇之一。

數年前,國外環保學者為維護空氣品質和減少碳排,極力推廣一種顛覆華人傳統文化的“網路祭拜”,以取代祭祀活動中燒紙錢,而“網祭”更盛行于台灣。

華社抱持保留態度



“網祭”顧名思義是希望通過虛擬取代實體,在架設好的“網祭”網站介面上點選你所要的祭品,例如金銀紙錢、香燭等,再填寫你的姓名,點介面上的完成即可;有者甚至還有點燈服務,視乎個人之祈愿來點選哪一種燈,譬如祈求學業的可以點選文昌君,諸如此類,任君篩選。

事實上,“網祭”的設立並無阻我們到墓園清掃的意願,后人依然可以到墓園追思,緬懷先人,兩者並無衝突,它的存在旨在避免焚燒活動污染環境,人們選擇用“網祭”,既能成全后人祭奠先人的心意,亦能維護環境空氣的乾淨。

惟這樣的祭拜觀念,是否能被國人所接受?

本地華社對于“網祭”的看法,一致認為它將會是響應環保的趨勢,但會不會成為未來的拜祭主流,眾人皆抱持保留態度。

他們強調,與其以焚香燒紙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倒不如在老一輩仍在世的時候恪守孝道,對他們加倍地關懷與陪伴,這樣不是比在他們離世之后才費盡心思粉飾墓園,焚燒最先進的祭祀品(如:iPad,iPod)更加有意義。

在生者才重要

◆慈濟志工黃秋玉(58歲)

只要是在不影響環境與傷害他人健康的前提下,覺得接受“網祭”這樣的奠祭先人的方式,是無可厚非的,在生者才是最重要的。

祭拜只是對往生者表達懷念,緬懷他們的一種方式,也是供后人聊表安慰的方式。

台灣日漸普及

◆森華青團長甘信榮(46歲)

“網祭”對在國外的遊子是既環保又經濟的拜祭祖先的方式。遊子毋須特地為了清明而特地購買機票回鄉,尤其是在不視傳統節日為重要日子的歐美國家。

對于在國內的后人,希望可以藉著這種傳統節日,讓分佈在各地不住在一塊的家人好好團聚,傳統祭拜還是存在著它的價值,它既讓一家人團聚與交流,我們的孩子亦可以透過祭祖的過程中認識先人。

至于“網祭”在華人佔大宗的台灣日漸普及化,相信這種方式可以流傳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譬如它的確很環保,不論是在什么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做追思。

純粹為了方便

◆馬佛青森州聯委會主席彭振輝(34歲)

不鼓勵“網祭”的方式來祭祖,單單是一click就完成祭拜的儀式,未免過于“簡單和不肅穆”,更多的是只流于形式,純粹是為了方便。

絕對支持“身體力行”來祭拜祖先,如果只因為焚燒破壞環境的因素,可改以鮮花素果,徒手膜拜的方式來取代。

“網祭”尚不是人們真正對環保的醒覺,真正的環保意識醒覺應該是在祭拜先人的過程同時,適時地向下一代灌輸正確的保護環境的做法,讓他們瞭解焚香燒紙是以前的傳統做法,他們以后是否要如制效法則得適地而為。

節慶應彈性處理

◆芙蓉天主教聖母往見堂華文教務促進會主席巫凱軍(38歲)

國人需要被教育,一旦遇上特殊節慶則應該選擇彈性處理,假如政府嚴禁露天焚燒,彼此互相包容和尊重才是。

相對地,儘管“網祭”可以不傷害環境,可是會不會有人利用這新方式從中獲利,這將成為另一種課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