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陳佳敏
(峇株巴轄10日訊)80后小女子放棄機械工程師工作,抱著破釜沉舟的精神,以4噸重木屑,投入菇類種植事業,更以自身創意造出“菇寶寶”產品。
她在從事菇類種植工作前,不曾有務農經驗,僅曾到農業局和相關機構舉辦的課程上課,但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放下一切的安穩生活,闖蕩商界。
現年28歲的李宜芳,于2012年從博特拉大學畢業后,返回家鄉峇株巴轄從事機械工程師的工作,豈料,上班后一個月,婆婆便去世。
李宜芳的父親和4個兄弟姐妹平日都忙著工作和讀書,家中只有婆婆與母親陳清月(61歲)作伴,因害怕母親感到寂寞,便興起種菇念頭,讓母親有精神寄託。
車庫改裝菇房
李宜芳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當初只是嘴上說,沒想到姐姐李旺玹(31歲,教師)真的購入4噸種菇的木屑,在此情況下,她們只好放手一搏,開始種菇。
李宜芳為一名素食者,喜愛吃菇類,大學時期,開始對種植菇類產生興趣,並收集許多相關資料,所以開始種菇時,也將昔日資料拿來參考。
因沒有經驗,李宜芳下班后一家人就到車庫改裝的菇房內,埋頭苦干,回憶起當時種植過程,全部都是手動,包括攪和木屑、裝包、生火蒸太空包等,因全部都是用雙手完成,感觸良多。
“我們在約半年后,漸漸地做出小成績,才買了一台二手機器,用在攪和木屑和包裝太空包上,進而也創造菇寶寶(Baby Mushrooms)。”
她坦承,希望菇寶寶可讓城市人在有限空間養殖菇類,讓大人或小孩體驗種菇人樂趣。
沒行銷經驗沿戶賣菇
種植的菇類雖有收成,但因無任何行銷經驗,令李宜芳創業路上遇到難題,但憑著一股毅力,她還是成功打出自己的市場,並擁有固定客戶。
李宜芳說,種植菇的難關雖過,也有收成,但菇長出后又是另一個難關,因必須要有買家,不然根本不能回本。
“剛開始時,一些任職工廠的同事都支持我,跟我買菇,但因菇的產量太多,他們不可能天天跟我買,我便要開發新市場,但當時因沒有人脈,只好拿著包裝好的菇,一家家店去詢問,希望有人購買。”
因能提供新鮮的貨源,加上一番努力,一些店家和蔬菜攤也會向她定期取貨,便擁有穩定的客戶群。
父親去世領悟親情重要
父親去年突然去世,令李宜芳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比起賺錢更重要,因此,她將峇株巴轄新鮮菇市場交給合作夥伴打理,自己僅專注經營菇寶寶生意。
她說,父親去世后,她曾沉靜一段日子,與母親到澳洲和英國旅遊,回國后便決定搬去馬六甲,與居住在當地的哥哥和妹妹同住,但每個月都會固定回來峇株巴轄一段時間包裝菇寶寶,發貨給代理。
“雖然來回兩地非常耗時,但錢是沒辦法賺完的,更希望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因親情是金錢無法購買。”
現新鮮菇已有穩定的客戶群,菇寶寶也已打響知名度,但她希望未來將菇園開發成為觀光景點,讓前來參觀的人體驗自行採摘的過程,而她也正朝向目標,慢慢地努力。
冀小朋友體驗務農樂
現代人越來越少與大自然接觸,因此李宜芳希望透過“菇寶寶”產品,讓現代人在有限空間,體驗務農樂趣,也希望讓小朋友瞭解和學習如何去照顧生命。
菇寶寶是包裝精美的菇類太空盒,可在室內養著,只要固定噴水,不久就會長出菇,而且經過真空高溫殺菌處理,收成后的菇都能食用。
辦公室添生氣
每盒菇寶寶都是接獲訂單后才製作,而且都是自家生產的菇孢,所以每個太空包都是新鮮製作。
李宜芳指出,外國已有類似產品,讓小朋友體驗種植的樂趣,但想不到菇寶寶推出后,也受不少上班族喜愛,因將菇寶寶種在辦公室內,能為死沉沉的辦公室添加生氣。
目前“菇寶寶”共推出5種產品,包括鳳尾菇(蠔子菇寶寶)、小金菇(迷你小金菇)、雪白菇(小雪白菇)、靈芝(小靈芝子)和黑木耳(黑子果凍)。
但也會隨著節日,如聖誕節、農曆新年及母親節等,推出外觀設計具有節日特色的禮包產品,可用作送禮。
設專頁打響知名度
因本身喜歡創意和手作,李宜芳便親自設計“菇寶寶”標誌和包裝,剛開始因產量不多,印刷廠無法開模印製包裝盒,只能向印刷廠購買紙盒,再自己動手切割和包裝。
“開始的產品真的是‘手作’成品,包裝盒上的標誌甚至是我親手畫上去,而且在不懂要如何售賣時,便“膽粗粗”地開設面子書專頁,並附上商品介紹,沒想到真有人私訊我,向我購買。”
之后,她便一步一腳印地慢慢學習如何經營網上生意,不僅辭掉原本的工作,更註冊公司,專心經營種菇和菇寶寶事業。
她曾到馬六甲、吉隆坡等地的一些創意市集擺攤,宣傳產品,市場反應非常冷淡,試過擺了一整天,只賣出2盒菇寶寶。
慢慢地打開知名度后,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菇寶寶的代理商,甚至也有新加坡人詢問。