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鵬:雜亂有章──別叫我老師
受邀演講,年輕聽眾很自然地叫我“周老師”。我常對大家說,叫我若鵬就好,不要叫我老師。我不是什麼專家,比我強的人太多太多,我只是分享一些淺薄的經驗罷了。
這不叫謙虛,充其量只是老實——老實懶惰。你叫我老師,我就多了一重責任,彷彿必須把你教懂,資訊必須完全正確,必須正正經經為人師表……而我只想輕輕鬆鬆說故事,下台以後,多交幾個平輩朋友。你叫我老師,就很難這樣。
稱呼、頭銜是有魔力的,這是語言的力量。你怎麼稱呼一個人,隱含的意思能塑造他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和你的關係。比方說,不久前我辦文學活動時召集了幾個年輕文友,後來他們都叫我“老大”,聽著聽著,我還真以為自己是老大,辦什麼活動都想關照他們一下。其實他們才華橫溢,哪裡需要我關照。也許他們只是隨口叫罷了,但責任我很自然就扛起來。
我在口才班只講過一堂課,學員稱呼我老師,後來再邀我講課時,我費了很大力氣才說服自己拒絕。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傳知,他們邀請我,我“應該”要到,可是我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其他該做的工作。就算是隨便稱呼,也會有影響的,比如小販叫你“靚仔”,你明知假的也會爽一下(這自爽的時間會隨年齡增長而延長)。
正式頭銜影響更大。比如拿督,身邊有人受封以後鼻子突然高了,朋友圈大換血,本來稱兄道弟的,通通不以為伍。也有的人非常在意這些稱呼,你漏了“博士”、“教授”,他就不高興。對我來說,這些都是累贅的事啊!
“老師”這稱呼普遍起來,相信是因為那些選秀節目,稱呼評委為 “先生”、“女士”似乎太見外,直呼其名又不太尊重,“老師”變成恰好到處的緩衝。我的標準比較傳統,專業執教者是老師,學有專精者是老師,我嘛肯定不合格。
這稱呼還有一個大毛病。有的人自詡“老師”,對“學生”竟然有所要求起來,任意使喚。我曾經認識這樣的所謂“老師”,被使喚多次以後,覺得十分噁心。我不希望自己不知不覺變成如此噁心的人,所以還是別叫我老師。
我的名字很好聽,叫我“若鵬”就OK。有個中學生還叫我“小周”呢,這樣不是很親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