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白琴一哭,泪崩到英美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白琴一哭,泪崩到英美

改革后的牵亡魂阵,得挑战天花板高的椅子,往后下腰咬钱表演。一些家属会在水桶内放纸钞,刘君玲就要表演腰力往下弯,把钱咬上来。
改革后的牵亡魂阵,得挑战天花板高的椅子,往后下腰咬钱表演。一些家属会在水桶内放纸钞,刘君玲就要表演腰力往下弯,把钱咬上来。

特约:苏德洲
图:受访者提供



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算什么?

刘君玲在台湾一哭,翻江越洲,震撼到美国、英国去了,美国“探索频道”、英国媒体BBC都特别赴台采访。

原来说哭就哭,是一种专业;为人披麻戴孝,是职业需要。



西方人很好奇, 东方人也未必了解,台湾“孝女白琴”到底是什么行业!

辣妹刘君玲因外貌颇具星味,被封为孝女白琴界的Jolin(蔡依林)。

蔡依林的表演,可以半空一字马、倒吊金勾……

刘君玲的表演也毫不逊色,边哭边唱,边哭边跪,入戏三分,哭得比往生者家属还凄凉,不只跪棺绕棺,还要钻棺底,最后绝活,后仰弯腰咬钱。

说到底,“孝女白琴”出卖的不只泪水、哭腔,也出卖劳力,赚的都是满溢泪水汗水的辛苦钱!

角色灵感来自布袋戏

“孝女白琴”是台湾传统葬礼常见的哭丧文化,就是丧家聘雇“专业人士”来嚎啕大哭,以充分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伤。

这种台湾独有的传统文化,西方人始终不解,为何要找人在丧礼上大哭,或何必要让场面这么哀伤呢?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奇怪的文化,但对一些东方人而言,这种文化与习俗才是他们给予死者最后的尊重与不舍。

或许大马人对这文化感到陌生,但普遍上台湾人都知晓这文化。不过,目前这文化随着时间的洗礼,也逐渐消失。

刘君玲(34岁)是台湾其中一位知名的“孝女白琴”,她指按照传统习俗,死者需要生者高声送行方能投胎转世。

追溯过去,这传统文化有典故。刘君玲说,在台湾布袋戏大师黄俊雄的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中,有个角色名为“白琼”。白琼因母亲生前告诉她,希望死后葬在灵山金佛塔的法海归依门,侍母至孝的白琼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四处奔波,寻找魂魄归依处。

“后来一身孝女装扮的白琼,任务就是要将母亲的骨灰带往神圣之地安葬。”

刘君玲说,根据资料记载,白琼每次一出现都是一身素缟,手持哭丧棒,白幡上写着“接引西方”四个大字,随着音乐唱着“喔!妈妈”。每当白琼唱着丧歌,戏中敌人就灰心丧志,浑身乏力。

孝女白琼丧母的悲伤形象,被台湾的殡葬业者利用,成为丧葬阵头的角色,然后白琼又讹音为白琴,以讹传讹之下,台湾也就多了“孝女白琴”这一个特殊职业。

孝女白琴必须绕棺并哭泣,以表达对亡者的不舍。
孝女白琴必须绕棺并哭泣,以表达对亡者的不舍。

三秒钟就能哭出真眼泪!

目前,刘君玲在“孝女白琴”角色上的功力,在倒数三秒钟就可以真情流露。她说,把自己投入角色扮演中,哭得唏哩哗啦,非假哭。但哭后,要像演员一样学会抽身。

“我曾经走不出角色,无法抽身,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所调适,可以收放自如。”

她也说,死者家属聘请“孝女”主要是带动气氛,无需大声哭。

“不过,一定要让人听到你的台词,想到跟亡者相处的情形,这才是对亡者的尊重。”

在丧礼中,除了孝女角色,刘君玲偶尔还进行“牵亡魂阵“仪式,而这仪式讲究腰功。刘君玲说,牵亡魂阵要练习基本的腰功和劈腿,这也是她与哥哥刘文吉、姐姐刘淑芬一起改革与创新的手法和仪式。

“改革后的牵亡魂阵,得挑战往后弯腰咬起钱币或咬水果等表演。”

目前他们三人一起经营“万华爱哭惜阵头中心”,而刘君玲也成立自己的人力公司,负责承办婚丧喜庆大小事,不管是开幕、招待、喜事、庙会,都不难看到她们的身影。

走在前头,带动悲伤气氛

在台湾民间丧葬仪式中的孝男孝女,是指往生者的子女,倘若亡者没子女,由家族中同辈男女取代即可。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简单,在亡者需有人“送终”原则之下,膝下无子女者,可聘请职业孝男孝女哭丧。而有些丧家即使家中已有孝男孝女,为了让丧礼更有派头,也一样也这么做。这些葬礼阵头中,最夸张的就是孝女白琴。

换句话说,孝女白琴在前头痛哭,丧家就尾随在后面跟。

刘君玲表示,目前是以“孝女白琴”为主,但也有孝男,满足一些人的传统观念,死后有孝男送终的心愿。

不过,有人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女性被允许大声哭泣,因此丧礼中要求女性大声啼哭的习俗,或是跪拜到双腿瘀青的场面,唯有“孝女白琴”才能完成。

