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地名(第31篇).吳仲達:烏魯安南有歷史淵源 烏魯地南潮洲人開發
笨珍縣的南峇(Pekan Rambah)是一個靠海的小鎮。峇株巴轄縣的Simpan Kana,華文是“新邦加南”,左邊的是Simpang Kiri,華文稱為“新邦吉裡”。哥打丁宜縣的“新南興”,馬來文是Serai,兩者名字相去甚遠,各說各的。
新山縣的“烏魯地南”(Ulu Tiram),距新山18公里。在柔佛港主時代,開發烏魯地南的港主是潮籍人林萬順,他是在1845年從柔佛天猛公獲得地南開港港契。隨著新山城市化擴張,也帶動烏魯地南的工商業起飛,一個毫不起眼的村落,已朝向城市化發展,和新山大都會幾乎聯成一體。(網絡資料)
雪州烏雪縣的“烏魯安南”(Ulu Bernam),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小鎮,17世紀在雙溪安南河邊已有武吉斯人(Bugis)的村落,1766年霹靂蘇丹冊封武吉斯王子魯姆(Lumu)為雪蘭莪蘇丹。雙溪安南被同意成為兩州的自然邊界,這個小村子被分割為二,以河道為界,在雪州這一邊的稱為“烏魯安南”,越過橋的霹靂一邊稱為“丹絨馬林”。
1875年雪蘭莪發生巴生戰爭,很多馬來人移居到這裡。之後在1900年初,怡保的華人幫派義興和海山發生大規模衝突,許多華人也湧到這裡居住,福建人在這個地方開始興建店屋,形成市鎮的規模。
烏魯安南附近的Sungai Gading是一條山泉溪流、有瀑布和森林保護區,是一個生態旅遊的好地方。
雙溪南眉被遺忘
在霹州吉輦縣的Kampung Selamat,華文叫著“甘榜司南末”,是一個小鎮。曼絨縣的Damar Laut , 華文是“南馬勞勿”,這是靠近紅土坎的一個小鎮,當地的公共碼頭在2004年翻新後,為民眾提供前往紅土坎碼頭的渡輪接送服務。遊客可在碼頭走道眺望對岸的紅土坎碼頭及天定海峽的漁船、貨輪穿行。
檳州東北縣的 Bukit Dumer,華文稱為“武吉南馬”,這裡周圍有20個住宅區,有一片碧綠的草地,是民眾休閒之地。中區縣的“雙溪南美”,馬來文是Sungai Rambai,Rambai 是一種味酸的果子,名為楠楣果。
馬六甲野新縣的Sungai Rambai ,華文是“雙溪南眉”,隨著AMJ大道在多年前開通後,車輛流量劇減,就算大白天市面也顯得寂靜,毫無生氣。鎮上的一排28間老店屋,只有幾間開門營業之外,其餘的大門深鎖或空置,這個昔日繁忙的小鎮幾乎被人遺忘了。(注)
甲州中央縣的Bukit Rambai,華文是“武吉南眉”。亞羅亞也縣的“南門支那”, 馬來文是Ramuan China。同縣的Taboh Naning,華文是“打波南寧”。
彭州關丹縣的Sungai Talam, 華文地名是“雙溪打南”。雪州的莎阿南,馬來名字是Shah Alam,這是一個全新的城市。
(*註:中國報2014年3月17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