刘君玲卸下“孝女白琴”角色,名副其实是一名美眉。
刘君玲卸下“孝女白琴”角色,名副其实是一名美眉。

哭腔不模糊,让人听得懂

刘君玲说,孝女白琴除了哭,也要会演绎,哭时唸唸有词,也有唱。一般歌词内容几乎都是带有押韵的四句对联,并以口白呈现。

说唱中要带哭腔,但在哽咽中,又要确保可以带动气氛,人家又听得懂。

她说,在传统演绎中,要带有传统歌仔戏的讲法,后来她与姐姐颠覆传统,改编成白话文,让人容易明白。

目前演绎内容已是大同小异,依据临场,随机应变,内容都离不开“舍不得”和“伤心”。

例子1:台语发音

自从你死哭到担
目屎流甲溼过衫
亲像碗蒸米兰缺一咖
伤痕心碎穿孝衫

例子2:中文发音

千声万叫叫不应
伤心眼泪流不停
从别心甘太不幸
一别千古放家庭

跪地哭爬五条巷子

孝女仪式时间约30分钟到一小时,也有一定的步骤。一开始孝女会在叩别式外面先自我介绍,但没有距离规定,随后会诉说对亡者不舍的心情。

刘君玲表示,之后孝女就会跪地哭爬,有时家属会要求孝女爬上五条巷子,才可爬到灵堂点香追忆,较后就进去绕棺。

“所爬的路有的是石头路,或柏油路,石头都会插入膝盖,为了保护膝盖只好戴护膝套。”

不过,这行业也有竞争,因此她会在仪式中“附加”钻棺脚仪式,代表家属对亡者的孝心。

“在绕棺后就出来烧金纸、敬酒和叩别。”

往往在接到工作时,都没有时间慢慢了解往生者的背景,但会大概了解亡者是意外,还是自然寿终正寝。

“孝女仪式没特别禁忌,但得心存善念,不能持着赶快完成仪式,就可以赶快收工拿钱的心态。”

她说,这行业需有过人的毅力和精神,因为不仅是必须早起,还得风吹日晒雨淋,还要面对别人的异样眼光。

有时家属会要求“孝女”爬行五条巷子,才可爬到灵堂点香追忆,稍后再绕棺。
有时家属会要求“孝女”爬行五条巷子,才可爬到灵堂点香追忆,稍后再绕棺。

自创女生礼仪团队

自小刘君玲在“死”的场合出入,常被同学瞧不起和出言污辱。

“当走在街上,还会被人指指点点,或被人投以异样眼光,内心是相当不快乐。”

不过,她说,每次完成一场告别仪式后,获得赞赏,对这行业才开始有不一样的想法。

后来,姐姐觉得市场需求,和家族生意关系,希望当时只有18岁的刘君玲,从排斥学会释怀,并先把“孝女白琴”角色学起来,把自己打造成全台湾最年轻的孝女白琴。

她说,基于担心这阵头事业会没落,因此才自创出女生的礼仪团队,也是台北第一支团队。目前她承接过很多大小案子,包括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妈妈过世时,都是她担任礼仪服务员。

不准“见红”,唯有淋雨牵亡魂

刘君玲不怕死人,但怕鬼,灵异事件不曾发生在她身上,反而是她哥哥曾遭遇过。

她说,哥哥在一次赶场路上,走山路,基于赶时间,只好开快车,突然在一个转弯处车子熄火。下车一看,车子只差几步就掉入悬崖。哥哥相信这是亡者的庇佑,否则他将连人带车掉入悬崖。

另外,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的冬天下著好大好大的雨,她与团队拿着特大号的雨伞,几个人撑著在做牵亡魂阵。结果雨伞上面有参杂一点红色,家属不准他们拿,他们只好淋著雨完成仪式。

刘君玲说:“有趣的是,有一次牵亡魂阵表演,家属的亲友丢了几万元台币让她们表演。结果隔天对方过来要把钱要回去,并指昨天他喝醉了。”

祭拜他人父母,是我的工作

刘君玲与哥哥姐姐同是经营奶奶所留下来的工作,为了让这行业在新时代可以生存,他们三人都不断在阵头表演上改革与创新。

刘君玲与孝女白琴、牵亡魂阵仪式有着一定的缘分。母亲健在时,她自小都学姐姐往背后下腰咬钱。后来,哥哥也会带她去看姐姐做牵亡魂阵。

当时刘君玲还童言童语地说:“我才不要去拜别人的爸爸妈妈。没想到最后,我的工作就是要去拜别人的爸妈。”

刘君玲表示,母亲在她十岁过世,父亲把她从台南带到居住台北的嬷嬷照顾,当时家中经济不好,从事牵亡魂阵工作的嬷嬷又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于是让她提早接触这行业,帮补家庭开销。

一开始,她学习手持响板,听着红头法师跟三弦老师的唱念等,到后来扮演孝女白琴。

“从小我就得早起,然后喝醋、拉筋和练功。嬷嬷和姐姐则从旁指导。”

她说,有时一场告别仪式未必只请自己一团,同时也会请很多团来较劲,因此自小她就必须面对这较劲场面,造就她的性格不认输,自创团体舞步和高难度特技,来稳住团体的声势。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